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审计结果公开的作用和意义审计结果公开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权。《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公开审计结果不仅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而且也是扩大审计监督的社会影响最为有效的法律手段。  相似文献   

2.
论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意义袁长林为规范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行为,发挥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审计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制定了《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按照《审计机关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是《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的神圣权力,表明了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正逐步建立一个公正、公开,廉洁、高效,务实、开明的政府。《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和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2001年,审计署又颁布实施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审计结果公布的程序、内容及原则等。依法公布审计结果,可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提高审计监督的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审计报告制度范畴的理解 (一)目前实行审计报告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  相似文献   

5.
谈《审计法》中审计结果公布石家庄市桥东区审计局刘瑞彬《审计法》第三十六条:"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一规定,表明从今年起审计结果将从审计机关与被审单位(主要领导)之间的小范围见面,扩大到政府有关部门、有关企事业单位以...  相似文献   

6.
郭旭 《广东审计》2002,(3):43-44
我国恢复政府审计监督制度18年来,审计监督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在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同时,我们必须承认,与一些建立政府审计制度时间较长、审计制度较成熟的国家比较,我国的政府审计在有些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而审计结果的公开度、透明度较低是诸多不足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虽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披露审计发现问题,但《审计法》实施以来,除审计署在《中国审计报》等本系统刊物公布过数量不多的审计结果,公开审计揭露的一些严重问题外,各…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建立审计机关已经有11年了。最近,《审计法》的颁布并于明年1月起施行,这是我国审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财政经济活动中的一件大事。现就《审计法》的特点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首先,《审计法》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审计法律。《审计法》是在总结了我国11年来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它结合我国的国情,明确规定了审计监督的独立性、经费保证、审计公正、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等问题。这些规定,既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也适合我国审计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和今后发展趋势。它标志着我国的审计法律日趋成熟和完善。 第二,《审计法》是党和国家关于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的体现。近年来,我国政治、经济形势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改革步伐加快。为经济建设和改革服务,是审计机关的根本任务。《审计法》规定对财政、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一规定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工作职权上明确审计机关的权限,使审计机关具有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权,更重要的是利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适应维护国家财经法纪的需要,能使社会各界和政府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明确经济责任,同时,也能通过公布审计查出的问题,督促被审计单位落实审计决定,改进财务管理。《审计法》的这一规定也符合国际惯例。德国、法国、希腊、奥地利、塞浦路斯、日本等国的审计机构,向政府或国会提交的审计年度报告,都须向社会公布。例如法国审计法院每年6—7月公布出该年度审计报告,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对政府各部门及其公共机构的审计报告,对地方政府及其企事业单位的审  相似文献   

9.
审计公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但实际操作时,审计机关一般只向政府报告和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审计结果而对社会公众鲜有公布。本文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对实施审计公示制谈几点想法。 一、实行审计公示制的意义 所谓审计公示制,就是审计机关对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程序、内容、结果、举报方式等向社会公众进行公开的制度,即公开审计活动和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举报;公开审计处理处罚意见。审计公示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相衔接,利用舆论的压力迫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二是有利于公开曝光一些审计中查出的违规违纪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一卜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笔者认为,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利于推进审计法制化进程,确保审计成果的可信性,维护审计机关权威,并对经济发和社会进步,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讲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谈建立审计公开报告制度与审计风险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重视审计风险控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六条就我国审计机关向社会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已作了明确规定,但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制度,受到审计执法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审计机关极少向社会公开审计结果。我们知道建立审计公开报告制度,让被审计单位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是审计机关开展审计工作的有利手段,是审计工作的进步与完善,但客观上也增加了审计风险的存在。审计结果一旦向社会公开,必将引起被审计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就被审计单位而言,将审计结果对社会公开,势必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也会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商业…  相似文献   

12.
审计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开,利用社会舆论监督这一工具促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和落实的一项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黄智权省长在全省审计工作会议上也指出,我省各级审计机关应逐步建立审计公告制度,扩大审计结果的影响,发挥审计的威慑作用,促进问题的有效整改.  相似文献   

13.
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就为我国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14.
尽管我国《审计法》已有审计结果向社会公布的规定,审计署也发布了《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准则》,但是,真正进行审计结果公布的情况还不多见。为此,笔者想就建立审计公告制度所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不甚成熟的想法,供审计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发挥审计舆论监督作用审计机关应加强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工作胡宾通报和公布审计结果,是发挥审计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作用的重要手段。通报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采用书面形式,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告知审计管辖...  相似文献   

16.
古甘霖 《企业研究》2005,(12):67-69
我国199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这就为我国实行审计公告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审计署制定的《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改进现行审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要求,建立适合于对外公告的审计报告制度”,“积极实行审计结果公告,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到2007年,力争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这个工作发展规划,表明了审计署大力推进审计公告制度的决心。  相似文献   

17.
《现代审计》2013,(1):36-37
一、充分认识深化财政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 (一)推进财政效益审计是全面贯彻执行《审计法》的需要。《审计法》明确规定,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是审计监督的基本目的之一,开展财政资金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日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效益审计对公共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监督作用突显。及时转变审计工作方式.推进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与时俱进,积极实践《审计法》赋予的基本职能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8.
浅谈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是审计机关将审计结果通过大众媒体向社会公开,利用社会舆论监督这一工具促使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纠正和落实的一项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章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为了规范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行为,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第二条本准则所称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的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书等审计结论性文书所反映的内容。第三条本准则所称公布审计结果,是指审计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开审计管辖范围内重要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第四条审计机关可以通过下列形式公布审计结果:一广播、电视;二报纸、杂志等出版物;三互联网;四新闻发布会;五公报、公告;六其他形式。第五条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审计…  相似文献   

20.
孙论 《事业财会》2007,(3):53-5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36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2002年审计署首次公布审计结果公告掀起的“审计风暴”成为当年全国十大新闻之一,去年《审计署2006年至2010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