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标杆管理技术已在西方国家企业和公共部门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成功实践.在我国,标杆管理的应用尚处在探索与起步阶段.本文在简要概述标杆管理的内涵与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在我国城市管理中应用标杆管理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城市管理中实施标杆管理的一般步骤.  相似文献   

2.
程美秀 《公司》2002,(1):29-29
近年来,“标杆管理”正风靡世界,并对全球企业经营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谓标杆管理(Benchmarking),就是指企业在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中一流竞争对手的最佳实践,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使自己企业得到不断改进,从而进入赶超竞争对手创造优良业债的过程。标杆管理的显著特征是向业内或业外的最优企业学习。学习是手段,超越才是目的。通过学习,企业重新思考、定位、改进经营实践,不断完善自己,创造自己的最佳业绩,这实际上就是模仿创新的过程。标杆管理起源于70年代初美国学习日本的运动中,率开标杆管理先河…  相似文献   

3.
装配制造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是装配制造管理的重点。标杆管理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应用到企业的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领域,但如何将标杆管理运用到成本管理中却少有研究。文章创新性地将标杆管理运用到成本管理中,并进一步研究如何构建标杆成本管理委员会、标杆成本管理部、标杆成本项目组三个层级的组织,建立标杆成本项目的实施流程,以标杆成本项目组为基础单位进行降成本工作的组织、激励等。这项研究丰富了传统成本管理研究中有关成本管理组织方面的理论,同时对于企业运用标杆管理方法实施企业成本控制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企业要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捷径就是向那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优势的企业学习。标杆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管理手段和工具。在标杆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标杆对象至关重要,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可优化标杆对象选择这一环节。文章总结归纳了标杆管理的概念、作用和流程,分析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标杆对象选择的优势,并介绍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标杆管理在J公司的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5.
走近标杆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标杆管理由英文Benchmarking一词翻译而来,也有人译为基准管理、参照管理、典范借鉴或定标比超等。在历史进程中,人类已经开发出了一系列制定、维持及改进绩效标准的方法和工具。渴望改进绩效并取得实际改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来自工业史的许多实例可以看作是标杆管理的史前形式。自从标杆管理于1979年在施乐公司正式成立以  相似文献   

6.
标杆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标杆管理的历史起源的回顾入手,阐述了其核心内涵、组织形态与分类,分析了标杆管理的流程实施、作用与影响及主要特征,指出了标杆管理在物流企业应用中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标杆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成功经验,针对科研机构的特殊性,在其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引进标杆管理方法。本人介绍了标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并针对科研机构中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标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8.
严长远 《价值工程》2012,31(19):165-166
标杆超越是企业管理变革实践的先进方法,它是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国内外企业管理中都有较好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标杆超越内涵、特点及价值,然后例证了一个基于标杆超越的绩效管理的流程的实践,最后提出了实施标杆超越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相关企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平衡计分卡(BSC)的四个维度框架和标杆管理思想为基础,以家电行业的G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构建标杆管理分值模型,在标杆分值模型的基础上设计标杆管理模型.利用模型对G企业和行业竞争对手的业绩进行标杆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科研机构的特殊性,在其管理方面引进标杆管理方法,本人介绍了标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并针对我国科研机构提出了相应的标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11.
12.
汪长勇  周慧慧 《价值工程》2008,27(2):144-146
管制者在制定输配电价格时,常采用基于RPI-X公式的价格上限、收益上限、与标尺竞争管制,对于效率因数X的确定,许多国家倾向于应用基于企业的相对效率制定绩效标杆来确定。前沿绩效标杆方法主要运用DEA求出绩效较好的企业,作为参照绩效。本文讨论DEA方法在绩效标杆法中的应用,并用绩效标杆法解决电价管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标杆管理模式下的知识共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标杆管理的知识共享可以促使企业标杆的选择、标杆内容的确定和企业创新。影响标杆竞争对手间知识共享的因素包括环境洞察能力、组织学习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结果指标——模仿创新能力。分析标杆管理的知识共享因素的关系,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优化知识共享系统,为标杆管理的指标选定和标杆内容的确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A simulation approach is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chmarking and OKP, and how knowledge inertia in benchmarking influences OKP in different network structures. Results suggest that quick benchmarking (low knowledge inertia) and moderate mutual learning produce higher short-term OKP. Slow benchmarking (high knowledge inertia) and moderate mutual learning achieve higher long-term OKP. OKP performs better in scale-free networks than in small-world networks in the short period. However, in the long period, OKP is higher in small-world networks. Findings guide managers’ efforts in choosing the most suitable benchmarking and also suggest that managers should not ignore knowledge inertia.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benefits of benchmarking in voluntar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The principal benefit is argued to be that of serving as a management tool to promot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 case study illustrating some of the key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adoption of benchmarking at the Royal Blind Society of New South Wales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how the technique enhances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相似文献   

16.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reform of Australia's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by promoting indirect or yardstick competition, in highlighting the need for further reform and building a consensus for implementing necessary changes. Th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of infrastructure performance by the Bureau of Industry Economics (BIE) between 1991 and 1996 did much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 need for change. The BIE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eight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relative to international best practice: electricity, rail freight, telecommunications, the waterfront, road freight, coastal shipping, aviation and gas supply.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concentrated on indicators of price, service quality, labour productivity and capital productivity. This paper reviews and summarises the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the BIE undertook over the last three years of its infrastructure benchmarking program. The BIE international benchmarking program provides a useful role model for other countries wanting to seriously pursue reform of their infrastructur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