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世博会落幕距今近一年了,对于世博效应的评估,国内外学者及旅游文化界给出很多定量估算方法,事实上,其效应评估是一项涉及经济学、贸易学、会计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而本文运用综合指标评价模型体系从数学的角度论述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世博会经济方面产生的影响力提供定量评估方案,本文利用ARMA模型分析对世博会对不同层次范围的经济影响力,主要采用的思路是由小上海到长江三角、全国范围的层次扩展,从新颖的绿色GDP的角度引入环境对世博会经济增长产生的制约因素.我们力求在牺牲最小环境因素的同时,利用乘数效应分析世博会产生的最大经济效应。最终得出结论为世博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强大的乘数效应,对上海乃至中国经济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上海旅游人数,上海游客平均消费及总消费,上海旅游业对上海市GDP的影响力分别建立了灰色模型。依据AHP/DEA评价模型,就旅游业对上海GDP产生的影响力做了定量关联分析,并对未来经济发展进行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上海世博会影响力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评估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通过建立综合影响力模型,计算影响力指标进行分析。主要验证了媒体报道内容与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同步性、正相关性理念,并以此为依据,从时间方面着手,构建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的综合影响力指数模型,举例计算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时间的影响力。从而在综合的角度上探讨了上海世博会在时间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的两个经济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对东亚区域经济、政治和安全有着巨大影响力,双方在贸易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具有十分重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对中日自由贸易区(FTA)的静态经济效应和动态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和预测,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悦 《中国市场》2012,(15):138-141
论文首先阐述了上海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上海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接着作为文章的重心,构建了投入产出模型,并运用模型结合相关数据,对上海市投入产出模型下的主要部门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了未来五年期内经济增长的宏观走势及产业结构、三大需求带来的影响。通过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十二五"期间上海市经济仍将平稳增长,但速度有所放缓,三大需求中,消费、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贡献作用,而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将继续大力发展。最后,在理论及模型分析的基础上,将实证分析的结果与上海市实际情况相结合,就"十二五"时期上海市经济结构转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江琳 《现代商业》2011,(6):212+211
通过对我国GDP序列的分析,结合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建立ARMA模型,运用干预分析方法对此模型进行修正,最终结果表明干预模型减小了预测误差。通过干预影响序列建立起的干预模型,从定量的角度反应了改革开放后的重大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事后研究方法和事前研究方法,贸易引力模型和经济增长模型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研究中主要的事后研究方法。阐述了贸易引力模型的提出、一般形式、细化和扩展、在区域一体化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缺陷以及经济增长模型的产生、应用和发展,以助于从多个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从静态角度分析2007年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论是:2007年物流业与其它部门之间存在较强的经济依存关系:物流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为0.934、0.6072,说明物流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活动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通过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动态反映了中国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的冲击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正效应,而经济增长的冲击对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各项指标具有的效应都非常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关于城市写字楼的研究多集中在区位、租金、供需等方面,而写字楼作为城市房地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的贡献不容小视。文章在对昆明市写字楼市场集聚情况的测度分析基础上,通过构建产出模型,探索昆明市写字楼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集聚效应,从定量层面给出其对城市经济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数据,从信任的角度并加入网站媒介的因素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在线评论的口碑影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评论者专业性、网站可信度、消费者与网站的关系、消费者网络涉入程度直接影响在线评论口碑影响力;消费者与评论者的在线联结强度和消费者的专业性对在线评论口碑影响力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可通过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对在线评论口碑影响力产生影响;信任在评论者专业性、网站可信度、消费者与网站的关系对在线评论口碑影响力的影响中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在消费者网络涉入程度对在线评论口碑影响力的影响中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2014年吉林省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等8个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从物流供给和需求角度,研究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8个市的GDP为被解释变量,8个市的货物周转量、公路里程、民用汽车拥有量为解释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项解释变量指标均对该省经济发展有正向相关关系,其中汽车产业发展对该省经济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显著,尤其农村青年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这将从多个方面对农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以2000年至2020年广东省年度数据为例,利用熵权-秩和比法构建中介变量,建立岭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人口老龄化对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总效应影响为正值,说明农村人口老龄化倒逼了农业经济发展;其次,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农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老龄化问题带来的压力推动劳动力供给、科学技术、信息化和规模化水平等中介效应的发展,进而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增长。机械化变量的作用机制为遮掩效应,该遮掩效应弱化了人口老龄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定量掌握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是推动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11—2021年经济圈内市、区、县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地区经济收敛的空间计量模型,揭示成都市、重庆市中心城区在经济圈内的经济带动性质。同时,结合城市规模和产业结构指标建立中心城市引力模型,评价经济圈内城市之间的经济产业联系强度。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圈内中心城市呈现正向带动作用,重庆市中心城区在成渝经济圈范围的带动效能高于成都市,成都市在四川省域内的带动效应强于重庆市中心城区在重庆范围内的带动效应,双城经济圈内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区域东北部、中部的经济联系较弱,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上海市1978-2009年城市化率与实际人均生产总值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方法对上海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上海经济增长对人口城市化的作用相对较强,而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上海应充分利用举办世博会产生的城市经济效应有利时机,进一步促进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虑世博会对上海区域经济的影响,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建立了横向影响力模型,计算得到申博成功后5年的横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本地市场效应理论,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出口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均对自身出口有显著影响,并呈现正相关,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经济发展均会在不同程度上促进这三个地区的出口经济,当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对东、中、西部地区出口经济均起到抑制作用,但作用大小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00-2016年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建立VAR模型,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定量方法,从因果关系方向、强度、以及贡献率等方面系统地对宁夏高等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宁夏高等教育的经费及人力投入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本文从合理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等具体方面提出建议,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CEPA协议为研究视角,旨在了解更开放、更自由的贸易环境对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本文利用Chow检验分析香港经济在CEPA实施前后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回顾香港在贸易、金融、旅游等行业的经济发展变化,分析CEPA对香港经济各行业的影响,并利用巴拉萨模型分析CEPA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进而结合上海自贸区建设背景,为自贸区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013—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区域物流能力及经济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建立变截距模型探讨区域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物流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物流能力每提升一个单位,经济发展可提升1.235个单位,城市群内各个城市又显示出一定的固定效应差异.因此,应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完善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软件投入,以便提升区域物流能力,促进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