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政府取消农业税,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数额逐年增加,但一些地方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存在严重的分散现象,降低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为此,应规范各级政府事权;统筹规划,管理安排;推行支农项目库管理;创新监管体系;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  相似文献   

2.
财政支农资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农业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是我国的基础产业;由于财政支农资金与农业、农村、农民息息相关;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金使用效益差、绩效不高等。财政支农资金是构建和谐新农村、加快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也是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金保障。文章通过搜集资料和参考大量文献,借鉴一些成功经验,针对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以提高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财政支农是政府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财政支农资金无论是在管理还是在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极大制约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本文针对中国财政支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省逐年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在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体现在: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资金投放形式单一、缺乏有力监管等。如何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现以赣县为例,就县、乡(镇)财政部门如何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的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和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6.
财政支农配套资金管理使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财政支农资金是农业基础地位政策的体现和农业投入的具体实现形式,它为促进和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农业发展环境,提高农业综合实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财政支农资金在管理和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某些环节上已制约了财政支农资金作用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国家农业政策的切实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整合支农资金就是以地方(通常指县级)和产业发展为平台,将中央、省、地市财政部门预算安排下拨的支农资金与地方财政、农口部门安排的支农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集中财力办大事。整合支农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涉及到相关农口部门的利益,示范和推进此项工  相似文献   

8.
翟琼  张颖 《特区经济》2008,(5):177-178
本文通过一系列数据对我国财政支农资金的效益进行分析得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缓慢增长与财政支农资金的快速增加形成了明显反差,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针对这样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财政支农资金效益不足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旦 《北方经济》2006,(23):35-37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支农投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但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农结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支农结构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旦 《北方经济》2006,(12):35-37
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政府支农投入是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选择。但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我国财政支农结构角度,分析了我国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祖晓青 《特区经济》2010,(10):185-186
在财政的支持下,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如财政支农总量偏低,财政支农方式和结构不尽合理,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农事权划分不清以及支农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不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要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资力度,合理确定财政资金支农方式和结构,正确划分地方和中央财政支农职责范围以及完善财政资金使用和管理体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支农资金整合是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项目为平台,以县为单位整合上级政府和县本级的支农资金是资金整合工作的基本思路。本文沿着这个思路提出了从农村经济规划着手到项目选择,再到资金整合的基本工作框架,供新疆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的规模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支农支出的不同口径分析,都可以得出结论:当前财政支农的相对力度是明显偏低的。支农支出的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吃饭财政”特征明显,养人、养机构的费用占有主导地位;偏重于物质资本的投资,忽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投资;项目决定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地方政府投入具有明显的被动特征;支农资金以政府直接使用为主,较少利用市场中介来实现政策目标;项目审批层次多,资金管理多头,效率低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  相似文献   

14.
财政支农体制存在的问题和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大幅度增加,但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决策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地方财政支农配套资金难以完全落实,资金分配和使用不够有效,"自上而下"决策机制与农民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为此需要进一步减少地方财政投入的范围,做好支农资金整合工作,并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农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实施财政兴农举措以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是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城乡发展二元化的经济现实构建了含有政府的城乡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通过政策冲击反应和乘数分析了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的财政支农举措对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和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支农政策在促进城乡经济共同富裕方面效果较好,政府性基金支出支农的政策效果则与资金筹集方式有重要关系。根据经济模型模拟结果及目前财政支农具体现实,本文认为应提升支农资金利用效率,改善当前财政支农资金结构并对财政支农补贴政策适时做出动态调整,以实现财政支农更好地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进行Ganger因果检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计量模型研究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进一步建立农民收入与支农各项目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具体研究各财政支农项目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程度.研究表明,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不仅是农民收入变化的原因而且国家财政支农资金每增加1%,农民收入增加137.7元;在各项财政支农项目中,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对增加农民收入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农村救济费,再次是农业基本建设支出,贡献率最小的是农业科技3项费用.最后,文章对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结构、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林业厅、省水利厅、省扶贫办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因素法分配、公开竞争立项、预算绩效监督、信息公开公示、压实监管责任等制度,全面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监督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如何加强支农资金的管理、之所以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和理论研讨的热点,就是因为资金管理过程中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善、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所以,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改革已成为财政改革的重要方面。对农业工程项目实行政府采购是一个新的领域,它对加快改革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步伐,尽快提高政府采购管理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冉朝军 《魅力中国》2008,(2):168-169
我国财政支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民得到了实惠。如何克服财政支农中存在的问题,稳定财政支农政策,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革农村财政供给决策程序,加强农村公共财政资金的管理与监督,建立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大幅增加对"三农"领域的资金投入,财政支农资金已成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从根本上保证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基于中国1978—2012年的相关农业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的增加虽然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但其拉动作用比较微弱;从短期来看,财政支农资金不仅无助于农民增收,反而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国家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持力度,优化财政支农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