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结构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各种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之间构成状况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优化即升级,就是产业在结构协调化的基础上的高度化。协调化是指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和发展速度要相互协调。高度化是指各产业之间、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的产值结构和资产结构的高度化。其中产值结构高度化是指低质量产品、中等质量产品、高质量产品的产值比重由前向后提高,技术、知识  相似文献   

2.
内部控制体系是美国上市公司必须建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近年来,中国一些国有上市企业也都建立了一套针对中国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纪检监察部门是中国国有企业的监督管理部门。在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的同时,如何处理内部控制与纪检监察之间的关系,是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只有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补充,彼此发挥优势,才能将纪检监察工作和内部控制管理有机结合,共同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持续稳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确保企业的资产安全与完整,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所有信息的准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益,促使企业实施既定的各项政策而采取的组织规划和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与措施.企业的内部控制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本运营的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4.
李倩  王季 《改革与开放》2014,(23):66-67,83
本文探讨了企业内部创新系统的构建.通过文献梳理和理论分析,首次从组织职能部门协调视角出发,在系统理论的框架下构建出企业内部创新系统的模型.并经过分析得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部门、研发部门、生产运营部门、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六大职能部门,应在管理决策部门的领导下,部门间相互协调,构建企业内部创新系统,达到技术创新的目的.还进一步解释了企业内部创新系统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内部创新系统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马芜铜作为安徽发展的唯一的核心.它连接合肥.与各个经济区相互协调,有利于打造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使各产业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同时,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要重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动发展,通过非均衡协调合作发展促进安徽的崛起.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群生态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集群能否实现生态化发展,关键在于其成员之间能否形成一种既充满活力又相互协调的和谐关系。文章从企业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竞争关系着手,在构建得益函数的基础上,对集群企业之间的无限次重复博弈、有限理性进化博弈作了深入的剖析。最后是博弈分析的基本结论及其扩展。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创新机制及其作用 企业创新机制是指企业创新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机理.具体地说,企业创新机制由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部分构成.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管理与信息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外部机制主要由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构成涉及体制、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在政府、企业、市场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一切知识资源,最终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作为一个系统,它的存在和发展都要依赖于其内部子系统在结构、功能和运作方式上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匹配.因此,我国在加入WTO后,为了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对其他社会子系统,尤其是政治、教育、科学等子系统,进行相应的实质性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9.
论人才内耗     
人才内耗是指人才处于某种无序或不协调的状态下,人才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作用相互抑制和相互冲突,从而使各种有用力量相互抵销的现象。今天人才内耗现象随处可见,因此,研究和分析人才内耗的形成、类型以及如何减少内耗的途径,对于提高领导管理艺术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内部为了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制度、措施和方法的总称。完善的企业内控制度,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内控制度的制定应当以人为本,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稽核是关键,外部监督是保证,并需通过内控评价指标的检测进行有效的调节,在协调好企业内部各方面关系的前提下,建立起开放顺畅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服务于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