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人物     
《环球财经》2014,(11):19-19
“冷门”莫迪亚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消息传出,各界连呼“冷门”。此前博彩网站列出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19名热门候选人,包括村上春树、米兰·昆德拉和北岛等,这个名单中甚至没有莫迪亚诺的名字。然而,法国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纷纷表示,莫迪亚诺可谓是“法语文坛最有特色、最有才华的作家”“如果要研究法国文学史,绝对绕不过他”。  相似文献   

2.
《环球财经》2012,(11):19-19
北京时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委员会授奖词称,“他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传说、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2012,(30):8-8
2012年10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  相似文献   

4.
《宁波通讯》2012,(19):82-82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此电话专访了作家莫言。以下为专访实录: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不是很兴奋?  相似文献   

5.
村上春树可以让数以千万计以小资自居的人们不疯魔不成活,却难以让诺奖对他哪怕一次垂青。情理之外,意料之外。82岁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爱丽丝·门罗击败了呼声最高的村上春树,摘得了2013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桂冠。源自东方的遗憾与慨然自然不在话下。毕竟,这位在西方已久负盛名的女作家和亚洲人普遍熟知的村上春树相比,还不具备那么广的认知土壤。历数村上春树的文学历程,不可谓不成功吧!这位身被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客座教授头衔儿  相似文献   

6.
当选词: 因为他,中国西部美丽而又神秘的”湘西世界”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因为他,中国作家才有过那么一次无限靠近诺贝尔文学奖的惊人之旅。当代中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文学大师并不算多,而他作为“乡土文学之父”,显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7.
吕娟 《魅力中国》2011,(7):342-342
一、 はいめに 过去十数年来、中国では村上春树の作品が多く[言壳]まれこぃるたしかにしかに、村上春树は现代の日本文学を代表する作家でめる。  相似文献   

8.
姜礼 《魅力中国》2014,(12):83-83
作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实现了中国文学界无数年的愿望,在中国作家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这个背景下,对莫言的作品进行研究是必要的。作为“寻根文学”和先锋作家的代表,莫言在许多作品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魔幻现实主义是其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法,在多部作品中都有运用。《红高粱》是其最早的成名作,以这部作品来探究魔幻现实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处女作,村上春树借助这部处女作表明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其细致入微的写作风格,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心灵的叩问与救赎,以及其独特的西方写作视角,这些理念都为村上春树以后的作品开拓了道路,充分体现了《且听风吟》的重要意义。从这种角度来解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村上春树独特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以及不同于其他同时代的作家对人性的叩问和救赎。  相似文献   

10.
悦读     
《走向世界》2010,(21):110-110
编辑絮语: 这是村上春树蛰伏7年的震撼新作,也是村上春树30年创作历程的巅峰之作。先看一下这本书打破的记录:在日本上市1周,销售突破65万册:荣获2009年日本“年度最畅销图书”第1名;韩国2009年“年度最受欢迎图书”第1名;中文繁体版以超过1亿新台币创首印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1.
刘美 《环球财经》2014,(11):115-115
201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开,法国作家莫迪亚诺(Patrick Modiano,1945~)的爆冷获奖让一部分评论家“不服气”,有人在媒体撰文道:莫迪亚诺擅长描写的记忆、身份和时间,根本就是20世纪最流行的主题之一,早在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1871~1922)的时代就已经登峰造极,即便到了现代,也有“好几位同类作家”有资格并肩获奖。  相似文献   

12.
美国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辞世之作《拉维尔斯坦》体现了犹太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的“相遇”哲学即“对话”哲学的观点。小说中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及小说叙述者齐克的关系、及他们分别与其他人的关系都体现了马丁·布伯的二重世界的观点。本文通过阐述这两个主要人物及其他人的关系,旨在表达作者贝娄极力诉求人与人和谐相处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图书管理员"的经历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众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中,许多人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文章以几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例,探讨图书馆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于他本人和中国文学都是一件大喜事。也许将来,莫言构筑的那个叫高密东北乡的文学世界将和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  相似文献   

15.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斯·莱辛的作品书写了所处时代女性命运的多种形态和生命欲望,对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进行了深刻内省,体现了西方女性主义作家的批判立场。作家对中西方男权文化传统体制下的女性主体意识的自我救赎,以及女性寻求两性关系的出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宁波通讯》2012,(Z1):82
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此电话专访了作家莫言。以下为专访实录: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不是很兴奋?莫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白岩松:您回到高密,是在躲吗?莫言:一个月前就回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  相似文献   

17.
热点聚焦     
《中国西部》2012,(30):8-9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考虑将编入中学教材2012年10月11日,备受关注的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摘获这一奖项。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在幻觉现实主义中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他本人也是当代第一流作家之一。莫言的获奖也正在改变着中国各地未来的中学语文教材,将对中学  相似文献   

18.
夏丽柠 《中国西部》2013,(32):162-165
难得有好几位文学圈里人,有编辑、小说家和译者,他们同时向我力荐一位作家的作品。这个举动着实令我惊异,赶紧找来这本书——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那是2009年,很少有读者爱读门罗的书。更没人能想到,她会摘取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当然,门罗自己也未曾料到。佳讯传来,国内媒体报刊无论是采用《为什么不是爱丽丝·门罗》还是《为什么是爱丽丝·门罗》的标题,结论只有一个:82岁的老太太获此殊荣是实至名归。其实,所谓的文学奖项只代表评委及一部分读者的意见而且获奖的不见得都是大师,每次陪着“打酱油”的也未必不是佼佼者。  相似文献   

19.
莫言效应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2,(11):21-21
其实之前,当代中国文学饱受争议,以至于评论界产生巨大分歧,一种意见对当代中国文学持整体批判态度;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成绩很大,只是诺贝尔文学奖忽视了中国作家的努力。莫言获奖多少化解了双方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徐妍 《中国西部》2011,(2):90-95
每个时代的文学都要经历代际的更替与转换。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新生代”作家。中国文学进入到21世纪之后,“70后”“80后”命定地成为了新世纪的“新生代”作家。“新生代”作家如何应对这个文化失序的文学生态?如何选取个人的文学行动?在多元化图景中,“70后”作家徐则臣和“80后”作家甫跃辉的小说创作,颇与当下“新生代”所汇入的各种时尚潮流不同,甚至逆向而行。在当下“新生代”作家纷纷祛除经典意识的新世纪,徐则臣和甫跃辉不约而同地接续了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沈从文、汪曾祺等所主张的古典美学精神的流脉,同时又汲取了新时期以来先锋作家所延展的现代主义文学传统,由此通过对经典意识的回归,来反省中国文学何去何从,以及自身的精神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