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品牌社区无法完全超越地域的限制,BLOG虚拟品牌社区将为企业在新的竞争和营销环境中,激发消费者互动、扩大消费群体、提升品牌竞争优势提供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虚拟品牌社区的内涵分析,论证了BLOG虚拟品牌社区的可行性,提出了BLOG虚拟品牌社区的消费者互动机制,总结出了BLOG虚拟品牌社区的具体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学习资源自动生成系统,使得管理员能够方便的从优秀资源网站采集优秀资源,并设定一定的发布策略使采集的资源融入到虚拟学习社区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在现代品牌营销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基于顾客感知价值视角,研究虚拟品牌社区通过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对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发现,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包括直接机制、间接机制两种。其中,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直接正向影响消费者新产品购买意愿,间接影响机制指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通过群体认同与品牌认同间接影响新产品购买意愿,且在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顾客感知价值是群体认同和品牌认同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更好地提高虚拟品牌社区感知价值对新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要求虚拟品牌社区重视消费者的各种需求,积极建设、完善社区的各种功能,主动提供消费者所需要的各种价值,促使消费者自发成为品牌的推广者;要求企业在虚拟品牌社区实际运营中提供便利条件,积极促进消费者对虚拟品牌社区和品牌的认同。  相似文献   

4.
虚拟品牌社区聚集了大量高价值客户,挖掘虚拟品牌社区中的客户知识对于了解客户的需求、提高市场响应能力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客户知识获取和虚拟品牌社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虚拟品牌社区中客户知识的获取模式,并对四种类型的客户知识在获取过程中的内在联系进行了梳理,认为该模式可以对社区内客户知识进行有效挖掘.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实现消费者间信息传递的主要平台。目前,我国关于虚拟品牌社区的市场营销仍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消费者行为特征的虚拟品牌社区营销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此,提出有针对性的虚拟品牌社区营销策略,应从加强虚拟品牌社区系统质量,提高消费者社区融入度,完善社区激励机制,营造社区信任氛围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邹霞 《市场周刊》2020,(15):0058-0058
当今的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学习、娱乐和社交不可缺少的重要平台。消费者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在网络的虚拟社区上进行消费和购物。因此,商家开始在网络营销中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虚拟体验方式,在网络社区中提供更多的虚拟产品服务和模拟体验。网络虚拟体验正成为提高消费者网络购物满意度的重要手段,如何优化消费者的网络虚拟体验也成为企业网络营销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15年的载文量为数据来源,通过对文献关键词的词频统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对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理清了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现状、趋势以及研究热点主题,分别有非正式学习、网络学习、知识管理、网络学习共同体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电子商务本科专业知识体系》中关于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目标,以虚拟学习社区的积分系统以依托,构建了电子商务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并以《Photoshop》课程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
面对气候变暖的重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一个必然趋势,作为终端消费者,需要转变原有消费和生活习惯才能够保证低碳经济的稳固发展。在Web2.0时代下,通过网络平台构建"虚拟低碳社区"可以通过社区的力量改变个体行为,将是引导消费者的一个大胆且有益的尝试。本文首先分析虚拟低碳社区的发展及优点,在分析影响消费者参与虚拟低碳社区意向的因素智商,提出构建虚拟低碳社区的思路。以期为日后建立虚拟低碳社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虚拟品牌社区是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是企业加强与消费者沟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虚拟品牌社区的概念和价值,分析了消费者在其中的创新行为模式,得出虚拟品牌社区的产生促进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是消费者创新行为的重要平台,并据此提出了企业针对虚拟品牌社区的相关营销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虚拟品牌社区已经成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典型平台,而品牌关系是虚拟品牌社区得以存在的基础,也是虚拟品牌社区创建和发展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虚拟品牌社区吸引更多的顾客参与新产品开发或营销互动,以及鼓励社区内顾客之间的体验分享,来加强虚拟品牌社区的品牌关系,然而,上述关系及作用机理还缺乏完善的实证验证。本研究从广义品牌关系视角,运用实证数据验证了虚拟品牌社区顾客参与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的影响,并检验了品牌体验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虚拟品牌社区广义品牌关系由顾客品牌/产品关系、顾客顾客关系和顾客企业关系三个维度组成;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对品牌关系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加入品牌体验后,顾客参与发起的价值共创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完全通过品牌体验影响品牌关系,即品牌体验在顾客参与发起和自发的价值共创各自与品牌关系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该研究成果不但丰富了虚拟品牌社区环境下品牌关系和价值共创的理论成果,而且为提升虚拟品牌社区品牌关系寻找到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虚拟学术社区是科学研究活动的一种先进形式,也是知识流动的典型过程。文章探讨了知识概念的不同解释,并对虚拟学术社区共享的知识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虚拟学术社区共享的知识类型。  相似文献   

