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场金融危机以来,有一些民营企业在市场寒冬中难以抵御风险,进而濒临破产。此时,出现了多起较大的国有企业收购民营企业的案例,如中航集团收购东星航空。一时间,“国进民退”引发舆论热议。危机期间,发生这类现象并不奇怪,就连在私有化根深蒂固的美国,不也出现了国家收购商业银行“有毒资产”的国有化行为吗?  相似文献   

2.
何美华 《经贸实践》2006,(11):38-39
苏州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先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做内源的民营化:温州的发展模式是:先做内源民营化,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两地政府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制度变迁,力图克服各自模式的内部缺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国进民退”卷土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银 《新经济》2009,(8):18-21
国资与民资之间,有着令人不安的隐喻关系:在经济棋局中,国有资本总是执白先行的一方,而民间资本多是执黑。国资先行一步,民资才做出反应。虽然政策的楚河汉界早已渐淡,可是政府意识的引导,金融机构的宽松、放纵与倾斜,使进退之间,先手优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持续了近30年,现已到了调整的关键期,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背后付出的资源代价较沉重.衡量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同时考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因素.经济增长只是一种手段,要同时考量经济政治社会政治文化等各种因素,让国民增强幸福感.为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正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政治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国有经济规模整体上较为适度,所谓的危害往往与国有经济产权性质无关。国有经济量上的变化不应成为关注焦点,相反,应该关注的是国有经济经营活动是否符合市场规则。国有经济改革应该沿着市场化的方向,继续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国有经济的运行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整体脱困目标的完成,国退民进进程的放缓及局部的国进民退,触发了学术界的大讨论与思考,也引起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之所以产生这么广泛的争论,源于当前理论界乃至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还不够准确。在梳理国进民退争论的产生背景、表现形式及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必须面对的几个问题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7.
何燕  曹国华 《金融评论》2010,2(3):86-103
本文构建一个包含“股权资本结构”的经济增长模型,基于2002—2007年的省区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股权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地区层面差异显著,东部地区股权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强相关关系,中、西部地区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不同股权资本结构作用于经济增长存在差异,流通股的经济增长作用明显,非流通股的作用不显著。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的结果是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被“扭曲”了,其对经济增长的效率起反面作用;长期上看,未来推进股权资本结构优化并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具有现实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国进民退"一般用于表示国有经济在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民营经济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退出和缩小。而"国退民进"则相反,它表示民营经济在某些产业领域市场份额的扩大,以及国有经济在该领域市场份额的退出和缩小。从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后,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现有研究中加入生产负外部效应和市场结构等因素,笔者构建了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在存在较大负外部效应的情况下,部分民营化仍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佳策略,全部国有化或全部民营化都不是政府的最佳选择.当经济体中负外部效应的影响不可忽视时,过度民营化必然会导致“国进民退”①现象的发生,这是对经济结构的微调,并不能取代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文章从近段时间热议的"国进民退"现象出发,在定义把握、问题剖析、改进方法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乔新生 《经贸实践》2009,(10):39-40
假如人为地限制国有企业的发展,不利于国产的保值增值,会使中国的企业普遍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通过重组进入世界500强,说明当前国有企业的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爆发性地增长"的国有经济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利润的逆势剧增,引起了社会的普遍质疑。一场激化了各方利益的有关"国进民退"的论战随之打响。在归纳和综合"国进民退"争论各方观点的基础上,对"国进民退"问题的本质和前景作出了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其中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包括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  相似文献   

13.
对“国进民退”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进民退是讨论得最热烈的一个问题,从局部的意义上,国进民退不是假命题,而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从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具体情况出发来分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彼此消长必须经历以下两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民营经济。第二阶段,在国企经过改革效率提高的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逐步上升,民营经济的比重逐步下降,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并不否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市场平等竞争导致的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相互存在的有进有退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4.
马骏 《当代经济》2010,(11):6-7
正媒体报道的"国进民退"问题,日益引起了社会公众关注。本文通过收集和分析宏观经济指标和相关案例,对"国进民退"问题作出初步分析判断。文中的国有企业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  相似文献   

15.
16.
马骏 《发展研究》2010,(3):32-34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经济总体趋势是“国退民进”,近期国有经济降中趋稳。社会公众关注的一些“国进民退”案例,各有不同的背景,应客观分析。建议完善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处理好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关系,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文 《江南论坛》2006,(9):17-18
苏州的发展模式是:政府先发展外向型经济.再做内源的民营化;温州的发展模式是:先做内源民营化,到一定阶段后,政府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两地政府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制度变迁,力图克服各自模式的内部缺陷.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进民退”成了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不少人在谈论这个话题时,多谈一些表层现象,如山西和其他一些省份的民营煤矿被政府或国有企业收购兼并,一些国有钢铁公司兼并了民营钢铁公司,中粮参股了蒙牛集团,以及一些超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参股并购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对“国进民退”争论的深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进民退"是个伪命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现状不符合,也不存在国家发展战略在这方面的重大转变。近来国有企业的兼并重组是市场成长过程中正常的"优进劣退"。"国进民退,改革倒退"论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改革观的又一次交锋。否定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公有制性质,将其归结为斯大林主义的说法,在理论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20.
章立凡 《财经文摘》2010,(1):94-100
新年伊始,《财经史话》栏目全新上线,本栏目旨在从历史中看财经,以史为鉴,力求古为今用,鉴往知来。 2009年以来,社会上存在一种关于“国进民退”的议论,一些人认为,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与民争利”,结果使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利益受损。本期章立凡从历史上回顾了清末以来的三场“国进民退”:第一场引爆了辛亥革命,第二场拖垮了国民党政权,第三场将国民经济拖到了崩溃边缘。并提出针对当前的“国进民退”趋势,应从科学发展观出发,全面协调国企与民企的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