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滕杨 《中国外资》2011,(6):171-172
动产融资担保是指企业通过将其动产(如原材料、库存产品等)抵押或者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融资方式。充分利用动产融资担保,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然而,动产担保权公示效果差,担保交易成本高,同时动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相当高,成为了动产担保无法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我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的现状,吸收借鉴国际动产融资登记制度的先进经验,探索完善我国动产融资登记制度的途径和举措,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风险低、信用度高的宽松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2.
动产融资担保是指企业通过将其动产(如原材料、库存产品等)抵押或者质押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融资方式.充分利用动产融资担保,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然而,动产担保权公示效果差,担保交易成本高,同时动产抵押贷款的违约率相当高,成为了动产担保无法获得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本文主要通过调查我国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的现状,吸收借鉴国际动产融资登记制度的先进经验,探索完善我国动产融资登记制度的途径和举措,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风险低、信用度高的宽松交易环境.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动产资源是解决有效担保物不足,缓解农村地区融资困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物权法》对动产担保提供法律前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村地区动产担保的多种创新模式,并深入分析了当前制约农村地区动产担保实践的障碍因素,最后提出推动动产担保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完善动产担保物权制度 优化金融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邱海洋 《中国金融》2005,(16):23-25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物权法》。《物权法》中担保物权制度与金融发展关系最为密切,担保法律环境直接影响金融生态。银行和工商企业普遍反映我国现行担保物权制度偏重于不动产担保,动产担保物权制度薄弱,动产担保物范围太窄,多种动产的担保价值无法发挥,不利于企业融资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不利于金融产品创新,不利于信贷人权利保护和银行贷款风险防范。因此,在制定《物权法》时,应充分考虑完善动产担保物权制度,促进金融发展和经济长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5.
对珠江三角洲的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四个城市金融机构动产担保融资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动产担保融资已经成为经济发达地区金融机构拓展信贷业务的新亮点和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新途径,不过这项业务的开展还面临着不少制度和机制瓶颈。为此,要在《物权法》的制度框架下,围绕担保物权法律配套机制建设,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的动产担保登记系统,完善大宗原材料价格形成机制,明确动产担保物权的优先受偿规则,简化动产担保物权实现程序,以此促进动产担保融资更活跃、更安全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担保制度的核心在于动产担保,随着经济的发展,动产的价值不断增加,动产日益成为现代信用交易的重要担保资源。新的《物权法》在动产担保制度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约20万亿元的动产大量闲置与融资难的矛盾并存,动产担保融资成为金融机构拓展信贷业务的新亮点和中小企业获得信贷融资的新途径仍有待时日。结合美国动产担保融资的发展经验,笔者对我国动产担保融资快速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邱海洋:要便利中小企业的融资,应推动动产担保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动产浮动担保制度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一种担保方式,代表着当今担保领域的发展趋势。它扩大了银行可采用的担保方式,有利于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但动产浮动抵押的有效实行,必须有待于法律和配套措施的完善。在我国,动产浮动担保的实践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仍处于困境状态。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与农业小企业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农业小企业的信贷投入力度,既是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农发行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物权法》的颁布和实施,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之门,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如何运用存货和应收账款动产资源融资担保,加大对农业小企业的支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物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1.
动产抵押制度作为我国法定的非占有式担保亟待完善,其一方面无法回应实践中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未能顺应动产担保改革的国际潮流。国内反复出现的让与担保反映出当事人降低担保物变现成本的需求,域外法中的信托制度显示出其在保护资金方面的优势。尽管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较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因其缺乏公示性以及与现有制度不相融合等原因,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均无法替代我国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在有益功能的实现方式上,既有制度的继续改良优于引进让与担保与信托制度。我国的动产担保应致力于完善现有的动产抵押制度,通过借鉴美国UCC第9编等先进经验,并结合让与担保制度及信托制度的有益启示,应在动产抵押的公示登记、功能化路径、价金识别、实现程序等方面进行改良。  相似文献   

12.
聂蕾  王昊 《甘肃金融》2016,(4):48-50
文章基于对甘肃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的融资担保方式创新情况专题调查,分析得出近年来甘肃新型融资担保方式有了长足发展,呈现“多元担保、组合增信”的发展特点,动产质押品种类日益丰富,权利质押品范围更加宽泛,担保物权空间逐步扩大,用益物权担保取得新的突破,但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外部制约因素,部分新型融资担保方式业务开展存在法律障碍、社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新型融资担保物流转退出渠道不畅、新型担保方式融资成本普遍较高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新型融资担保方式创新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动产担保交易法》中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比较健全,由于其起步较早,受法律保护,且具有统一的担保登记机关和严格的查询程序,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通过研究美国的动产担保登记制度,结合我国存在的具体问题,对于我国动产担保制度的建立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押一直是我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担保方式,也是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首要考虑。然而,对于自有资产中不动产较少的广大中小企业,不动产有效抵押担保不足始终是困扰中小企业顺利融资的瓶颈问题。从金融实践来看,动产担保不失为一条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而发展缓慢。为此,人民银行德阳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对广汉市金融机构开展动产担保贷款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就相关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可是,在资金融通上,尽管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逐步拓宽,但与中小企业发展中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还是难以满足现实需要。银行由于为了降低信贷风险,往往要求企业提供担保。但是,众多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不动产以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而银行又不愿意接受动产作为担保物。因此,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几乎随处可见,融资难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对动产资源融资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影响了动产资源融资业务的发展进程.2007年,<物权法>明确规定动产资源可以出质,动产资源融资获得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将会有效促进动产资源融资业务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商业银行动产融资业务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既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创新。本文通过专题调查,介绍了当前天津市商业银行动产融资业务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颁布实施的《物权法》在担保物权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突破,促进了金融机构动产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动产日益成为现代信用交易中重要的担保资源。动产融资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近年来,动产融资业务在天津市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而言,动产融资在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仍显得比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介绍了动产融资顺利展开的条件,并从中小企业自身资质弱、信息不透明、交易成本较高、外部环境差等方面简述了动产融资开展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偿性贸易理论以及关系型信贷理论阐述了兰州银行依托圈链技术应对问题的对策方案.最后提出了完善动产融资需要的法律体制建设,包括建立高效担保物权实现机制、完善动产融资法律范畴、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动产融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并深受银企欢迎的新型融资方式,对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推动金融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淄博市开展的第三方质押贷款融资业务为例,分析了影响动产融资业务广泛开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