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生态文明与鄱阳湖城市群生态文明关注人与人关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环境优美、服务功能较强的城镇体系。生态城市群成为鄱阳湖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有利于鄱阳湖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文章首先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提出了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最后对共青城经济社会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正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主体,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也是加快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城市,以长沙、南昌、合肥为副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长株潭“3+5”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江淮城市群等四个子经济区的城市集群。目前,湘鄂赣皖四省已着手在城市群产业、市场、生态环保、基础设施、民生社会事业一体化等五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最关键、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明确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生态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很重要的一方面。通过介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现状,并对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这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资源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资源环境审计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审计越来越重视。文章通过长期的调研,主要论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资源环境审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水兰 《特区经济》2011,(1):206-207
鄱阳湖是全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世界的"生命湖泊"。本文论述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具有的碳汇功能决定了林业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析"后京都时代"森林碳汇问题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的基础之上,文章结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运用森林碳汇计量方法——森林蓄积量扩展法,计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过去和现在的碳储量,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森林碳汇潜力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现有森林碳储量为409.676×106吨,2020年碳储量为1218.525×106吨,碳汇潜力为808.849×106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基本状况,提出建立科学的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公众参与制度、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论证咨询制度以及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机制等,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10.
尤琳 《老区建设》2011,(18):30-3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包括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相对于一般知识产权,具有权利主体的集体性、时间上的延续性、较强的地域性等特性。由于保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能够促进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并有利于传统资源的传承与发展,因此,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保护应当采取合同法保护模式、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并通过专门法在某些规则上进行修改,以实现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传统资源的充分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许礼生 《特区经济》2010,(5):237-238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九江地处鄱阳湖经济生态区内,在鄱阳湖经济生态区的背景下,九江出口加工区发展如何探索一条符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是值得我们探讨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改革与战略》2011,27(12):145-147
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在高位推进,以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休闲旅游符合其产业遴选的方向和要求,因此,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休闲旅游发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发展思路及对策:推进旅游“二次创业”;提升旅游的文化附加值,培育旅游旗舰集团;构建无障碍旅游区;落实旅游“二次创业”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陈平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34-136
环鄱阳湖区域纺织产业在区位和成本上都具有明显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以及江西纺织产业的发展现状,环鄱阳湖区域纺织产业应充分利用其现有区域品牌,选择生态环保、布局合理的集群发展路径,实现规模经济,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辐射力模型及其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辐射力研究对于城镇的发展意义重犬。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现状,构建了都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城镇2007年城镇辐射力模型,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体系中存在缺乏辐射力强的超大型城市、区域北片和东片辐射能力较弱与其区位明显不符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发展战略,即树立生态城镇化发展的理念,营造一个适宜的产业体系,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城镇体系,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重点打造生态城镇,制定生态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15.
卢杰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15-117
鄱阳湖区现有的工业园存在着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与污染等问题。更重要的是,现有的鄱阳湖地区工业园经济效益也由于环境、资源的约束,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生态工业园区环境的改善,将会改善人的生存环境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吸引越来越多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加入,为新企业和本地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场所。  相似文献   

16.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市区的工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内在生态结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界限并不明显,区内各层次工业生态效率同其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高度相关性,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具有互促与约束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应强化生态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布局,重点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效率与生态效率互动,走内生性的新型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SWOT战略决策模型的南昌市LED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群钊  刘波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21-24
随着南昌成为低碳经济试点城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确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具有节能环保之称的LED产业已经成为江西省重点支持的产业,南昌已经有了良好的LED产业基础,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有利机遇,加快发展LED产业。如何发展,怎样对产业提供支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文章构建了基于AHP方法的SWOT定量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南昌LED产业进行了实证分析,确定了战略选择,最后给出了南昌市LED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吴德慧 《特区经济》2012,(1):190-192
都市农业具有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发展都市农业将对促进郑州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态化、产业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郑州都市农业发展进行了SWOT分析,阐述了郑州都市农业的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邓玲玲 《特区经济》2008,(12):206-208
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六盘水市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备的煤炭资源、交通、气候等优势;指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聚集与辐射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相对缺乏等劣势将阻碍六盘水市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论述了"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十一五"规划既给六盘水市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环鄱阳湖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秋敏  袁林 《特区经济》2011,(7):142-14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自规划建设以来,区域旅游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合作过程中,存在着旅游合作意识淡薄、配套设施滞后、高级旅游人才缺乏、生态环境薄弱等诸多问题。结合环鄱阳湖旅游开发现状,应该从合作观念、资源整合、联合营销等方面深入持续走合作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