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货币国际化的政治逻辑——美元危机与德国马克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柯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5):120-141,159,160
作者在文章中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德国马克如何从一个战败国的弱势货币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储备货币?主流经济学界对德国马克实现国际化的独特动力和机制缺乏相应的解释力,而政治经济学更为强调货币国际化进程是对国家间财富分配格局的重建,认为其根本动力是各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对国际货币权力的竞争、限制和占有,国家间的政治性制度安排是实现货币国际化的有效手段。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视角比较符合德国马克崛起的经验事实。作者认为,美元的"过度特权"对欧洲特别是对德国造成的沉重压力和负担是马克国际化的直接推动力,20世纪60-70年代的历次美元危机以及美国过于自负的对外货币政策所引发的全球"大通胀"为马克国际化打开了"机会窗口",德国抓住这一时机在美元体系之外建立了马克主导下的欧洲货币体系,为德国马克的国际化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治合法性。马克国际化导致的结果就是,美元的流通域逐渐被侵蚀和挤压,随着欧元的正式流通,美元势力最终被"驱逐出"欧洲大陆。德国货币马克包裹在欧元的外衣之下让德国获得了更大的国际货币权力。  相似文献   

2.
1993年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经济开始进入低通胀、低利率、低增长时代,国际外汇市场也经历了一个大的调整时期,三足鼎立的美元、马克、日元的表现有如下特点:日元一枝独秀,兑美元、马克坚挺有余;美元则是强币不强马克弱币不弱;汇市波动几经反覆;另外欧洲货币体系出现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1999年1月1日,世界上第一个没有经历战争而实现统一的多国货币──欧元问世了,它的出现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入新的阶段,欧元区域将作为一个整体参与世界经济,进而推动经济全球化。目前它已改变世界货币格局,并影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IMF已决定在SDR定价中,把马克(19%)和法郎(11%)合并转成欧元。这样,欧元在SDR中含量就占30%,超过日元接近美元。欧元一问世就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欧元的诞生并不象人们预料的那样理所当然的是一种硬通货。由于时差的关系,中国“提前”迎来了欧元。1998年12月31日下午…  相似文献   

4.
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尽管欧盟在其实现货币一体化的过程中经历重重困难,但单一货币的如期实现已成定局。货币联盟的建成,对国际货币体系及我国经济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欧元作为欧盟的单一货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对国际货币领域的影响不容忽视。(一)国际货币格局将出现两极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元的霸权地位持续了1/4世纪以上。70年代初,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单极货币格局宣告结束,国际货币格局开始多元化,但是美元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欧盟实现统一货…  相似文献   

5.
张淑静 《山东经济》2004,20(3):105-108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运行至今的是美元占主导地位的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美元在事实上成了国际货币的核心和领导。欧元,堪称第二大国际货币,已经显示出国际货币的些许实力,正在由弱变强,将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支柱。虽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一时难以改变,但是欧元能够弱化美元的主导地位,有能力、也有可能逐步取代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部分份额,使国际货币体系真正形成美元、欧元、日元相抗衡的多元化格局。  相似文献   

6.
90年代,国际著名观察家断言,鉴于发达工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经济态势更加明朗化,从而决定了国际货币结构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元、德国马克、日元三足鼎立之势也将日渐明朗。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削弱,美元一统天下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被三元货币体系所代替,美元在投资货币、国际储备以及国际清偿等方面的地位将有所下降。由于德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前列,促进了德国马克流通性迅速提高,随着欧共体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欧  相似文献   

7.
《开放潮》2002,(1)
2002年1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元开创的时代,是重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时代,整个世界不得不侧耳倾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欧元是21世纪影响大西洋两岸关系的重要因素。欧元诞生后改变了国际货币体系,未来随着欧元的流通,将会形成国际货币结构格局中极其重要的一极。欧元启动:中国喜忧参半首先,欧元启动后欧洲内部汇率风险消除,交易费用下降,欧洲内部的商品、劳务、资本流动更加自由,有利于欧洲资源配置和分工。中国出口企业有可能丧失以往的竞争优势,如劳动密集产品将会遭遇南欧国家更大的竞争。尽管在…  相似文献   

8.
肖伟 《中国集体经济》2014,(21):92-93,111
在当前货币体系下,由于日元、英镑、欧元等货币的进入,打破了美元的完全垄断地位,但是随着欧债危机的愈演愈烈,欧元竞争力下降,从根本上仍然保持着由美元一家独大的格局。由此本文假设美元处于货币垄断地位,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引入行为决策模型,得到了社会资本投资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欧元与美元竞争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作用,欧元与美元的合作对稳定双边汇率关系,进而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可能更重要。然而,由于欧洲中央银行的地位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以往国际货币合作的主要框架——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在欧元启动之后其作用可能会削弱。但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欧元美元合作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作用不能寄予过多希望。  相似文献   

