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工作通讯》2004,(2):46-46
我国的粮食需求增长缓慢,总需求相对稳定。而粮食供给则波动较大,它受到四个周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粮食问题成了人们讨论的热点。我们认为,粮食问题是一个包含产供销各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的焦点是这样一个两难选择:放开粮食市场又恐粮食市场价格上涨过猛而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安定冲击过大,而维持现行粮食购销体制,则为此付出的财政补贴与年俱增,并且补贴政策效应又是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3.
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质量安全的涵义 按照我国传统解释,粮食是谷物类、豆类、薯类和其他杂粮及其加工产品的统称.目前粮食安全形成了较丰富的内容,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粮食数量安全、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来源的可持续安全.粮食数量安全是从数量的角度要求粮食的供应、需求和购买力三者平衡,强调的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权利;粮食质量安全则要求粮食的营养结构合理、优质卫生健康安全,强调的是人类维持健康生活的权利;粮食来源的可持续性要求粮食的获得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强调的是资源、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性,是更高层次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13亿人口的民生问题,是国家战略层面的治国理政的首要大事。粮食安全的内涵是不断丰富、延伸的。它从最初的数量安全,延伸到质量安全,进而又涵括可持续安全。从系统工程论出发,粮食安全是关系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在以往关于粮食安全的研究中,人们的注意力更多集中在粮食生产和流通方面,而对粮食消费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则较少关注。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的标准名词术语,物流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因此,粮食物流则是指粮食在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和销售服务等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它涵盖了粮食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应用,是一条关于粮食实体移动的系统链条。影响粮食物流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粮食生产、城市化、进出口贸易等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粮食消费结构在用途、品种、区域和贸易等方面体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本文利用2000—2013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和回归分析,总结了影响粮食消费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发展是推动我国粮食消费总量刚性增长的关键因素,产业升级对粮食消费结构具有显著影响,而居民收入增长则是推动食物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原因;粮食的比价关系决定不同粮食品种的替代强度,国内外粮价差异与结构性需求则是粮食进口增加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人类为求生命之延续,吃饭乃第一件大事。昔者管仲治国有方,谓之曰:“粟多则国强。”孟子爱民有加,告诫统治者:“民不饥寒,国必富强。”毛泽东笑谈:“手里有粮,。C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民以食为天”,各国概莫能外。粮食既然重要,我们就应当很好研究它。目前,粮食期刊不少,但我认为办得好的要算忡国粮食经济入它诞生至今已出60多期。从内部刊物到公开发行,从双月刊到月刊,忡国粮食经济》凭借改革开放大潮,一步一个脚印,忠实为读者服务。它注重对粮食政策的研究和粮食形势的分析,在粮食多时,提醒大家…  相似文献   

8.
从本质上来说,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都是对农民粮食出售价格进行保护的形式,但粮食最低收购价与粮食保护价存在差别。第一、粮食保护价主要是政府定价和国有粮食企业垄断收购;而最低收购价是建立在放开收购价格、收购主体多元化、收购市场充分竞争的市场机制基础上的;第二、粮食保护价政策执行主体是所有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而最低收购价政策则是由国家指定的个别粮食企业人市收购;第三、粮食保护价政策的收购资金是由农发行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供应贷款,实行敞开收购。而最低收购价则规定当价格回升到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以上时,执行最低收购价格的企业可以终止收购。  相似文献   

9.
用辩证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看待问题、处理矛盾,是一个企业领导者不可缺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尤其是在当前粮食处在一个困难与机遇并存之时.如何运用辩证的观点,处理好客观与主观、困难与机遇、眼前与长远、外延与内涵的辩证关系,则是每一位粮食企业的领导者能否驾驭全局、摆脱困境的重大课题。1、既要尊重客观,更要注重主观。在粮食流通体制逐步深入的形势下,粮食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该承认它,尊重它,而不能无视这一现实。光承认这些,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在尊重客观同时.正确面对当前面…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一个缺粮的民族自治区,农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基础地位,而粮食则是基础的基础,粮食稳八桂安,粮食兴百业兴,粮食不稳则全局波动。因此,确保广西粮食稳产增产,解决好全区4600万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我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也是广西粮食工作的奋斗目标,本文拟就2000年前后广西粮食工作跨世纪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对策作一些探讨。一、广西粮食供求的历史轨迹从粮食生产的发展来看,广西粮食生产的发展历史,4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总量生产明显呈阶段性变化,且起伏较大。如粮食总产从1953年的56.43亿公斤…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历史多次证明,有粮则稳,无粮则乱。要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保持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必须依靠科技,实行良种良法配套,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路子。一、调整品种结构,合理搭配品种。在稳定粮食面积前提下,要夺取粮食...  相似文献   

