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通过对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新旧准则处理方法的实例比较,针对新准则所得税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具体环境下,寻求解决的对策,以保证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2006年我国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本文通过对新准则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介绍,新旧准则处理方法的实例比较,针对新准则所得税实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我国具体环境下,寻求解决的对策,以保证新所得税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与国际惯例趋同,我国对会计准则体系进行了修订,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变化很大,如所得税会计核算,需要根据新会计准则重新设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核算,进一步明确了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吴雅清 《时代金融》2009,(1X):97-98
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与旧准则相比,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税会差异的处理采取了与旧规范完全不同的方法。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  相似文献   

5.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资产负债表观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所得税》准则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改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体现出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本文希望通过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比较分析,明确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差异和资产负债观的实质,进一步探讨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制定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6.
会计制度与税收制度之间差异的协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的热点问题。当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多受到了英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影响,会计信息更强调反映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而非限于企业短期盈利状况;相应地,其会计报告的概念基础不再采用“收入费用观”,而是转向了“资产负债观”,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上,也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新发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一个突出变化是,强调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我国所得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一个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7.
一、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的要点 国际上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经历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我国借鉴了国际上所得税会计,结合我国国情和会计准则实施状况,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建立并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所得税会计体系.  相似文献   

8.
杨向东 《会计师》2009,(2):84-85
<正>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与原所得税准则比较,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全面采用与国际所得税会计准则趋同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使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吴稚蕊 《会计师》2010,(9):31-32
<正>在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新所得税准则")中对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由原来的应纳税款法或纳税影响法转为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引入了应纳税所得额、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等概念,实现了国际趋同,体现了会计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原则。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下所得税一般处理程序及特殊业务处理程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陈丽 《财会学习》2007,(6):30-31
我国新发布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在上市公司会计核算中执行.新企业所得税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是在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的基础上制定的,与我国原来的企业所得税的核算相比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企业所得税进行核算,相比之下该方法对所得税的核算更为简单和准确,并易于理解操作,基本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  相似文献   

11.
财政部2006年发布的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会计改革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其中,新所得税准则格外引人注意,新所得税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所得税处理方法。这也是一次所得税会计革命性的变革,加上其他会计准则的变更所引起的资产、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所得税的核算,因此,在新准则实施中,所得税会计处理将是实行难度最大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本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并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信息价值也相应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使其所反映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能反映客观现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新会计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颁布并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本次会计准则的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情,并基本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会计信息价值也相应得到很大提升,特别是所得税核算方法的变更,使其所反映的内容更加真实、客观,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能反映客观现实的会计信息.  相似文献   

14.
在新会计准则和新税法体制下,税法和企业财务制度的差别较大,资产负债表中有关事项的税务规定和会计规定存在较大差异.新所得税准则要求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关键步骤是先确定资产负债表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之外的所有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并根据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递延所得税和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资产负债表相关要素就会计处理和计税基础上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所得税会计准则废除了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会计准则要求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执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以后逐步扩大范围.其次推广到所有的大中型企业。据笔者了解,到目前为止.大多数企业并不能独立完成新准则所要求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本文就如何理解新所得税会计准则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所得税筹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春福 《会计师》2011,(7):21-22
<正>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立足国情、国际趋同、独立实施和涵盖广泛的原则,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包括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以"资产——负债"观为收益确定理论,会计核算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于企业的所得税筹划具有重要影响,企业必须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确定最佳所得税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巍 《财会学习》2006,(8):38-40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准则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从观念到具体核算与旧准则有着本质的不同,它能够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所得税负债和资产,从而为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准确的所得税会计信息;同时,新准则的实施将对会计人员的所得税核算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2至2014年数据,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所得税会计准则下,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会导致企业价值的增加,递延所得税资产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同时也说明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提高了所得税的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向外部提供决策有用性更高的所得税信息。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颁布前,我国没有所得税会计准则,只有《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和《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企业主要按照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本文在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立法角度、相关内容的比较分析后,举例说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所得税的具体处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谈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债务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华 《涉外税务》2005,(11):69-72
问题的提出 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下发了<关于〈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保险合同〉等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函>(财会便[2005]31号),其中附件六是<企业会计准则第××号--所得税>.同日,财政部还发布了题为"<企业会计准则第××号保险合同>等六项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主要特点与突破"的新闻稿,其中关于所得税会计准则的表述如下:"本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要求所得税会计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