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后,我国效仿苏联举全国之力发展工业化。但在自身较差的资源禀赋条件和西方国家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下,我国工业化资本积累不得不采取内向型自我剥夺的方式,将发展的成本转嫁到农业、农村和农民之上,长期以来造成了严重的"三农问题"。本文对我国推进工业化选择内向型资本积累这一模式进行解读,着重探寻其形成的内在原因,并在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2.
一、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经济学的影响我国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表现或反映。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日益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实践日益要求改变"苏联模式"的经济学理论,要求有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创立出来;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学人在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认识到;西方经济学虽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但其间有关市场经济的规律、机制、运行等  相似文献   

3.
苏联自建国以来,在发展对外经济合作过程中与西方国家举办合资企业,是它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苏联对合资企业的政策和态度是根据各阶段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变化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苏联对西方开放政策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骥 《新西部(上)》2013,(20):170+166
文章探索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认为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和苏联领导人个人能力素质的低下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两个重要原因。第一,论述了戈尔巴乔夫指导改革的理论根据"新思维"的内容和本质;第二,戈尔巴乔夫提倡的极端的、无限度的自由与民主导致当时众多的反共、反社会主义分子在"民主"、"公开"的旗帜下进行反动活动;第三,戈尔巴乔夫缺乏理论水平,在改革的过程中缺乏持之以恒和果断的品行。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西德外长根舍和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年度报告这类有影响人物和机构先后提议说,西方各国都应该从政治上、经济上积极支持戈尔巴乔夫推行新的政策,在日本的报道界,与此相呼应的论调也在不断增多。这一提议是立足于一厢情愿的基点之上的,他们认为,最终,苏联将成为与西方各国体制没有实质区别的国家。基于这一推测作出上述提议是极其危险的。这是因为: 第一,即使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能够成功,苏联体制的专制主义、扩张主义的一面也几乎不可能消失。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6.
今后几年内,苏联看来会出现石油的严重短缺。遗憾的是,西方可能被苏联经济下降这种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兴高采烈,却没有想到,当苏联将来发生石油短缺之时,它可能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国家了。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和能源专家一致认为,到1985年或更早些,苏联人可能采取某种极端行动来增加他们的石油供应,不能排除关于苏联人会掠夺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油田的预言。统计数字是最明显的。苏联现在是一个石油出口国家,每天生产将近1200万桶。  相似文献   

7.
从学科范畴角度对苏联解体问题进行分析是20年来国际学术界的一项重要工作。思考和借鉴这一学术领域的成果将有利于深化对苏联解体这一问题的认识。"帝国"与"革命"范畴的使用,便于学界从历史比较的视角,从以往的帝国和革命现象中探寻大国兴衰的机理。虽然"民族主义"和"联邦制"问题在苏联解体过程中的作用素有争论,但范畴运用的细化显然有助于推进这一方面的认知深化。从社会学角度对于解体之前苏联的社会状况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有利于避免对苏联解体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化论断,而苏联经济史的国外研究则拓展了对苏联经济模式本质与特征认识的关键性范畴。  相似文献   

8.
苏联传统的经济体制,不管它在历史上曾经起过什么作用,恐怕可以说越来越同当代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了.许多苏联的党政要员和学者都看到了这一点,认为旧体制非彻底改造不可.一些经济学家如阿甘别格扬院士、阿巴尔金博士等人痛定思痛,大有"觉今是而昨非"之感,他们投书报刊,呼吁对苏联的经济机制进行"深刻的改造","激进地改革经济机制".有不少人正在探索全面改革经济机制的理论和途径问题.苏联《消息报》在一篇社论中说:"  相似文献   

9.
一、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一些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严重滑坡的同时,企业高层管理者的经济犯罪现象也非常严重.在一些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严重的经营管理者"内部控制"问题,出现了不少令人惋惜、具有悲剧色彩的"59岁现象"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腐败问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一套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牟方赟 《浙江经济》2017,(24):39-39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改革的"金字招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浙江实践,是"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的再深化再推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不能简单理解为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也不能仅局限于优化政府服务,而应该置身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完善社会法治体制及其评价体系的大背景下,深刻理解其治理内涵。这其中政府信用水平是治理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改革是一场带有明显浙江LO-GO的改革,集中体现在"152"体系的谋划与建设上.高质量推进并实施数字化改革这一复杂巨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系统设计、系统推进,知行合一、层层推进.在条上,做到"三个把握";在块上,做到"四个着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七十年代,苏联和西方国家出于各自的内外需要,加强和发展了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七十年代上半期,苏联利用西方各国陷入经济危机,急于在国外推销商品的心理,大规模地从它们那里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从而形成了苏联历史上第二次引进高潮。一、引进西方技术的渠道与六十年代相比,苏联在七十年代同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联系的内容、方法和形式都有显著的变化:从少量的普通产品交易发展为大量的成套尖端产品交易;从产品的硬件交易发展为软件交易;从一般的传统贸易发展为大规模的补偿贸易;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以来,苏联同西欧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由于苏联经济发展速度的减慢和西欧国家持续的经济危机,以及整个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对西欧地区造成的影响,使苏联同西欧的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的阶段。一、苏联同西欧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七十年代,东西方推行“缓和”政策以来,为了适应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释了历史合力论的主要观点,分析苏东剧变的原因。认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长期滞后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东欧各执政党照搬苏联模式是苏东剧变的历史性原因;党的领导人错误的理论纲领是苏东剧变的根本性原因;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是苏东剧变的外部原因。总结了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和对我们的启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提高我党执政能力;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抵制西方意识形态渗透,警惕"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15.
王军 《产权导刊》2007,(10):30-32
研究现代西方产权理论,从中探索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西方许多国家尽管存在多种严重社会问题,但却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总体上保持了社会的稳定,这与他们长期以来在治理国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有很大关系.在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在改革深化、各种社会矛盾凸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政府治理国家的经验,对于我们构建西部地区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政策·要闻     
《中国招标》2012,(10):43-45
温家宝:今年将深入推进六大重点领域改革"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正确抉择。"中国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今年将深入推进六大重点领域改革。这六项重点任务分别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价格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  相似文献   

18.
利率市场化再启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靠规模扩张与"吃利差"的传统模式,银行还能活下去吗?中共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发各界关注。就在新年伊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关于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若干思考》一文中明确表示:"要有规划、有步骤、坚定不移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此前一个月内,央行内部多位官员密集撰文或发表观点支撑利率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 战后,世界政治舞台出现了以美国为霸主的西方势力和以苏联为盟主的社会主义阵营这两大集团严重对峙的局面。这一对峙格局的中心地带在欧洲。在安全方面,以美国为首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西方集团,另一方则是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集团。两大集团沿着战后划分的疆界把欧洲一分为二。而以意识形态划线,也把整个世界一分为二:一边是资本主义世界,另一边是社会主义世界。这种由美苏两霸对抗而形成的两极格局将世界拖入了冷战的深渊,持续时间长达40多年。在两极对抗的漫长岁月里,两大集团重  相似文献   

20.
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货币都是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这些国家制定货币汇价的原则和方法与西方国家不同。二次大战后的初期,苏联确定卢布含金量以后,对外汇价即按含金量来计算。东欧其他国家一般都通过苏联卢布来套算对西方货币的汇价。70年代西方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后,苏联、东欧国家随即采用“一篮子”货币来各自确定对外汇价,并且大都长期采用双重或多重汇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