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政治权利     
政治权利,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利。它是公民的经济要求在政治上的集中反映,是公民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民其他权利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法律确认的,并受到宪法、法律的保护;同时它又受到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广度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化程度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孟静航  李一丹 《商》2014,(48):193-193
保障宪法、法律实施是各国家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责。宪法不仅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也在整个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它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宪法实施的状况如何。从根本上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程。因而,各国家机关切实履行好对宪法实施的保障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知情权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知情权又称了解权、知悉权,是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依法享有的知悉、获取、了解与法律赋予该主体权利相关的各种信息的自由和权利。知情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是宪政的体现,而在我国,宪法中却未规定知情权,宪法对知情权的缺失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知情权入宪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未来的立法工作应当对知情权入宪重点考量。  相似文献   

4.
陈南希 《商》2013,(14):231-231
依法治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宪法是实现"中国梦"的法治保障。现行宪法在社会各项建设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因此,必须从重视公民宪法教育,培养公民宪法意识;设立宪法监督机构,加强违宪惩治力度;建立宪法诉讼制度,拓宽权利救济渠道等方面采取措施,破解宪法实施之困,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5.
贺青 《消费导刊》2009,(22):127-128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书,是一国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也是行政机关的根本行为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宪法的以上特征不仅决定了依宪行政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也决定了依宪行政的极端重要性与不可替代性。具体说来,依宪行政是是宪法至上之体现,是法治建设之重心,是人权保障之必然,依宪行政的这种战略地位要求我们真正重视并切实推进依宪行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美国宪法中对其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三个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美国宪法的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较高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注重公民人身权利的保护是使美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最后分析了美国宪法的这三大特点对我国立法的启示,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娄海燕 《商场现代化》2010,(10):106-106
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与宪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运用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甚为突出。一方面,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行政法的发展离不开离不开宪法原则、宪法理念的指引,宪法的实施、宪政的生长也同样离不开行政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行政法的发展能够对宪法起到补充、发展、完善乃至修正的作用,从而推动宪法、宪政日臻完善。因而,深入探究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努力推动行政法与宪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娄海燕 《商业科技》2010,(10):106-106
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行政法与宪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在运用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益方面甚为突出。一方面,宪法是行政法的基础,行政法是宪法的具体化,行政法的发展离不开离不开宪法原则、宪法理念的指引,完法的实施、完政的生长也同样离不开行政法的发展;另一方面,行政法的发展能够时宪法起到补充、发展、完善乃至修正的作用,从而推动宪法、宪政日臻完善。因而,深入探究行政法与宪法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度,努力推动行政法与宪法之间的互动关系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曾文澜 《商》2013,(22):250-251
宪法是用来描绘一国政府的整套体制,即建立并调节或通知政府的规则之汇总,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同时,宪法也是关于国家治理的根本法和基本原则,具有法律的属性,是一类特殊的法律规范。政治性与法律性便成为宪法价值的两大基本属性,在效力与地位上各有各的层次,不过在我国,尤其是宪法学的学习中,似乎政治性略强于法律性。笔者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宪法’’特征与“法”的特征,旨在归纳出宪法应有的法律之义,为宪法学教学提供新的导向,同时更好的推动宪法适用问题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商》2015,(10):231-232
拆迁过程中公民为保护其合法私有财产权而与行政执法机关产生摩擦的情况早已司空见惯了,这不应仅仅被看作"民与官"的矛盾,其后面更深层次的则是我国宪法统领下的法律体系在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利的宪法保护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并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国家法律建设基础的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权利义务的来源,决定了宪法责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宪法责任制度的建设落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情况较以往更为迅速。在信息接受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完善宪法责任制度都是不利的,正确认识到宪法责任的政治性十指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王蓉霞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1):220-221
作为一个国家法律建设基础的宪法,赋予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同时,也是国家政治权利义务的来源,决定了宪法责任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宪法责任制度的建设落后。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公众对于国际形势和其他国家的形势了解的情况较以往更为迅速。在信息接受不均衡的条件下,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和完善宪法责任制度都是不利的,正确认识到宪法责任的政治性十指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信息搜寻方式,在人们生活中扮演了越发重要的作用,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客观上能够对违法行为产生震慑,但同时也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当隐私遭遇人肉搜索时,首先应当明确网络言论自由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方能给予人肉搜索恰如其分的法律定位。宪政实践表明,运用宪法解释方法能使隐私权和言论自由均能够得到充分的宪法保护。  相似文献   

14.
《商》2015,(6)
向宪法宣誓蕴含着宪法至上的理念,是向人民的承诺,是对以宪法为基础的国家认同,是让被任命者知道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并为人民用好权的必然要求,是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的重要步骤之一,是强化公民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宪法观念、推动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执政和依宪治国的重要举措,更是依法治国的重大制度创新。本文就推进宪法宣誓制度法治化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5.
宪法是一国法律体系的缩影,其中不仅包含着公法的内容,也包含着私法的内容,宪法本身就具有"私法性",因此不存在"私法化"的问题。无论国家权力纠纷或国家权力侵害纠纷,还是公民间权利的相互冲突,在适用宪法时适用方法都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提出"私法化"。  相似文献   

16.
唐玮 《商》2013,(17):251-251
宪法司法化,简单的说就是让宪法司法适用,而宪法的司法化的中心思想是宪法能够像其它的普通的法律一样能够普遍的适用,让宪法也能够与其他的普通法律一样进入到司法的程序中,在法院的审判案件中以及法院的法律法规当中有所提及,能够将宪法作为法律案件中的法律依据,可以根据宪法的相关规定来解决法律案件中的相关问题。法院适用法律中,必须能够解释法律,解释法律的前提是合宪解释,目前,解决我国宪法在司法中适用的最好方式是合宪解释,也是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杨剑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3):212-213
宪法监督是保障宪法实施的一种宪法制度,完善这一制度已成为世界各国之共识及宪法发展的规律所在。从分析我国现行宪法监督制度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国在此制度上所存在不足之处,着重从立法的角度上构建一部宪法监督专门法律,规范我国目前各项监督制度,完善与明确我国宪法监督的各项内容,使监督制度具体化、法律化,从而立法律的框架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8.
廖建炎 《商》2014,(41):219-219
当今社会,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都越来越重视对宪法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西方国家经过长期的宪政实践,主要形成了两种救济模式即:美国的普通法院诉讼模式与德国的宪法法院诉讼模式。而我国的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公民的宪法诉讼权,使得公民的宪法基本权利受到侵害时,在穷尽其他救济渠道后,仍有可能得不到保护。近年来,违宪事件的不断发生也表明了我国关于公民宪法基本权利救济权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其司法救济制度有待完善。本论文在对国内外救济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宪法基本权利的司法救济制度提出一些初步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大学生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宪法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我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因此了解大学生宪法意识现状,总结大学生宪法意识存在问题并分析产生原因,进而探索有效的普法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宪法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全体公民宪法意识的重要举措,对我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宪法宣誓制度全面实施为契机,对在山西省历史中的法治名人、法治案例、法治思想以及红色革命文化为背景和基础,通过培育山西省公职人员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培育普通公民对宪法和法律的敬畏和信仰、宣传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途径,建构山西省法治文化的品牌,提炼出山西省自己的法治文化建设目标和品牌,为山西省法治文化的建构、普及和传播奠定历史底蕴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