13.
知识社区在我国中小企业知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社区在知识管理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如何建立实体知识社区和虚拟知识社区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知识社区的建立实现中小企业中有效的知识获取和知识共享。  相似文献   

14.
用户定位不应局限于使用者,同时也要扮演起创造者的角色。用户与企业进行价值共创已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一。而虚拟品牌社区将是企业与用户间构建起的一座桥梁,用以传递价值共创的各方面的交流与使用需求。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哔哩哔哩公司(BILI)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用户加入虚拟品牌社区后所实现的价值共创行为过程中企业价值变动数据,对如何更好的利用虚拟品牌社区和提升品牌价值进行讨论,正确认识价值共创行为的重要性,为企业对虚拟品牌社区的建设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5.
网络社交媒介的涌现导致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以虚拟品牌社区的方式进行产品营销,并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品牌形象深植到消费者心中,进而形成较高的品牌忠诚度。鉴于此,可基于社会网络、品牌社区等理论,构建社会强化动机、网络中心度及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选择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进而通过设计问卷对虚拟社区成员进行调研,检验社会强化动机对虚拟品牌社区成员品牌忠诚度的作用机理,探究网络中心度在虚拟品牌社区强化动机与品牌选择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会强化动机能有效提高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虚拟社区成员的程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越高,社会强化动机越强,其对虚拟社区的归属感越强;成员的社区归属感越强,越倾向于保护自己的品牌并抵制竞争品牌。由此可见,企业为更好地进行虚拟品牌社区管理,需要注重对成员社会强化动机的激发,鼓励成员参与社区活动;需要重点关注网络中心度高的成员,激发其信息分享热情;需要致力于虚拟品牌社区建设,不断增强成员归属感。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关系嵌入视角,研究了虚拟品牌社区知识共享对企业服务创新的影响模型。通过关系嵌入理论与知识共享理论及相关文献的探索性研究,提出了基于关系嵌入的虚拟品牌社区知识共享对企业服务创新影响的理论模型。研究为企业通过关系嵌入在虚拟品牌社区进行知识共享及有效地进行服务创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志刚 《中国市场》2010,(49):90-91
虚拟货币在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对电子商务有着重要和突出的影响,并对网络消费者行为和网络社区的经营者行为策略有着显著作用,网络虚拟货币的发展必将促成虚拟货币市场的形成和网络经济的巨大发展。  相似文献   

18.
虚拟游戏社区对于游戏消费者的作用越来越大,有越来越多的游戏厂商和消费者加入其中,已形成了广阔的市场。本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梳理的结果表明,对游戏消费者参与虚拟游戏社区行为的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收集、内容创造与共享和社交活动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展开,并结合虚拟游戏社区特征进行概括,以便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品牌社区由于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进行多方沟通,已经逐渐成为顾客与企业进行平等沟通的平台。为了使得虚拟品牌社区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从社区自身特征出发对影响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虚拟品牌社区中的消费者口碑分享行为,主要分为正面口碑分享和负面口碑分享。本研究基于动机理论,对消费者在虚拟品牌社区中,实施口碑分享行为的关键动机进行探索。通过面向某手机品牌社区发放问卷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性、经济性、心理性和功能性动机,都会对消费者正面口碑分享行为产生正向影响;社会性、功能性动机会促进消费者负面口碑分享行为,经济性、心理性动机,则抑制影响消费者负面口碑分享行为;此外,社区支持感在消费者动机与口碑(正面/负面)分享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