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姜艳艳 《科技和产业》2010,10(5):52-53,111
"走出去"战略是辽宁企业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要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改变辽宁省目前"走出去"与"引进来"严重失衡的局面,首要问题是模式选择问题。本文论述了辽宁对外投资的特点,提出了跨国并购是最好的对外投资模式,最后就如何成功实现跨国并购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江西多渠道帮助企业"走出去",有力地推动了一批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竞相参与国际竞争,初步形成了以对外承包和境外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多形式、多领域大踏步"走出去"全面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提倡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壮族文化典籍对外译介是民族文化"走出去"不可缺少的部分.《布洛陀》作为壮族文化典籍的代表,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通过考察《布洛陀》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找出其局限性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建立起壮族文化典籍对外译介的有效模式,实现理想的对外译介效果.  相似文献   

4.
“走出去”的十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经济日益一体化的条件下,任何一个国家既要引进别国的产品和资本,自己也要“走出去”。“走出去”包括产品输出,也包括资本输出,但主要是指资本输出,即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因此,在推进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中,当然要推动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即“走出去”。如何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对外投资,即快速而稳定地“走出去”,我认为至少有下述十个问题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14,(22):20-35
正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世界文化市场有了一席之地,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所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文化"走出去"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实施好文化"走出去"工程,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四大难题阻碍中国文化"走出去"总体看,我国文化"走出去"工程还遇到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为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国际认可度不高、对外交流主体不多、政策支持不足。  相似文献   

6.
出口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在全球范围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所带动的出口异军突起,由此引发的一个问题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出口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论文从统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走出去带动出口的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整合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调查重点企业等方式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的规模进行了实际测算。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将国际贸易统计标准的最新进展与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提供了“走出去”带动出口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是否能成功"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国际化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初步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及投资主体分布等现状,然后总结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稳中向好"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走出去"的时代意义 江小涓(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际投资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进入新世纪,对外投资被人们愈发关注绝非偶然,这是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到了一个特定阶段后必然出现的趋势.近些年,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而全球分工格局的形成主要靠跨国公司的引导和推进,"走出去"正是我们的积极应对之策,同时也是国内结构调整的迫切要求."十五"期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将成为推进这个战略的有力杠杆.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可能性会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银企关联和政府补贴可以缓解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越小、成立时间越短、债务水平和税负水平越高,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抑制作用越大;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总部所在省份GDP较高时,其对外直接投资受母国税收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较大。文章拓展了税收政策不确定性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更有效地发挥母国税收政策对企业"走出去"的促进作用以及增强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提供了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宋泽楠 《改革》2013,(1):41-49
基于"走出去"战略、转型期制度环境、双边投资协定以及中国传统商业文化四个维度分析中国OFDI东道国响应机制的母国制度效应,并基于2002~2010年中国OFDI在全球99个国家的区位分布进行反向验证,结果表明:"走出去"战略使大规模OFDI在企业未形成所有权优势的情况下提前出现,大多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能够发挥自身非市场能力的制度环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多地流向了中国企业拥有更多潜在关系网络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从双边经贸制度安排来看,同发展中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协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应不断加大“走出去”的投资力度,拓展企业发展的空间。新疆企业面向中亚“走出去”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本文具体分析了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的动因和自身的优势,这对新疆企业面向中亚市场“走出去”,带动新疆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永 《科技和产业》2007,7(7):56-58
企业文化创新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创新企业的经营理念为突破口,一方面认真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只要认清方向,找准突破口,企业文化创新其实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13.
邹昭晞 《改革》2012,(5):101-109
东道国的引资战略可分为"出口导向型"和"进口替代型"。对我国两个"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代表产业汽车制造与制药产业的研究发现,"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促进了本土品牌的崛起。进一步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我国"进口替代型"引资战略中本土品牌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后认为,我国本土品牌的发展应从提高安全高效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整合"大产业链",构筑新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与外资品牌进行竞争的能力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李梅芳 《特区经济》2009,(4):174-175
随着中国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已经进入了一个升值通道中,人民币升值对湖南利用外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利用外资总规模、结构以及已经进入湖南的外资等几方面阐述了关于人民币升值对湖南利用外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Sinc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f 2007/2008, China's foreign trade has continued to grow faster than international trade, but its drivers are now different from those prevailing befor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y in the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through processing activities is no longer the main driver of its trade performance. The new driving force of change is ordinary trade, based mainly on local inputs and domestic demand. China, which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s an export base for multinational companies, is now shifting to having a “normal” foreign trade system, which is more closely integrated into the domestic economy.  相似文献   

16.
金炜  俞津华 《特区经济》2009,(4):128-129
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是增强市场竞争、增进市场效率的基石;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是吸纳就业的风尖;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席卷而来,民营中小企业在资金上无疑是雪上加霜,而那种通过自身资本积聚方式寻求自我滚动式发展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外源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改善困境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苏云 《改革与战略》2010,26(1):174-177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发展,近年来我国境外直接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8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境外直接投资流量有所下降,这让我国在迎接机遇的同时也体验了风险和考验,但无论如何都不容我国选择逃避与沉默。面对动荡的国际市场,我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从容睿智地迎接挑战,谋求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国际生产能力转移呈现出新的特征:产业链整体转移、技术服务型产业比例上升、以外商独资形式为主等。为规避在华外商投资存在的问题,应争取两税合并、选择利用外资、审查外资并购、保护民族企业、引导FDI进入基础设施行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强化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罗开利 《特区经济》2014,(7):101-103
发展开放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国家中心城市代表着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第一梯队",广州作为我国五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其开放型经济面临现实瓶颈,要坚持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坚持引进"外资"和"外智"并重、坚持提升国际化载体集约功能和创新功能并重等策略促进广州开放型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程燕 《改革与战略》2012,28(2):182-183
利比亚危机给中国"走出去"的企业如何应对政治风险具有案例式的启示作用。文章认为,应加强我国国外投资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和政治风险预警,通过制定亏损准备金制度、与东道国签订双边投资保证协定和建立完善问责机制等措施规避政治风险,同时妥善处理好政治风险善后问题,化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