10.
自2016年10月1日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正式把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新的货币篮子.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经济较快增长的背景下,人民币获得了国际主要货币地位,至此,SDR货币篮子由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五种货币构成.据报道,SDR的组成权重是以某种货币在贸易、金融交易中的使用程度为标准计算出来的.根据2015年11月底IMF发表的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的声明,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超过了日元(8.33%)和英镑(8.09%),次于美元(41.73%)和欧元(30.93%),在权重表上位居第三.人民币一开始纳入SDR就占有一定的权重,且超过日元和英镑,彰显了人民币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1.
李巍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5):97-119,159
国际货币能给发行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政治好处,大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都在积极竞逐更高的国际货币地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作为全球的霸权货币,美元既不受国际制度的约束,也不受其他国际货币的制衡,这就使得美国可以通过美元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对其他国家进行财富"掠夺"和政治"胁迫"。为此,作为经济崛起国的德国和日本,它们先后调整了追随美元的国际货币政策,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国际货币地位,推动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格局,以对美国滥用其货币特权进行制衡,进而捍卫自身的货币权益。虽然德国和日本两国在经济实力和经济结构上具有高度相似性,但由于在国际政治领导力上的差异,它们分别采取了货币联盟建设与单边的货币国际化两种截然不同的国际货币战略,其导致的对美元的制衡效果也大相径庭:欧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第二大货币,对美元构成了竞争压力;日元的单边国际化却进展颇微,日元与美元地位仍然相差甚远。这对现今同样处于经济崛起进程中的中国提供了货币战略方面的重要启示:中国货币地位的提升除了需要夯实经济基础之外,还需要不断加强国际政治领导力,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货币合作。  相似文献   

12.
重构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力量来自何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次金融危机暴露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根本性制度缺陷,长期来看,美元衰弱的趋势不可阻挡,但目前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经济体,美元还是最重要的全球储备货币。短期内美元的坚挺对全世界来说是重要的,贸然采取"激进式"的改革方式只能导致国际货币体系更加混乱。最好的办法就是培育欧元、日元、人民币等多元货币的竞争力量,形成对美元的制衡和监督机制,重构一个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应该借鉴欧元、日元国际化的经验,为多元化国际货币的存在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创造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何涛 《发展》2002,(11):75-76
进入2002年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汇率走势更加扑朔迷离。摩根斯坦利的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指出,美元将在未来两三年内贬值20-30%,号称“日元先生”的日本经济学家神原英资坚持认为,日元将贬值到150甚至170日元兑换1美元,欧盟的经济学家普遍对欧元不持乐观态度。但是我们知道,汇率不过是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所以一种货币贬值不一定意味着另外的货币升值。站在2002年的山岗上,我们看到的确是美元、日元、欧元争先恐后地贬值。这似乎成了一场比慢的赛跑。美元、日元、欧元,哪一种货币更疲软呢?美元迟暮霸权末路从克…  相似文献   

14.
【香港《大公报》2005年1月20日】近来,美元不断贬值,欧元和日元日趋升值.于是,西方一些经济金融专家就认为,以往美元打头,欧元、日元随后的全球货币“三架马车”局面已被打破.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后5—10年内,以美元为主,欧元和日元为辅的格局不大可能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 世界货币金融的基本格局将在目前形成的轨迹上廷伸发展到本世纪末,并具体呈现以下八大特征。一、世界货币将形成美元、日元和德国马克三足鼎立之势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强鼎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本世纪末发展成为定局。这主要是由下列影响世界货币地位的四大要素所决定。第一,国内经济实力。美、日、德三国经济将继续朝着不平衡的方向发展,根据预测,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将高于美国。日益增强的日本和德国经济无  相似文献   

16.
美元的“全球赎买”引发了全球危机,又将在“全球赎买”浪潮中由强变弱,并最终丧失其“一元独大”的国际货币地位。判断美元的未来,就是看美元能不能继续保持国际储备贷币、国际结算货币以及国际初级产品定价货币三个重要的国际货币地位。本文区分了两种不同的金融危机,即市场失衡的金融危机和操纵或泛滥货币的金融危机,当前全球所面对的正是因为美国放任美元的道义责任所引发的操纵或泛滥货币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元正在经历“顺向为王、逆向衰败”的发展前景,美元衰败之时有可能就是美国解体之日。美元的衰败,对人民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尤其是人民币)的前途就是决战金融全球化。  相似文献   

17.
2015年12月2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批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简称:“SDR”)货币篮子,与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一道构成SDR货币,新的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  相似文献   

18.
进入1994年,西方外汇市场美元对日元汇价的变动特别引入注目。6月21日美元对日元汇价跌破1美元兑换100日元大关,创下了战后以来的最低点。6月中旬以后,美元对德国马克汇价低点达到1美元兑换1.4845马克,这也是近两年来少见的。据统计,从6月17日以来美元对日元和德国马克汇价就分别低跌了约6%和8%。  相似文献   

19.
欧元的顺利启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要求东亚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并最终建立东亚货币区。通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分析以及与欧元区的比较,可以看到,东亚货 币区的最佳汇率制度应该是钉住以人民币和日元为主导的一篮子货币,其中人民币又应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顺差国。1986年贸易收支顺差达到961.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贸易顺差为520亿美元。在国际支付中对曰元的需求越来越大,有形成美元、德国马克和日元三足鼎立之势。在这一形势下,其它国家希望兑换这三国的货币,而这三种主要货币将会互相制约。如果出现这种局面,将潜在地改变国际货币体系。有关人士认为,随着日元在亚洲地区贸易和金融活动中使用的增加,一个日元区正在东南亚出现。据日本通产省公布的数字,在1987年时,日本与亚洲地区的贸易往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