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由于在现实经济中资本市场的自发运作常常发生市场失灵,导致资本币场效率损失.因此,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成为维护资本市场效率的内生要求.我国经济转轨中资本市场投机严重,波动频繁,缺乏效率,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制度缺陷.因此,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制度是对资本币场进行有效监管,是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如何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 一)中国资本市场的起点是从公有制开始,最初的目的是给国有企业融资,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支持国有企业上市,而国有上市公司70%的股权不能流通、不能转让,产权是国有,政府还在管理资本市场.因此,国有上市公司还是按传统的国有企业方式运作,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因产权结构得不到有效改变而无法真正发生变化,公司的董事长还是由政府任命,政府对资本市场控制的色彩比较浓厚.国有股不流通,造成国有股独大,企业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就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还存在,运营资本的人都不是所有者,亏损也不在乎,经营者的目的在于争取控制权,而不在乎收益多少;收益下降了,股东也没有办去改变,企业的产权约束仍然是软的,对国有公司的处罚难奏效.  相似文献   

3.
朱镕基总理在参观美国Nasdaq市场时曾留言"科技与企业的纽带,成功与希望的摇篮",对二板市场的积极作用予以充分肯定.在中国建立二板市场的意义不仅在于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更在于它将为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一种全新的机制,在二板市场发展的同时促进主板市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一句话,叫做“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而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在承受“不可承受之重”。中国的资本市场不应该受到过多过大的重视。资本市场要想在中国获得它真正想要获得的关注和眼球,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原因在于,它有以下几个不能:筹资功能之不能。在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市场,筹资功能是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现在我们的资本市场不能说很大,但可以说是萎缩。如果跟别的几个筹资领域相比那就更糟糕了,我们看一下银行系统,看一下民间的筹资系统,看一看虽然是资本市场,但实际上并不在资本市场上运作的企业债系统,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5.
李明 《会计之友》2021,(24):2-10
党中央于2020年提出要建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新格局的形成,需要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功能,协调好各类市场主体的相互关系,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强化经济结构的有效调整,提升国民经济质量.而2020年以来,资本市场发生的企业债违约、会计舞弊等事件,损害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也反映出资本市场亟待进一步治理.加强资本市场治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四大枢纽作用,最终目的在于提升资本市场对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尤其是对实体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会计是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抓手,欲治资本市场,需先管会计.文章论述会计是资本市场治理的基石,以期为从基础上治理好资本市场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且资本市场的生命力在于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不断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杨小平 《经济界》2009,(1):53-54
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垄断本质。中国资本市场长治久安之道在于提升竞争优势。目前紧迫任务之一是完善金融反垄断制度。  相似文献   

8.
如果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不及时地建立和完善,互不诚信的局面一旦形成,势必危及整个资本市场.因此,中国资本市场诚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势在必行.中国资本市场诚信机制的建立,不仅要从经济警察--会计师事务所方面建立诚信,而且需要对产生诚信危机的根源--上市公司方面建立诚信,两者结合,才能够建立资本市场的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9.
资本配置效率成为社会和企业资源配置的核心.本文应用基于上期资产回报率的现金流敏感系数法,对2008年到2010年中国多元化经营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效率进行了测度与分析.本文发现,目前中国多元化经营的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低效率甚至无效率.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提高内部资本市场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资本市场是我们理论与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资本市场的本质特征出发,研究资本市场长期选择功能发挥的前提在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从理论上证明多层次资本市场在产业层面上所产生的巨大作用;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上说明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主导产业形成的影响;最后提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QDII制度实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如何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是国内外非常关心的问题.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要求人民币升值,放松外汇管制的声音高涨.QFⅡ和QDⅡ作为人民币在不可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一种过度性措施,正成为国内金融机构从事国际资本市场业务的制度探索.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资本市场独有的基础制度性缺陷为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了生存的土壤.股权分置改革后,虽然资本市场的一些旧的痼疾得到了矫治,但为迎合大股东或管理层股权价值最大化的需要,注册会计师仍然可能会参与造假.解决虚假审计报告问题的根本在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审计市场,同时加强证券监管.  相似文献   

13.
特许连锁与正规连锁的根本不同在于资产连接的所有权关系不同.正规连锁以单一资本向市场辐射,以实力雄厚的资本投入扩大市场占有.其特征是所有的成员企业同属一个所有者,人事、采购、计划、财务、广告等服从总部的集中领导.其优势是总部可以在分店之间进行人力、财力方面的统一协调;便于总店对分店的统一管理.其弊端在于成员店只能横向发展,市场辐射力有限;分店对总部有依赖性,不便调动成员企业的经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我围铁路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发展的目标,指出了造成我国铁路运力紧张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源在于我国铁路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的体制,融资渠道单一,形成了中国铁路的"贫血",明确指出中国铁路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改革现行投资体制,引入多个投资主体,更多的融集资本性、权益性资金:积极拓展铁路融资渠道,提供了适合我国铁路的几种融资方式,重点介绍了从资本市场筹资,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铁路的建设资金.提出了东部和中部商业化经营铁路主要依靠资本市场和银行贷款,西部公益性铁路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同时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而且也可尝试通过资本运营出售一部分铁路资产来筹集资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开拓资本市场是中国经济跨世纪发展的重大课题.其基本思路:一是盘活存量资本;二是大力发展和完善证券市场;;三是加强大陆与香港资本市场间的协作;四是配套改革,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资本市场在逆境中艰难跋涉了许久之后,时值2004年的春天,人们的心态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为投资者提供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增加财富的机会,这个被媒体概括为"九点意见"的"资本市场白皮书",不仅涵盖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意义、指导思想和任务,而且还对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上市公司质量提升、中介服务的诚信以及相关部门政策的配合执行等提出了具体意见.而新的改革将会使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给中国投资者和股民带来了一个什么样的生存空间?面对新的转型中国资本市场该如何发展?等问题引起众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2015年报》中指出,允许推出CDR.这一举措将为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为企业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融资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与机会.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的投资需求持续增加.中国的金融改革,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已具备推出CDR的条件,国内的资本市场也需要借助CDR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人行这一说法,既是为了满足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履行中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资本市场的承诺.目前,CDR的推出可能会带来如下影响:满足境外上市国企的融资需求,减少筹资成本;"净化"国内资本市场,并提升其国际地位;拓宽国内投资者的投资渠道;进一步地扩大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及使用的力度;将会给A股市场带来"抽血"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一 前言 从2000年到2004年股市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长期酝酿后,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于2004年5月17日正式发出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并于5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启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的设立,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开始,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新渠道,也为中国的风险投资提供了通过资本市场退出的通道.  相似文献   

19.
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就是按照资本的本性,让国有资本及时灵活地从效率比较低的企业和行业退出,进入效率比较高的企业和行业,让资本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使国有资本持续得到尽可能高速度的增值和膨胀,并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本收益.在目前中国,要实现这种经营,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而要完善中国的资本市场,就应该考虑建设地方性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20.
李源 《中外管理》2012,(1):72-81
管理盘点的意义就在于记录那些改变管理的关键,以及发现在年复一年中管理是如何改变它们的。2011年对于中国企业管理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MBA教育进入中国20年、中国资本市场建立20年、中国市场经济走过2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