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6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而目前的社会经济体制及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从城市化建设、制度改革、产业升级、机制完善、就业培训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六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自20世纪90年中期至今是以不完全城市化为主要特征。新时期城市化面临的形势发生了诸多新变化,诸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限供给、劳动力工资开始上升、转移劳动力发生了代际转换等。基于这些新特征,可以预计未来数十年中国将进入一个完全城市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深化了对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认识,具体揭示了城市化与“三农”的内在联系,在深入总结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发展误区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三农”问题突出的特点,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化和“三农”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本文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探索我国和上海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7.
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毅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2):5-9,54
世界普遍规律与国情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城市化模式;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它是完整意义上的主动式、内生型现代化的必经阶段以及第三步发展战略的科学选择;同时也是“三农”非农化转移的根本出路、城乡融合的有效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棱心工程。历经家庭承包制、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四个阶段的农村城镇化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初级阶段。城镇化总体目标应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必须澄清“问题论”、“限制论”和“均衡论”等认识误区;并根据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舛东中西三大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改革城镇化体系和制定科学政策,包括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劳动力市场培育、用地制度的完善、投融资新体制的建立和区划的重新调整等。  相似文献   

8.
9.
文章从分析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系入手,提出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由之路,进而提出通过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几点对策,即: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大力营造和优化劳动力进镇就业与创业的软硬环境:以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彻底打破和消除劳动力合理流动的体制与政策障碍;以改革和发展教育为抓手,全面培育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与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普经是伴随工业化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并同步又实现了城乡经济一体化。但中国的工业化却呈现出逆城市化的趋向,并且城市的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存在着重大差距,这就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从区域的基础现状和发展特点出发,逐步形成城镇互动的经济发展体系,分层次、有重点地分流剩余农村劳动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农村的货币化和城市化,"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重大的问题.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经济也存在着沦为"富人经济"的巨大风险.在这个问题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发展乡镇企业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城市化、通过高速发展的经济来迅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市民化、农业工业化才能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使我国经济健康运行.  相似文献   

12.
缺乏积极的城市化推进模式是中国城市化整体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旨在扩大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思路模式是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理性选择。基于扩大非农就业的路径选择,城市化促进模式体现为一个政策体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收入,降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成本,扩大非农产业市场的劳动需求,完善城市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3.
文中指出了石家庄市“三农”问题的现状,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用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调整“三农”政策导向和发展战略,以“三化”带动“三农”,深化农村税费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在我国现阶段,诸多不公正的存在是造成"三农"问题的根源,进而严重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政府必须从宏观方面努力,承担起实现社会公正的任务,尽力缓解和消除各种不公正,以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5.
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出现过局部性的“三农问题”,尤其是在南北战争爆发以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南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明显滞后,从而加剧了南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贫困、农村社会发展缓慢的“三农问题”。这一具有美国特色的“三农问题”在南部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其最终解决仍主要得益于城市化的加速和完成。  相似文献   

16.
日本城市化加速时期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其政府的有关就业政策对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压力.可借鉴日本政府的经验:充分利用规模企业对就业的巨大作用;加强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的失地农民安置问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在长期城乡二元结构下,呈现出区域不平衡、安置能力不均衡等特点。目前,北京市执行的有关建设征地补偿办法政策存在着对失地人员利益保障不足的缺陷。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考虑将短期与长期安置相结合,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相区别,就业意识培训指导与技能培训指导并重,并明确定位竞争性就业安置与公益性就业安置等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问题是造成中国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石家庄"城中村"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发现土地产权、征用补偿等制度的不完善是失地农民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只有对土地和农民相关的制度进行创新并完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