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是目前国际上认可的分散巨灾风险的主要金融创新之一,鉴于中国目前巨灾证券化的起步现状,巨灾债券是最合适的发行工具。本文选取 1990 -2009 年浙闽赣三省洪涝灾害损失数据和发生次数,利用非寿险精算原理,尝试拟合洪涝灾害损失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洪涝巨灾债券的定价。  相似文献   

2.
通过介绍巨灾债券的产生与发展、主要优点、运行机制和定价原理,对我国保险业引进巨灾债券进行了思考,并就现阶段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当前次级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以B-S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次级债券的特性量身定做了一类定价模型,对未引入破产成本及引入破产成本两类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工商银行2005年第1期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就前一种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发行的次级债券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即票面利率没有充分反映次级债券实际存在的风险,债券存在一定的隐含担保。  相似文献   

4.
可转换债券定价的修正二叉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可转换债券这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在我国的不断发展,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对这种金融资产进行定价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重要意义.在传统的二叉树模型上加以一定的改进,使其能更适合可转换债券的特点,从而对可转换债券的定价达到更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市政债定价影响因素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总结,主要介绍了市政债的发展历程及定价发行机制,分析了税收、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对债券定价水平的影响.同时针对我国自行发债试点以来出现的定价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我国市政债定价合理化及市场的长期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新型混合金融工具,由于具备股权债券双重特性而相当复杂。本文对国外建立在期权定价模型基础之上的多种经典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对各个理论模型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兼具股权性和债权性的组合金融工具,它兼有普通债券的安全性与股票的收益性的双重特点。然而,转债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它的价值评定较为复杂。由于转债价值结构的复杂性,用解析的方法无法对其定价。根据我国可转换债券的特点,运用二项式模型,用数值的方法对其定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国投资者了解可转换债券投资。  相似文献   

8.
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与案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可转换债券在我国是较新颖的金融工具,对其定价理论的研究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可转债的价值应该由普通债券价值和期权价值两部分组成,而期权价值的确定是可转债定价中最困难,也是其最重要的内容。本借鉴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并在必要拓展的基础上,结合上海机场转债实例,对可转换债券定价理论和应用模型作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2012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债券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金融中介评级影响资产证券化定价的机制,可为进一步完善资产证券化定价模型提供实证支持。利用《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公布的金融中介评级数据,以2011~2019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研究金融中介声誉对资产证券化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中介机构的声誉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定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低评级和高评级的金融中介而言,其对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定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债券本身的信用评级也对发行定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B-S模型对可转换债券评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转换债券的价值由纯债券价值及期权价值共同构成。文章通过引入Black -Scholes定价模型评估期权价值 ,对该模型在我国使用的前提条件、限制因素以及计算结果的调整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从理论上阐述了可转换债券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保险风险证券化就是巨灾风险证券化,其主要形式是巨灾债券.保险风险证券化使巨灾债券能够通过金融市场得以融通,而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的巨灾债券有助于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对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进程非常有利.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保险风险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障碍.我国开展保险风险证券化工作必须有一系列的相关制度安排作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巨灾债券作为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主要形式,有助于扩大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降低风险管理成本、提高保险监管效率,同时有利于加快中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融合。中国目前虽具备了一些发行巨灾债券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巨灾风险评估技术薄弱、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资本市场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中国全面引入巨灾债券仍面临一系列问题与障碍,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洪水灾害是导致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种自然灾害,2010年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各项指标达到历史极值,再次警示我们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刻不容缓。一直以来,英美洪水灾害风险管理都作为成功案例为饱受洪灾威胁的国家纷纷效仿,然而一场巨灾,不但检验出两国现有洪水灾害风险管理体制在转移巨灾风险设计方面的制度欠缺,也将其在转移一般洪水风险设计中未曾解决的逆选择严重、政府防洪投入压力大等隐患暴露出来。综合别国风险管理的经验教训,创建安全设防、救灾救济、应急管理与风险转移相结合的新型洪水灾害风险综合管理体制,开发长期洪水保单,发展洪水再保险,运用资本市场新技术实现对洪水风险的多层次转移,是未来我国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农业巨灾风险是制约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瓶颈,鉴于我国现行的经营环境,只有经营与管理技术的创新才是其摆脱困境的可行之路。文章借鉴发达国家巨灾债券的一些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发展农业巨灾债券、促进农业保险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唤起了人们对以地震险为代表的巨灾保险更多的关注。发行巨灾债券可以减小巨灾对保险业的冲击,实现灾后有效救济。具有扩大再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改善投资者投资组合结构等优势,通过巨灾债券的发行与交换,进一步培育我国金融市场,促进保险中介服务机构、资信评级公司的成熟发展,完善法律、会计、税收以及巨灾风险统计资料的收集制度,建立完善的定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巨灾频发,巨灾保险作为一种有效地风险规避手段已经逐步为巨灾风险转移的理论热点。作为巨灾保险市场重要组成的巨灾保险需求问题,一方面,其不足是困绕与制约巨灾保险制度及其运行的一大难题,另一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又是研究巨灾保险不可回避的领域与课题。本文以自然灾害导致的巨灾风险与保险为研究对象,从个体不确定性下的选择出发,运用规范性模型和描述型模型的基本思路,分别探讨了期望值、期望效用理论及行为经济学等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这些理论与工具为我们开展巨灾保险及其需求研究的方法论启示,强调了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在制度硬件完善过程中重视相应公众认知这一软件提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对巨灾风险管理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巨灾风险管理包括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和巨灾风险管理措施两个层次。其次分析了巨灾风险管理的属性,指出巨灾风险管理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然后探讨了巨灾风险管理各可能供给主体的优劣势,进而提出多元化主体供给巨灾风险管理是当前中国的必然选择。最后对各供给主体的职能定位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巨灾风险及其保险具有特殊性,风险可保性"经典定义"和大数法则不适用于巨灾保险及其费率精算。基于巨灾保险概念,在对巨灾事件离散模型、经济损失模型和保险损失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以福建巨灾保险区划内住宅所面临的巨灾台风为例,利用实证数据资料对该模型及其矩阵化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通用性强,易操作,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立两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如何化解面临的巨灾风险已成为促进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无论是从制度要求、现实需求还是从政策需求来看,北京市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都是十分必要的。设立农业保险巨灾风险保障基金、建立农业再保险制度、发行农业保险巨灾风险证券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的分散途径各有利弊。应构建多层次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巨灾保险的重要性也已经被广泛认识。但是,我国巨灾体系发展迟缓,主要是由风险种类多样化、建筑质量不达标、保险覆盖率低等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基于此,本文提出我国应以建立地震保险体系作为切入点,逐步探索建立巨灾保险体系。同时,通过与国外巨灾保险体系的分析对比,并经过实际数据测算,本文提出只要实行部分强制保险,即可满足大数法则要求、符合承保条件,并对我国地震保险体系的建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