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一、居民消费需求的现状及评价
地区生产总值(GDP)从使用的角度看,由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三部分组成。最终消费支出反映消费需求,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反映投资需求,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存货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额反映净出口需求,即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差额。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态势。投资、消费和净出口总量及结构变动直接影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
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广东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市场化程度不高的特征使得研究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中农业居民消费与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不同影响更具现实意义。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国内最大、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以及藏富于民的发展模式,广东的发展实践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材料。文章通过检验广东省1978—2008年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广东的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而居民消费并不是经济增长的直接原因;非农业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最大,农业居民消费对非农业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反向的冲击作用;政府消费对居民消费和经济增长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调整政府支出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基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互补性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互补性关系出发,提出政府支出结构调整的三个主要方面,即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教育和健康服务等优效品的支付以及加大社会保障和收入支持的支出,以此促进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拉动转变。 相似文献
4.
5.
6.
7.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消费倾斜渠道与资源撤出渠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支出主要通过两个渠道影响居民消费:消费倾斜渠道和资源撤出渠道。本文分别对1978~2005年期间中国政府支出影响居民消费的两个渠道进行经验分析,并考察中国政府支出通过以上两个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的综合影响。经验结果表明,中国人均政府支出增加通过消费倾斜渠道促使人均居民消费上升,而通过资源撤出渠道导致人均居民消费下降;综合来看,中国人均政府支出增加通过两种渠道最终导致人均居民消费下降。也就是说,中国人均政府支出与人均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包含税收结构和政府支出的内生增长理论模型,运用我国1998-2017年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通过固定效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税收结构与在预算平衡下政府支出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并详细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主要结论有:1.将增值税纳入理论模型之中,研究发现,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政府支出用于提供公共技术品时会有长期增长效应。2.在满足预算约束平衡时,虽然税收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但税制结构具有配置效应。3.不同税种对东中西三个区域具有差异性,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税制结构政策来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我国经济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但居民消费水平并没有同步提高。本文认为长期贸易顺差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却并未提高国内居民的福利水平。并且,外向型经济增长加剧我国贫富分化,抑制国内需求,不能保持经济长期的高增长率。我国应调整外汇储备策略,将外汇储备内生化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并合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此外,在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基本平衡的同时,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2.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替代还是互补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欧拉方程基础上推出用以分析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模型。对全国、城镇以及农村样本的估计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表现为互补关系。本研究为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现象提供了解释,并指出其对居民消费的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启动城镇居民的居民消费。研究还证明了李嘉图等价命题在中国可以得到初步的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凯恩斯理论分析框架,采用OLS法,对1985-2003年间我国政府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时期政府购买支出与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相关,而政府转移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但在1998年前政府转移支出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对这一结果我们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演进,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探讨不断走向成熟。本文对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沿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从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两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DSGE)和基于该模型的数值模拟,分析了公共卫生支出、健康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主要结论有:从长期看,扩大公共卫生支出、医疗技术革新均会带来宏观经济的繁荣和居民福利的提升;从短期看,恶性突发卫生事件的冲击将给宏观经济的波动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但这一影响一般会在短期内得以消除。本文进一步借助中国1998~2008年的面板数据,以数据包络分析(DEA)得到的公共卫生支出投入产出效率作为健康人力资本的代理变量,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健康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的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增长水平较高、健康人力资本集聚的地区,健康人力资本可以更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即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19.
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控制了资本和劳动力变量的基础上,构建了多变量VAR模型,考察了1989—2009中国及分区域在环境污染、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对全国来说,分别存在从环境污染到经济增长、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以及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三个单向因果关系。分区域看,东部沿海地区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和从环境污染到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人均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以及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西部地区显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存在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费的双向因果关系和从经济增长到环境污染的单向因果关系。此外,实证结果表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假说一中性假说、增长性假说和保护性假说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依次成立,即支持了本文所构建的基于EKC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从财政性教育投资占GDP的比重、教育投资的层级结构分析和政府教育经费占政府支出比率等角度考察了台湾地区教育经费投资的现状。同时,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分析工具,对1981—2011年台湾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正向的动态均衡关系,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