12.
洪湖市禽蛋水产加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是洪湖市粮食系统最年轻的企业,是一个以养鸡为主,从事肉鸡孵化、饲养、屠宰、分割、冷冻、销售一条龙服务,兼营蛋品和水产品加工的跨行业多种经营骨干企业。它是全市粮食系统初步形成规模经营的三个公司中突破性发展多种经营的代表性企业。而该公司的经理陈水兵,则是自学成才、自强不息的企业领头雁。一年多以前,公司还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在短短的日子里,它壮筋强骨,异军突起,成为洪湖市粮食系统跨行业经营的“大哥大”企业。这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凝结着市粮食局决策者和公司创业人陈水兵等…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十分关切。中央有关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探索改革方案。从改革进程来看,许多省、市对城镇居民口粮以外的非农业用粮进行了压销。效果是好的,没有引起大的波动。但对市民口粮销售改革,则视为禁区,没有人敢去触动它。为了闯过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这一难关,我们对城镇居民口粮销售,提出了  相似文献   

14.
改革以来,如果说中国经济体制在区域发展方面有所突破的话,那么,传统区域发展强调地区之间的平衡,而现行区域发展则采取一种比较现实的态度,肯定依据资源“禀赋”的差异,带来的差别发展以及对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作用。这在农业,尤其是在粮食发展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从这一角度观察,1978年以前的粮食生产低水平徘徊,由于区域差异不明显而具有同质性;而1985年以后持续几年的粮食增长乏力,则在区域间表现出不同的多种差别。总的格局是:原来传统的东部产粮区粮食生产总量尽管有所增长,但产业间不平衡发展的比较优势,导致在农村结构变迁的前提下,原来并不缺粮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区,已由粮食富足变为粮食短缺;中部地区则继续保持传统产粮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流通统计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基础性工作,粮食流通统计数字则是各级政府搞好粮食宏观调控和总量平衡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粮食产前、产中服务愈来愈关注,而对产后处理则重视不够,仍沿用传统的、落后的方式进行粮食产后处理,使这个生产后续过程成为粮食经销活动中最薄弱的一环,从而无法遏制极为惊人的粮食产后损失。 粮食产后诸环节包括收获、脱粒、运输、贮藏、加工、消费等。据初步测算,江苏省每年在这些环节中的粮食损耗高达840万吨。若不考虑消费环节上的浪费,则全省每年从收、藏、运到初加工的粮食损失为490万吨,约占1984—1988年年均粮食生产量的15%。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7.
<正>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是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粮食生产流通起点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战略性步骤。当前,在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国内经济换档减速下行、国内外多种成分参与粮食竞争的形势下,发展粮食产业化则是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有力武器。粮食产业化是一项  相似文献   

18.
刊中报     
《刊中报》:一枝红杏出来刊中报廖祥辉廖灿翻开今年第6期(粮食问题研究)杂志,就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刊中报)。《刊中报》在国内其它刊物也偶有所见,但(粮食问题研究)的(刊中报),可以说是匠心独运,适时而生,清风扑面,春色满园。它的创意新颖别致,版面美观大方,内容则集新闻性、信息性、时效性和可读性于一体,为(粮食问题研究)月刊增色添辉。(刊中报)在刊物中仅占两页,但它的创新、创意、探索、追求,充分反映出粮食工作者面对困境的严肃平金和百折不饱的石斗精神。它一经问世,就冲溢着清新的气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对粮食流通的管理,目前基本沿袭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在企业面前,它是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和企业管理权的“婆婆”;在政府面前,它又是维护国有粮食企业权益的全权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政府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粮食企业实现政企分开,但现实情况却始终是分而不开。这除了粮食流通体制的制约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换滞缓,这直接影响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在现实条件下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管理程度和深度。现在…  相似文献   

20.
去年七月,国发〔2001〕28号文件下发后,以市场化为取向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向前迈出一大步。主要表现在: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市场全面放开,市场在粮食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粮食产销平衡区根据本地实际,采取“宜放则放,不宜放则不放”的政策取向,积极稳妥确定本省粮食收购政策。粮食产区在继续实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粮食保护价范围、保护品种、数量,进行本省内主销区放开的试点。总的看,各地粮改在取得实质进展和突破的同时,表现的十分平稳。这样好的形势,是中央正确政策指导的结果,也是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