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国际产业分工新趋势与我国经济国际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佩倩 《江苏商论》2004,(10):115-117
当前国际产业分工出现了新变化,分工层次进一步细化,分工内涵进一步深化,分工方式进一步多样化,知识性要素已成为国际产业分工的核心,知识性要素的拥有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能力。中国应积极适应国际分工的新趋势,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扩展经济国际化的领域,深化经济国际化的程度,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OECD-WTO最新国际投入产出表,通过测算1995~2011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部门的GVC地位指数,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国际分工地位。结果发现:不同贸易方式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存在明显差异,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低但大体呈上升趋势,而非加工贸易制造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但大体呈下降趋势;制造业不同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悬殊很大,电子及光学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及皮革制鞋业等出口主导产业国际分工地位较低,而资源密集型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较高。  相似文献   

3.
论新型国际分工模式下我国外向型经济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传统的以垂直型分工为主转变为以产业链分工为主,我国的制造业位于产业链的底端,国际分工的利益较低.因此,必须参照新型国际分工模式,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与升级,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国的外向型经济转型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4.
国际分工是产生国际贸易的基础。本文从评析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及国际产业转移的研究成果入手,回顾和评述了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与全球价值链交集的研究成果;基于产业价值链的国际分工新格局,探讨了国际分工下产业价值链的特征,提出世界制造业的战略性重组致使制造业中心呈现多层次化、多极化的趋势,即产业价值链向新兴市场转移步伐加快,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产业价值链重新布局,以及发达国家制造业复苏等;本文还总结了产业价值链提升路径和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国际外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红 《商场现代化》2006,32(13):37-38
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分工出现重大变化。国际分工已不局限于产品的生产阶段,而在于产品的整个价值链,国际分工由产业间分工变为产品内分工。跨国公司为了适应变化的经营环境,对全球生产体系、公司组织结构和经营投资战略加以调整,出现国际外包现象。本文主要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国际外包行为。  相似文献   

6.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国际秩序的基础,国际分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从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谁主导国际分工就将主导国际贸易秩序。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属性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伟大的地理大发现开始,国际分工秩序一直就由发达国家主导,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占主导地位的力量仍将是欧美发达国家,本文分五个阶段阐述国际分工及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并分析现阶段基于全球价值链下国际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的我国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经历了由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向产品内分工不断深化的过程。作为发展中贸易大国,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也由传统的水平分工向垂直专业化分工演变,并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切入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环节。本文从产品内分工的视角,测度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水平,针对中国参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各个环节,采用贸易余额贡献率(CTB)指数衡量我国各个生产环节的贸易份额和贸易余额贡献率,并以电器设备、机械器具和纺织品为例,分析这三个部门产品内贸易各环节的情况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产品内分工体系下我国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侯臣  张翔 《商场现代化》2007,(24):10-11
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发生了变化,其特点是各国以各自的比较优势参加国际分工,逐渐形成了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即产业间的国际分工。随着国际分工、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特别是资本流动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与国际合作方式日益融为一体,并表现为贸易投资一体化。我们应利用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在WTO的框架内,积极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下半叶以来,国际分工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品内分工成为当代国际分工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国际分工格局的不断深化,汽车制造业发展越来越呈现全球化特征。汽车跨国公司根据自身利益需求对全球生产网络进行整合,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资源。我国汽车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十分低下,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企业应根据自身已有条件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或价值环节,推进产品价值链升级,最终获取有利的国际分工地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日益频繁,贸易壁垒不断削弱,资源配置效率大幅增加,专业化分工进一步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出现,打破了国际间要素不流动的前提,传统的贸易利益分配理论在解释这种新型的分工时相当乏力.国际分工所带来的利益产生了分离,并且在分配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如何面对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和国际竞争调整产业结构决定了我国参与国际利益分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数字经济目前已成为重构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文章对数字经济发展影响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变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应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变动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分工地位;(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高技术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中低技术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作用为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发展和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分工几乎渗透到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领域,促进了生产的国际化和服务国际化交织发展,出现了商品生产的国际分工和服务业国际分工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趋势,进一步推进了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周常青 《商场现代化》2007,(12):143-144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主流,是影响当今国际贸易发展的四大主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分工的格局的重心已经开始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和产品内分工转变,从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转变。这种分工的变化为我国对外贸易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在保障外贸规模不断发展的同时,要争取更有利的外贸条件就要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培育自主品牌和装备制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价值链国际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由产业之间、产品之间向价值链分工发展。这种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主要表现为:要素合作、中间产品贸易增大、外包的迅猛发展等。在这种分工格局下,一国的比较优势不仅体现在产业、产品上,更多体现在价值链上。各国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中国目前在国际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自主创新是改变这种不利地位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区域内分工、区际市场分割对商品流通影响的模型框架,考察了区域内部分工、区域之间的市场分割以及国际市场分工对商品流通区际差异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区域内部分工、区际市场分割还是国际分工,这些因素存在的区域差异都将引起商品流通区际差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加工贸易成为世界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扮演的角色,中国加工贸易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为中国的对外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着重分析了中国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古典国际分工理论的缺陷亚当·斯密开创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国际分工的基本原则。他指出,如果每个国家都集中生产绝对成本最低的产品,那么,这种国际分工对各国都是有利的。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进一步提出了比较成本的学说。他指出,最有效和最有利的国际地域分工是能使各国生产比较成本有利的商品。因此,国际分工遵循的是“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  相似文献   

18.
《商》2014,(25)
通过考察国际分工方式的演变、发展及全球失衡出现的新特点,本文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当前全球失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计量模型的构造中我们采用了VSS指标,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只有促进金融深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下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9.
赵文倩  薛瑞超 《商》2014,(25):242-242
通过考察国际分工方式的演变、发展及全球失衡出现的新特点,本文认为产品内国际分工是当前全球失衡形成的重要原因。在计量模型的构造中我们采用了VSS指标,对影响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只有促进金融深化,提高制造业技术水平,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在国际分工新格局下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不同于国内外既有基于贸易角度的国际研发知识外溢研究,文章在价值链国际分工背景下,重点关注了制造业细分行业研发知识存量异质性对国际知识外溢的影响。主要结论表明:只有在与国际研发知识存量资源相结合的情况下,价值链国际分工网络渠道的进一步扩张及由此形成的研发知识溢出,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价值链国际分工对我国制造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且是价值链国际分工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效率水平提升非常稳定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