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中国高额的外汇储备和居民储蓄存款虽然能够帮助中国的金融机构渡过金融危机。但是我国的外汇储备和大量的金融资产遭到贬值或资产损失的风险。中国的经济增长、投资、就业和物价水平等实体经济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扩大内需、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化解金融危机的影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扩大内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首要问题。中国经济的内外失衡主要表现为国际收支的持续"双顺差"及高投资、高储蓄、低消费,并对中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本文运用大量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状况,并提出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中国调节经济内外失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扩大内需投资的主体为国有企业" 记者:拉动内需主要依靠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应该说中国的主要策略是通过拉动内需的方式来解决.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直接影响,也就是对金融的影响,这是非常有限的.对中国的美元资产也是有限的.但是对中国的间接影响,尤其是外向型经济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大陆扩大内需措施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大陆的不利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近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5.
蒋欣吟 《特区经济》2011,(11):283-285
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纷纷采取宽松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加之欧洲债券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我国近14亿居民消费群,转变家庭的消费意识对于扩大内需而言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通过对于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分析,研究我国家庭消费行为以及影响消费者心理意识的因素,浅谈金融危机下家庭消费心理意识对扩大内需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扩大外需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清爱 《湖南经济》2000,(11):21-21
外需与内需相对应,主要是指出口、境外投资和工程劳务等。扩大外需与扩大内需一样,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 一、扩大外需的时机已经成熟   1亚洲金融危机的风波已经平息。 1997年始发于泰国的亚洲金融危机象“瘟疫”一样迅速向亚洲国家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及时提出扩大内需的政策予以应付,这是十分正确、非常及时的。而且根据中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的国情,应该把扩大内需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下去。但是,在特殊时期 (亚洲金融危机 )所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和一般时期所提出的扩大内需政策应有所不同,或者可以说…  相似文献   

7.
适时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城市化发展扩大内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华 《特区经济》2009,(7):117-119
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促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应适时转型,即从出口导向转向为扩大内需,而城市化发展将对内需的扩大起到龙头作用。  相似文献   

8.
尽管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继续,但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如果我们冷静分析就不难发现,这场危机迟早要来。对中国来说,危机的出现说明我们的社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节点就是要扩大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这也是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内,保障经济平稳增长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快速席卷整个国际金融市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明显下滑,进而使发达国家几乎整体陷入衰退。在同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为应对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央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10.
廖蕾  王城栋 《北方经济》2010,(17):87-89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外向型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步回暖及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落实,2010年来,园区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态势更趋明显,经济运行总体呈现"高开"局面,外向型经济指标明显超过金融危机爆发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随后演变成了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经济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调整政策,沉着应对,目前,我国经济出现了好转.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我国经济的好转是否能够持续?经济是否能一路坦途,自此进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全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回顾了上一轮经济周期的上行期和下行期;第二部分,论证了中国经济明显好转;第三部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论证我国经济好转的持续性问题;第四部分,简要地阐述了对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黄晓诚 《特区经济》2010,(6):277-278
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我国来说,虽然金融机构直接受到的冲击不大,但由金融危机引起美、欧等国经济衰退会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出现货款被拖欠、外需下降、订单减少、贸易摩擦加剧等现象。正是这一背景下,本文从我国加工贸易的历史和现状入手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政策,对加工贸易的出路进行分析,以其对加工贸易的发展中转型升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作为短期投机资本的国际热钱是导致历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元凶之一。无论是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亚洲金融危机都给世界人民敲晌了热钱扰害经济的警钟。由于热钱的隐蔽性和流动性往往很难把握其来龙去脉,给各国监管当局造成很大的困难。中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使人们担忧热钱会搅动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局面。文章首先就热钱对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利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影响热钱进入中国的因素以及由此给我国的相关经济变量所造成的影响,并针对热钱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趋利避害的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马清 《特区经济》2010,(6):205-20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冲击,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结构都面临较大影响。鉴于改革开放30年,外资对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需要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徐慧娟 《特区经济》2011,(2):248-249
世界各国的经济、金融和国家关系都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转化成的国际金融危机中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我国也不例外,不过,这次危机也为我国经济发展释放许多重要的信息。重要的提示信息众多,涉及广度与深度都不同以往,本文仅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和相关立法在金融危机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的问题,以求为我国金融法律的新建设和重构国际金融新秩序提出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外贸态势分析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此次全球性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中国外贸面临外需下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带来的新的调整压力,在危机条件下,连续多年出口快速增长的局面已发生逆转。中国外贸的发展既要充分估计国际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保持中国外贸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又要正确认识到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不断完善政策,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步伐,加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努力化解和应对外部冲击。  相似文献   

17.
休闲产业: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志平 《改革与战略》2009,25(9):133-137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而来的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已经对世界各国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在当前内忧外患的复杂环境下,我们应当通过政策去强化引导,刺激内需,引导国内居民消费,以保持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文章主要阐述休闲产业对于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发展的刺激作用,并提出如何提高休闲产业及其休闲消费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试论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剑波 《特区经济》2009,(5):259-260
2007年由美国房价下跌导致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经济遭受衰退危险,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百年未遇的金融危机,到现在仍然没见底,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防范金融危机风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浅析金融危机中我国外贸企业的困境及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文红 《特区经济》2010,(3):213-214
2006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很快演变成一场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本文正是基于这种情况,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原因入手,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以期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更好的思考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