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3日,“什邡市北京产业园首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四川什邡市举行。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在活动中表示,北京把产业援助作为对口支援什邡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什邡尽快恢复“造血”功能,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9月13日,“什邡市北京产业园首期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四川什邡市举行。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在活动中表示,北京把产业援助作为对口支援什邡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帮助什邡尽快恢复“造血”功能,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事件     
《中国报道》2008,(11):14-15
北京公积金贷款首付下调至20%,洛阳打造中西部最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什邡将建北京工业园,天津打造直升机基地,浙江正式启动“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河北全省鲜奶销量止跌回升,广东与东盟贸易前三季度继续保持良好增势。  相似文献   

4.
何流 《中国报道》2011,(6):22-24
"到什邡,你可以看到,我们没有搞一件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没有一点虚的东西。什邡的干部群众也这么讲。刘奇葆同志对北京援建的评价是:务实、科学、大气,让什邡人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5.
人们很少对自己正在从事或者正在经历的事情有历史感。但对于刚从地震重灾区什邡援建回来、参与了“北京节能屋”这一首都赈灾援川项目工作的何平山来说,却强烈感受到自己从事了一件能被历史记住的事情:短短一周时间,北京首期援建的86套2000平方米的房子已经完工——除了施工效率最快、建设全部使用节能材料和技术之外,这86套房屋还能抗9级强震,均为使用期限为30年以上的永久性居住。  相似文献   

6.
近两个月,北京已有过两次全城大堵车,“首都变‘首堵’!”而最近发生在上海胶州路的公寓大火,更使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安全性感到担忧。除此之外,房价高企、生活成本提高、空气污染、无处不在的噪音……特大型城市集中暴发的“城市病”,让越来越多的人发觉,  相似文献   

7.
以“阳光与低碳生活”为主题,由台达环境与教育基金会冠名赞助的“2011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已经落下帷幕,9月2日,竞赛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创作的“垂直村落”和北京交通人学创作的“六米阳光”分别获得了不同气候区的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我栖居北京已多年,尽管早就拥有所谓含金量颇高的“北京户口”,尽管可能没有经历不少外地人闯荡京城遭遇到的艰辛和坎坷,但我和大多数漂泊于京城的外省人一样,在这座城市似乎依然难觅“诗意地栖居”的感觉。对我个人而言,北京的魅力主要就是她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文化氛围,这显然有利于作为学术人的我的精神需要。不过,任何人都不可能是与世隔绝的,都市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而“面对”这座熟悉或陌生的城市。作为学术人的我青睐北京首屈一指的学术文化氛围;作为社会人的我则对北京充满“傲慢与偏见”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灾后重建中,解决灾区500万老百姓住房问题凸显重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合作蓝城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合资建房的倡导者于凌罡先生,他提出了“两分法”方案。首先,解决5%的最困难受灾群众(主要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儿童和残疾人),也就是25万人的实际生活问题,具体操作流程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上一年班,休装卸假,玩够了再找工作。近期,在北京出现了不少这样的“飞特族”,他们多从事IT,广告,或是媒体工作,多数人在这些行业内已小有名气,有些“飞特”则是自己开店的“小老板”,但开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挣钱旅游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这种国外风行的生活方式如今在京城已悄然流行——  相似文献   

11.
陈跃 《杭州研究》2006,(4):22-23
“平安生活”、“和谐社会”,决不是无矛盾的生活、无差别的社会,更不是没有任何问题和冲突的社会生活。打造“平安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立足点是在矛盾冲突的社会生活中,找寻缓解矛盾、解决冲突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营造平安生活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氛围。在众多社会矛盾中,关键是要调节好个人的自我心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纠纷、协调好人与社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2.
吾怀吾土     
老实说,这些年,我对北京人有些敬而远之。以前的朴素、厚道,现在“革”掉不少,对人与钱的看法很有一套,充满了生活、工作在京都的傲气,处处表现出京都沙文主义,眼里只有外国人没有外地人。因此,我也越来越少地接触北京的亲戚、朋友,生怕自己的寒碜损了他们的形象,招来冷漠,伤害了自己看得十分珍贵的自尊。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镇》2012,(3):45-46
北上首都 到北京“了解政策、吃透精神”是澳门中小企业的“功课”之一。去年4月28日,澳门中小企业北京考察交流团一行24人,在团长区宗僳率领下,先后拜访了国务院港澳办和中央统战部,受到两部门领导的盛情接待和欢迎。  相似文献   

14.
北京人的生活渐渐地在改变,也许北京人自己不知,或者说他们自己并不以为怪,乃至见怪不怪,但外地人到了北京,就觉得他们的有些行为观念有些怪,怪得有些离谱,怪得有些可爱。有一天几位外地人坐在一起总结北京的三大怪,七嘴八舌,说出许多北京的怪异,但归纳起来,得票最多的“三怪”是“草鱼也算高级菜、衬衣穿在毛衣外、手机当作呼机带”。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神秘群体:他们平时很少“上班”,却拥有惊人的高薪;他们把冒险当成了工作,每一步都走得心惊肉眺……他们,就是鲜为人知的“职业试药人”。因我国平均每天就有370种新药问世,而每一种新药在投放市场前,都必须经过多名健康人“受试”。于是,目前仅在北京就诞生了4000多名职业试药者。他们的生活现状如何?这些“当代  相似文献   

16.
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2008年度引进人员名单揭晓,留学人员海淀创业园在园企业北京凯悦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洪流博士、北京易路联动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国洪博士,清华科技园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辉博士榜上有名。这次北京市入选的创业人才共四人,海淀区风光无限。独占三人。海淀创业园更是独占鳌头,二人入选。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春节,“逃离北上广”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话题,各大论坛也在狂发帖子感慨: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不堪生活重负,开始告别蜗居生活,从北京、上海、广州撤离,社会学家们则提出“回归or失败”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8.
钻石刀割出的﹃玻璃大王﹄陈家和每当人们伫立在北京和天津街头,仰视我国三家最大规模涉外饭店的雄姿时,无不为那巧夺天工的玻璃装饰所吸引。而这些,均来自技艺精湛的装潢大师———享誉世界的新加坡华裔企业巨子陈家和。他以“人生就是奋斗”为其生活准则,以“受人一...  相似文献   

19.
他们是京城不请自来的“流民”,一律没有北京户口。京城对于他们来说,只是生活与事业中漂泊的驿站。准确地说,他们之所以离不开北京,主要并不在于谋生。他们之中有原来的厅、局级干部,有研究员、教授,有博士、硕士,有外企高级职员,有经理、艺人、商人、工程师、自由职业者等等。他们全是政府行政部门认可的“知识分子”。但在北京,他们是纯粹的“边缘人”:没有当地的身份证;没有自己的住房,经常处于搬家状态;也无法正常办理诸如公交月票、手机入网、子女就读这样的生活琐事。他们具备“白领”一族的主要内涵,却很少有人自称“白领”。在北京有多少这样的“漂白领”,有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的房价继续一路飙升时,都市人的逐梦之旅展示了一幅异地置业的图景,“北京工作外地生活”,这种“双城”生活已经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他们的异地置业也已成为房地产商赢得了第二桶金的机会。因此本刊记者从不同角度对异地置业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