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共有和认可的核心价值,它引领着员工基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并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还需要在新老员工接替过程中延续和保持,这样,企业才能实现持续发展。笔者结合塔里木油田公司石化厂新老员工接替中企业文化传承谈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激励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力量,是构建和谐内部环境的粘合剂和思想感情基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重组过程中,这种作用显得更加重要而不能或缺。济南裕兴化工自2002年12月正式划转入中国蓝星(集团)公司短短六年,将“兴业报国”、”事在人为”等先进的蓝星文化理念与“生生不息”的深厚文化氛围成功融合,产生了1+1〉2的神奇效应,使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老国有化工企业起死回生,并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3.
常柴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同时也是常州最早改制上市的公司之一。目前公司主要生产中小功率单缸、多缸柴油机,现有员工3300余人。多年来,面对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要求,公司工会积极征得党政的支持,员工的参与,紧紧围绕企业经济工作,在实施“五大调整”过程中。结合实际,科学定位,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正和集团坐落在黄河三角洲的油城东营市,地处胜利油田腹地。公司集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绿色建材、热电联产多业并举,现有员工2064人,总资产20.18亿;2005年4月,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实施了资产重组,成为中国化工油气中心的控股企业。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后,按照中国化工集团“老化工、新材料”和中国化工油气总公司“油头化尾、油化并举、做大油头、做强化工”的发展定位,以“一条心、一盘棋、一百年”的企业文化理念,凝聚合力,加快发展,实现企业在做强中做大的发展目标,一举跻身全国制造企业500强、中国化工100强、山东省136户重点企业集团行列,并荣获中国化学工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特级信誉企业。“正和”企业品牌被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首届中国化工行业卓越品牌”。  相似文献   

5.
在构建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只有精心培育切合实际的文化体系,才能使企业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永城煤业集团陈四楼煤矿在构建“BEST”文化体系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把“零缺陷”质量管理理念引入石油企业质量文化建设之中,通过企业内部质量文化教育活动,改变员工的心智,树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理念,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并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营造“以顾客为中心”、“以零缺陷为核心”的企业质量文化环境,创建适合本企业特点的质量文化,在建设现代石油企业质量文化过程中,通过管理创新塑造强势竞争力,追求石油企业卓越绩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洋油田服务有限公司作业区域广,专业领域、资产规模和员工人数较多,为此,企业领导层在采用二维矩阵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深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经过殚精竭虑的思考、归纳和提炼,形成了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公司行为准则等在内的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框架。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力求通过企业文化形成员工共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企业的疑聚力,使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与实现员工个人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互为因果,良性互动,对企业文化在二维矩阵管理模式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拥有百余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地方企业,延长石油集团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在下一步发展实践过程中,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集团文化,培育所属各单位的子文化,持续推进"战略、品牌、文化"一体化发展,把企业文化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丰富企业文化活动载体,加大企业文化的宣贯力度,将文化理念融入到集团改革发展之中,融入到员工行为和思想价值追求之中,成为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延长石油建设创新型国际能源化工公司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一个有朝气的企业应当具有严密精细的管理文化。为使企业管理文化在员工中形成共识,并充分运用于经营管理之中,峰峰集团新三矿在企业文化建设之初,狠抓管理创新,实施了FRIP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如何培育员工的崇高的价值观念和富于开拓的精神气质,形成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管理者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的差异性 表现形式不同。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一种独特的可以感知的精神氛围和做事方式,对企业的员工的言谈举止和企业行为产生儒化作用,主要是利用精神因素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与员工之间、企业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以一种柔性的力量和精神气质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1991年,人本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本集团)在创立之初,就将“以人为本”确定为人本集团的企业文化。人本集团认为,人是企业经营管理之本,一个企业只有通过对人的大胆启用,确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以及公平、客观的晋升评选制度,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创“百年老店”,成为国际一流企业。因此,“以人为本”就是人本集团的核心企业理念。10多年来,人本集团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建设具有人本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凝聚着全体员工。  相似文献   

13.
“资源是会枯竭的,惟有文化生生不息”。浙江五洲新春集团能够取得成功,获得良好的发展,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集团在近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打造了一支忠实可靠、精明强干、激情满怀、勇于创新的管理团队和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技术精湛、效率很高的员工团队,并逐渐形成颇具特色的以“创业文化、学习文化、创新文化、共赢文化”为特色的团队化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刘鹏凯 《化工管理》2003,(12):50-51
作为区别于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等“硬件”的“软件”,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如何建设好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建设重在解决问题,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就是企业发现自身问题、解决自身问题的过程。我们厂这几年的企业文化建设,着重围绕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崭新的视角,针对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场合下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让员工换位思考,变他律为自律,平衡了员工心理,强化了员工的忠诚度,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培育共同的道德、行为规范、价值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黑松林文化氛围,促进企业…  相似文献   

15.
作为企业中的优秀员工,劳模可以说是企业员工中的“名牌”,我们都知道名牌产品具有丰厚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作为“名牌员工”的劳模也同样如此,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员工的楷模,在不同的岗位上创造着奇绩。企业的发展中凝结着劳模的无私奉献和创造性劳动,铭刻着一种企业精神和崇高品格。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6.
许建民 《中国石化》2003,(10):23-24
企业文化是以管理为目的的文化和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员工清楚地明白在企业“干什么事情和事情怎么干”,换句话说,员工都知道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笔者认为,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在实践中至少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创建具有化工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它关系到企业发展、员工利益,生命健康.而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导向.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分支和基础。甘肃金昌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化集团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坚持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创新建设富有化工企业特色的安全企业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的灵魂作用,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建设有化工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金化集团公司在以下几各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形象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内容,三者都是由企业中的"人"来创造和体现.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是企业的员工,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应该围绕"人"展开."以人为本"中的人为企业的员工和顾客,企业文化的建设对外围绕顾客展开,对内围绕员工展开.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优秀的、适应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全体员工不断的探索、不同文化的融合、提炼和升华,非一蹴而就,不能为投机而简单地复制.  相似文献   

19.
杨辉 《中国电业》2011,(11):83-83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而供电企业离开安全就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供电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员工的安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不断完善并被员工普遍认同的思维观念、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总和。在构筑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文化的渗透性和联系性会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昊华西南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走”群众路线“,完全依靠企业员工完成了企业核心理念、价值观、司歌、司徽以及员工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建设,不仅节约了“建设经费”、缩短了“建设周期”,而且增强了“建设效果”,探索出了企业文化”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