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生物群体的logistic模型对企业集群动态成长过程进行定量描述的基础上,以长三角船舶企业集群的实证分析为例,针对资本密集度相对较高的船舶企业,以中卫型企业集群为主,对配套产品的市场型企业集群加强辐射影响,将有利于船舶企业集群成长。而其中核心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则是企业集群成长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
集群企业的不同成长阶段,对网络资源有着不同的需求,对应的网络关系组合发生动态变化,网络资源依附于网络位置。文章根据网络资源与网络位置关系,分析集群企业成长过程中伴随着企业外部网络关系的动态变化,探析集群企业网络位置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3.
蔡筱霞 《时代经贸》2011,(8):144-145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日益嵌入全球价值链,集群企业间网络关系更加错综复杂。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实际上就是利用产业集群资源,不断寻求组织之闻的网络关系资本,增强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网络关系,为中国集群企业实现对外产业转移进行理论剖析,并通过提出创新网络提高中国集群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我国地方产业集群日益嵌入全球价值链,集群企业问网络关系更加错综复杂.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实际上就是利用产业集群资源,不断寻求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资本,增强器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过程.本文通过研究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中网络关系,为中国集群企业实现对外产业转移进行理论剖析,并通过提出创新网络提高中国集群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魏江  徐蕾 《经济地理》2011,31(2):247-253
本地与超本地知识网络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功能,集群企业只有同时嵌入两类网络,并实现两者功能的有机整合,才能为集群企业提供异质性资源与能力。但集群企业知识网络双重嵌入局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受到企业知识需求类型和已有资源基础的限制。为此,在梳理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国内一家具有20多年成长历史的大型集群企业作为研究对象,探索研究了双重嵌入的动态过程,研究发现:①集群企业知识网络嵌入总体特征是从低级到高级,从单结构到多结构,从本地网络到本地、超本地并重。②集群企业不同类型的知识网络随着时间变化而动态发展的原因在于其在不同发展阶段拥有不同资源并面临不同的知识需求。③运行机制的演变与知识网络演进同步演化,相应地由非契约网络为主逐渐转向以契约网络为主。  相似文献   

6.
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识别科技型集群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并结合社会资本的自组织特点以及成长的协同特征,构建了科技型集群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将DEMATEL方法与ANP方法相结合,构建了科技型集群企业成长评价模型,并运用实例说明具体的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7.
商燕劼 《当代经济》2016,(35):41-43
关系网络是中小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组织形式,识别并获得资源对中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网络对传统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扩展,竞争优势不仅来源于传统资源,还来源于企业与其他市场主体之间长期关系互动产生的网络资源.中小企业要洞察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内外环境变化和资源需求变化,动态演进关系网络,使企业生命周期、资源需求、企业网络协调一致,使企业能够顺利渡过初创期、过渡期,跨越断层,实现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关系转向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引入关系经济地理学中的"弱关系(weakties)"、"嵌入性(embeddeness)"、"氛围(atmosphere and milieu)"等概念工具,考察产业集群内部网络关系及其经济绩效,以盛泽丝绸纺织业集群为例,通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多分变量Logstic 回归(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认为,集群本地的企业间网络关系越广,企业的经营绩效就越高;集群企业同本地行业协会、政府的关系越密切,企业的经营绩效越高;而企业的经营绩效与企业间关系强度之间并不呈正相关关系,部分验证了格兰若维特"弱关系优势"原理.  相似文献   

9.
基于杭州软件产业集群升级的案例研究,分析了产业集群升级进程中的企业网络演化形态.研究发现:网络演化可抽象为ERK模型,即“创业网络→R&D网络→知识网络”,与集群升级阶段“萌芽期→扩张期→提升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群企业网络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梳理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概念、动力机制和结构基础的研究现状,并指出产业集群升级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即研究从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外部拉动机制转向产业集群升级的内在动力机制,认为从企业网络的关系维度和结构维度开展研究有助于将产业集群升级机制研究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1.
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共生机制研究——基于价值链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共生理论为指导,首先得出集群企业是基于"分工-合作-营销-服务"价值链的共生体,并从环境、动力和阻尼三个方面分析了集群企业的共生机制构成;其次,沿价值链,分别剖析了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外部环境诱导与内部动力因子;最后,从消除共生阻尼视角,阐述了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共生环境诱导-共生动力因子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集群企业是产业集群的载体,主导型集群企业在产业集群的特定环境下实现国际化成长,同时也是自身主观愿望和客观能力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导型集群企业在集群经济中的主导性、产业集群的地理集中性、相互依赖性,以及与国际市场之间建立的强关系为其国际化成长提供了特殊条件。由于具备了特殊的能力,使其国际化具有不同的成长机制。通过研究主导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特殊机制及促进其国际化成长的对策,以期为主导型集群企业国际化成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战略合作已经成为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结合联盟理论的研究成果,基于对中关村高科技产业集群中78家IT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企业间资源依赖性和关系质量对战略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1)在影响因素上,资源依赖性与关系质量(包括信任、承诺和沟通)均对合作绩效有显著正的影响;(2)在影响机制上,关系质量作为中介变量影响资源,依赖性与合作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邬爱其 《经济管理》2005,(18):76-81
基于对浙江省家族企业的调查问卷,本文检验了产业集群区家族企业快速成长的网络机制,发现处于集群网络的焦点位置、与本地大企业建立关系以及与行业协会等地方组织保持联系有助于家族企业快速成长,但由于关系的冗余性和价值差异,丰富的本地关系并不能帮助家族企业实现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与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的关系,然后从网络结构、知识溢出和创新资源的可获得性以及植根性和创新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群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群成长中的地方政府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企业集群成长过程中,不同约束条件下地方政府所发挥的作用应有所区别: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成熟、民间组织协调能力弱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要替代民间组织,发挥直接促进企业集群成长的主导作用;而随着约束条件的逐步解除,地方政府应从直接扶持企业集群成长的功能中逐渐“退出”,将过去一系列职能赋予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民间组织去行使,这样,地方政府只需要在民间组织不能单独作用的领域与其共同进行协调,发挥“市场增进”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化的中小企业集群成长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文静 《技术经济》2011,30(10):104-108
论述了网络化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效用、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化成长机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成长的网络结构及其演化等问题。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呈网络化成长趋势;企业间的合作网络影响着企业获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集群的成长速度和成长能力;不同的网络结构模型对中小企业集群的成长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中小企业集群随着网络结构模型的转换来演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基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2家新创企业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法,探讨了关系质量在新创企业社会网络特征与成长绩效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特征的3个维度(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和网络强度)与企业成长绩效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网络强度对于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最为显著,网络规模其次,网络异质性最弱;关系质量与企业成长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关系质量在社会网络特征与企业成长绩效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集群网络中企业间合作关系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集群作为研究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已广为各国政府和众多国际性组织关注,在理论研究中也受到各国学的普遍关注,本以集群网络中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切入点,从基于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两个角度对合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探讨其合作稳定性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该文阐释了企业衍生的基本概念与分类,分析了企业衍生在培育企业家精神、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知识溢出、完善创新网络、活跃集群文化、维持集群新陈代谢系统等方面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企业衍生是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动力机制,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