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开放经济中汇率对国内通货膨胀有重要影响。汇率变动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渠道影响国内物价水平。首先,汇率变动通过影响进口最终消费品的本币价格直接影响以消费者价格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其次,汇率变动会影响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本币价格,并且通过消费者价格指数对工资设定的影响,汇率变动也会影响名义工资水平,在这两种情形下汇率变动都会影响本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从而影响通货膨胀。再次,汇率变动改变了本国产品和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影响本国和外国经济主体对本国产品的需求,通过总需求渠道间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货膨胀将降低购房需求。这是因为前期住房所有权成本的增加和收入约束的共同作用使得通货膨胀对住房需求产生了不利影响。进一步对住房所有权成本的主要构成成分进行分析,构成住房所有权成本的资产升值和还款负担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力存在差异,由治理通货膨胀引起的加息对住房需求带来负面影响要大于资产升值的积极效应,从而印证了在以个人住房贷款为购房资金主要来源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会降低住房的有效需求,对房地产市场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自2007年初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五次通货膨胀.尽管如今膨胀威胁基本淡化,但在我国强劲的恢复势态下,其潜伏性与危害性不可小视.本文通过搜集2003年到2008年通胀相关数据,对于通胀成本类、需求类以及输入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且结合Granger因果分析法,定量的分析上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上轮通货膨胀属于混合型的通货膨胀,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短期与长期结合的政策性治理意见,在改革三十年来五轮通货膨胀轰炸之后,为我国抑制通胀工作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初至2008年上半年,我国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五次通货膨胀。尽管如今膨胀威胁基本淡化,但在我国强劲的恢复势态下,其潜伏性与危害性不可小视。本文通过搜集2003年到2008年通胀相关数据,对于通胀成本类、需求类以及输入类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并且结合Granger因果分析法,定量的分析上轮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上轮通货膨胀属于混合型的通货膨胀,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短期与长期结合的政策性治理意见,在改革三十年来五轮通货膨胀轰炸之后,为我国抑制通胀工作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5.
成本渠道理论与通货膨胀治理:来自中国1992-2009年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提高利率将会使得物价下降,但是近年来利率政策的实际运用效果却与这一理论背道而驰。成本渠道理论可以对这一现象进行解释。本文使用GMM估计方法对1992年第三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进行了检验,结果强烈地支持了成本渠道的存在,这一结论说明在我国提高利率在短期内会引起物价上涨,而不会起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大大超过实际的需求就会产生通货膨胀。进而会产生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产生会使得人民的生活负担加重,会促使物价的不断上涨,货币的购买能力在不断下降,导致生活水平的降低。通货膨胀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所以很有必要找到通货膨胀的治理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外汇储备的变动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就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会产生不同的货币政策效应的结论,尤其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具有一定隔离国际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输入通货膨胀”的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经济理论和我国近些年的通货膨胀理论中,对于通货膨膨成因机理产生了多种解释。其中,最典型的是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两种。其实,这是在一种虚伪的假设:通货膨胀=物价上涨条件下导出的反现实理论。我们认为,需求拉上导致物价上涨确是一种通货膨胀,但这个结论并非因为需求拉上会使物价上涨,而只是需求拉上本身意味着流通中货币超过  相似文献   

9.
林福和 《金融纵横》2010,(11):44-48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不断扩张,外汇占款逐渐成为央行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通胀压力。本文基于货币数量理论,利用2001年到2009年的月度数据,借助谱分析和SVAR模型从时域和频域分析外汇占款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波动性、时滞性以及冲击效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外汇储备的增加通过外汇占款渠道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进而产生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一传导路径还是畅通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我国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对货币政策效应影响的这一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得出在不同汇率制度下会产生不同货币政策效应的结论,尤其是在浮动汇率制下具有一定隔离国际通货膨胀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输入通货膨胀”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其实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利率工具的实施结果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观点出现了背离,即紧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高(低)通货膨胀相伴出现,而成本渠道理论为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追溯成本渠道理论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成本渠道理论的最终形成以及金融体系结构如何影响成本渠道效应大小等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本次通货膨胀进行理论分析,得出本次通货膨胀是由流动性过剩、需求拉上及输入性三方面共同作用引起,并进行实证检验。在三方面选取有代表性的指标与CPI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最终得出流通货币过剩、外汇储备、外商直接投资、GDP、工业增加值、进出口都是产生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收紧银根、适当放缓经济增速、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限制外商投资,适当的增加进口平衡出口等政策。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是一种会对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金融现象,通货膨胀的出现,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甚至造成社会的秩序混乱,同时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一些破坏。本文结合通货膨胀的内涵,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抑制通货膨胀的策略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曲凤杰 《新金融》2008,(9):38-40
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价格管制和紧缩货币等;台理措施均因贸易渠道和外汇占款渠道的传导而产生效力损失。为此,认清全球通胀的深层次根源,并在通贷膨胀治理过程中充分考虑开放条件下的政策漏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李享 《时代金融》2014,(6X):5-5
通货膨胀是一种会对经济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金融现象,通货膨胀的出现,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甚至造成社会的秩序混乱,同时会给国家的经济造成一些破坏。本文结合通货膨胀的内涵,对我国近期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抑制通货膨胀的策略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我国37个工业大类行业PPI数据构建TVP-SV-FAVAR模型,实证研究了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下游价格、不同类型行业传导的结构性特征及其行业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我国PPI和CPI均产生了影响,我国存在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强度从上游行业到下游行业依次递减,对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最大,其中上游能源开采类行业的传导系数最高,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传导强度较弱。输入型通货膨胀更多向生产环节传导,向流通环节的传导强度弱化,但是会推升流通环节成本降低企业利润。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具有明显的顺周期和“易涨难跌”特征,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大,在平稳阶段的传导强度次之,在下跌阶段的传导强度最弱。我国经济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背景下,政策调控应把握好输入型通货膨胀传导的结构性特征,据此开展分类调控、精准调控、依时调控,综合平衡“稳增长”和“防通胀”目标,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相似文献   

17.
利率市场化对政策性银行以金融债为主要融资渠道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推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使之对政策性金融债投资要求的回报率升高。同时,利率市场化势必造成更大的利率波动性,如何降低利率风险对长期性债券投资价值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金融脱媒通常与利率市场化相伴而行,企业和项目的直接债权融资需求增多,对政策性金融债产生替代效应。本文对国家开发银行融资模式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背景下受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以下应对措施:吸引养老资金,实现资金供需双方对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推行保值储蓄,降低通货膨胀风险;吸收邮储的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直接面向互联网融资,降低中间成本;利用准国家信用级别优势,发行离岸债券;对贷款资产证券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操作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溢出效应。因此,以往基于不变参数模型得到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具有长期不变影响的研究结论,已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日本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行为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两难选择,即引起中国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的同时,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2)日本央行降低隔夜无担保拆息利率的行为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下降,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  相似文献   

19.
<正>一、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一般原理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密切相关,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传导到国内从而引起该国国内价格持续上涨的现象。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的条件主要有四个:一是国际市场上存在价格上涨现象;二是该国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传导渠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出口在一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时,汇率调整就会对就业产生重要影响,在此过程中其传导渠道备受关注。文章构建测算传导渠道的模型,发现:人民币汇率变动会通过出口需求、资源配置和效率渠道对就业产生影响,其中,出口需求渠道的作用最强,效率渠道的作用次之,资源配置渠道的效应最弱。但资源配置渠道的影响效应为正,即汇率升值通过资源配置能带动就业;而出口需求和效率渠道的影响效应为负,即汇率升值将通过出口需求和效率变动减少就业。文章据此提出在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应采取何措施缓解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