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前周 《中国经贸》2012,(16):122-122
本文在深入探析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供需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过程中供求失衡与金融抑制问题异常突出,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和农村需求适应性两个维度出发,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及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2.
村镇银行的建立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手段,是建立和健全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有效措施,因此,探索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之路成为金融改革的必要。文章通过对日本农村金融机构运行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现行村镇银行的建立和运行必须注重信息技术手段和法律手段,说明强化金融风险意识、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金融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对我国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晓青  李涛 《特区经济》2010,(11):111-112
"三农"弱势性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难题。本文基于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理论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分析转型经济国家波兰的农村合作金融实践,对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农村金融供求失衡的表现 农村金融供求失衡是指农村金融供给与需求不相适应,表现为农村金融供给大于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但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多地表现为金融供给小于金融需求,即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5.
《广西经济》2005,(7):60-60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二重结构特征。一方面存在发达而富有控制力的上层结构——正规金融,另一方面存在流动性强且分散程度高的下层结构——非正规金融。农村金融市场分割,金融主体、客体、中介形式复杂。因此,有必要考察农村金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以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邓玲  王雅鹏 《乡镇经济》2009,25(7):118-120
文章在金融约束对我国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金融约束政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对农村金融市场配置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运行效率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发展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市场、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和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乐柱  任成龙 《山东经济》2010,26(6):97-102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主要症结在于没有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的结构性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信贷需求的层次性及有效需求不足,弱质市场与强势制度供给导致农村金融供给的低效率,农村金融指导理论存在悖论等。基于现实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路径:深化正规金融务农趋向的改革;关键在于发展农村民有金融机构,开发需求导向的多元金融产品;探讨多元化供需对接的农村信贷模式;构建农村信贷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稳定的资金支持体系迫切需要农村金融的扶持,而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中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农村金融抑制的两种形式即供给型金融抑制和需求型抑制,接着分析了金融约束对破解农村金融抑制的有效性,最后从金融约束的视角提出了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调整的建议,以此来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9.
世界金融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存在多种流派,我国学术界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也多有争议。1978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走的是准入管制之路。历经曲折,2006年监管层准许微型金融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这是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今后,农村金融改革与发展一方面要改造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另一方面应大力发展微型金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历经数次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农村金融与新时期"三农"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必须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金融深化的内在需求,努力消除制约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各种障碍,实现城乡金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文 《特区经济》2012,(1):171-173
金融生态理论视域下农村金融新体制,按市场原则运行,区域间的资金自由流动由金融生态的质量决定。中国经济运行的市场化程度越深,经济制度的越趋于成熟完善,资金流动与金融环境两者间的互动、互补关系就越紧密;尤其是金融环境对区域间资金流动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本文通过论述金融生态理论,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提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新体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妍 《特区经济》2011,(4):238-24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我国居民财富的不断积累,金融资产已经成为居民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目前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受我国金融市场制度不健全、国民投资行为不规范、个人承担风险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家庭金融投资无疑包含着较高的风险和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本文结合后危机时代背景,针对我国居民家庭金融投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家庭金融投资风险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翟琼  张颖 《特区经济》2008,(5):177-178
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缓慢增长与财政支农资金的快速增加形成了明显反差,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针对这样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4.
政府、金融机构、农村经济个体三者从个体理性出发的博弈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是集体的非理性“纳什均衡”——农村金融困境。这与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亟待金融支持形成极大的反差。将金融创新原理运用于农村金融行为的研究,对摆脱农村金融困境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主张从市场主体、客体、交易方式及金融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建立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的农村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华 《特区经济》2007,(5):68-70
随着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的脆弱性也日渐显现;而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的敏感时期及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等一系列的市场缺陷,因此,依法维护资本市场的安全与效率将成为国家经济稳健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应制定适度从严的资本市场金融监管标准,培育“中强式资本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16.
谢婷婷 《特区经济》2007,216(1):64-65
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安全又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金融安全对维护一国国家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将就金融业开放的发展趋势及其对金融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特别指出随着2007年金融服务市场的全面开放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所特有的主要金融风险,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金融市场准入监管的功能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波 《特区经济》2008,(12):65-67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金融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国必须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和手段进行应对,尤其是金融市场准入,作为金融业的首要环节,更应该采取切合实际的制度,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针对金融市场的准入监管,可具体从理念重构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展开,以此保障其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于凤芹 《乡镇经济》2008,24(5):120-123
21世纪以来,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美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力量。社区银行由于自身的规模、机制、地缘、人缘和信息优势成为解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困境的有效途径。我国在农村地区建立社区银行,要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模式、金融监管模式,并需要相应的配套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谢珍  段宁戎 《特区经济》2007,216(1):68-69
地下金融是指货币金融当局以及统计核算部门未观测到的金融活动及其相关的金融组织、市场等金融要素与运行机制。本文分析了其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对我国地下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