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我国的近1000个自然保护区,是一种特殊的地域系统。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了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区具有共同的目标取向,生态旅游开发是自然保护区积极有交的保护手段之一。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2.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保证。本文从科学的增长观、正确的政绩观、资源环境观、社会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配套有效的制度体系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顺应时代流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土地法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现行土地法律制度以经济发展为基本理念,重土地的开发利用而轻保护改善。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的法律及其制度,难以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土地、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必须重新认识土地的价值,树立新的土地发展观、效益观、安全观,并以此为基础对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土地利用规划制度、耕地特殊保护制度与土地征用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基于福建省武夷山市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和龙岩市的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数据,分别采用选择实验法和条件Logit模型分析影响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的因素,并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人流量、知名度以及旅行花费对森林自然保护区游憩价值具有显著影响。虽然在目前状态下福建省森林自然保护区游客人均游憩价值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并未达到最佳水平,需要通过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率、溪水清澈度以及知名度,减少其人流量、旅行花费等方式提升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因此,应该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环境,合理控制森林自然保护区的人流量,增大对森林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进而提高森林自然保护区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5.
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品种、原始的生态环境、有科研价值和历史意义的生物遗迹以及具有重大环境效益的生物群落等,以供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之用。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的黄石国家公园,它建于 1872年,面积达 7988平方千米。公园里有数以千计的温泉、喷泉和泥山,还有熊、鹿、野牛等多种飞禽走兽。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自然保护区发展很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属的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都有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体系。目前,全球有 113个国家加入了“人与生物…  相似文献   

6.
《浙江林业》2004,(9):3-3
省委提出,从现在起,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中开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创为民、务实、清廉好班子”的“三树一创”集中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树立现代渔业意识引领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文从摆脱短缺型发展模式的束缚、摒弃增产指标的考核价值、降低自然资源依赖度、纠正产业“异化”发展偏差这四个方面,对我国渔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刻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坚持适应国家生态建设的需要、坚持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坚持改善国民营养结构及消费安全、坚持保护渔民权益促进收入增长、坚持发展现代渔业促进渔区经济社会发展五项原则,从而树立了正确的渔业发展价值取向.并指出了用“三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引领渔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我国土地监察制度经历了三次变迁和创新,对保护耕地和依法用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考察了不同阶段土地监察制度的演进、安排及绩效,认为我国土地管理体制中委托代理机制失灵,土地监察制度的供给受体制、法律、意识等的制约。土地监察制度的创新路径为:建立健全土地管理体制中的委托代理机制,改革土地监察体制,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西天目乡政府、周边社区不同类型村民代表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12个小组访谈,及104个农户和59个社会公众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建设中,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当地政府、以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和以非农林收入为主的社区农民等主要相关利益者的需求取向;指出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居民之间主要冲突是:⑴野生竹笋抚育经营受限,社区居民经济收入减少;⑵补偿措施不到位,社区居民预期收益未能兑现;⑶保护区总体规划滞后,当地项目投资开发受限。最后,提出了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冲突管理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塑造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美生态环境、向国内外展示城市的崭新形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上海市三大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和加强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自然保护区的应用 ,当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其基础当然也是“发展”。这种发展 ,包括人环关系和人资关系的发展 ,是一种均衡、和谐和互补状态的过程。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实施同一的严格的保护政策其必要性和可行性都受到来自实践的质疑。根据目前的国情、区情 ,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在时空上进行划分 ,这样可以对自然保护区进行分类指导 ,可以将不同时空范围内保护区的各种价值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可以使有限的财力集中于重点保护的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完善我国当前耕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耕地资源保护的立法工作,实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但制度尚不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缺位,导致耕地保护工作的实际效果不佳。因此,应明确耕地资源保护立法的价值,调整耕地保护法律关系,构建完整的法律制度体系,逐步建立并完善农地发展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是经济欠发达省份 ,生态环境又十分脆弱 ,处理好矿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对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本文结合甘肃矿产资源赋存特点和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矿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矿业发展与环保问题应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五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矿产资源丰富 ,矿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矿业已成为陕西省的重要产业之一。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矿产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在经济价值原则上片面追求经济利润 ,不计自然环境的成本和亏损 ,给全面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处理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矿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文章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本文阐释了循环经济的概念与一般特征,论述了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就如何发展循环经济以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出了七条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森林资源保护与林下资源开发的关系,介绍林下资源开发的几种类别,阐述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林下资源的方式,提出了开发林下资源有种植、养殖、加工、旅游等四个大的开发方向,主要有林下食用菌、林下浆果、林下禽畜、林下蔬菜、林下药材、林下休闲、林下花草等多种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缺陷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 ,制定了不少的政策或规章制度 ,但却很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制定。本文根据这一思路 ,分析了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政策目标、政策缺陷 ,并阐述了这些政策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万绿湖生态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绿湖生态旅游区景色优美,水质良好,是吸引力较强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环境极易遭到破坏的生态脆弱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带来高就业率,也给当地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协调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是生态型旅游目的地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上级政府、地方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型目的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是一个矿产资源大省,也是一个矿业开发大省,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矿山环境问题,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日益显现,不仅影响到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危害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本文立足于矿业开发在河北省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论述了矿山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参考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矿山环境的主要做法,对河北省矿山环境保护与矿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探求与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用途管制相适应的耕地权利人市场化补偿机制,为耕地保护法建立公平、长效耕地补偿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耕地保护责任承担出现了错位,并且随着耕地用途管制的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财政补偿明显不足。立法上应当建立以耕地发展权为基础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耕地发展权是耕地非农建设和非粮种植的权利,属新型用益物权,由耕地所有权人和用益物权人享有。应建立耕地发展权银行,推动耕地发展权转移,发展权受让人不仅要支付新增指标(限额)交易的费用,还应支付以所在地区指标(限额)交易价格为标准的费用,用以补偿既有耕地权利人。研究结论: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严格用途管制,是对耕地权利人耕地发展权的限制,应以耕地发展权转移建立与耕地用途严格管制相适应的耕地补偿制度,以保障地区公平发展,提高耕地保护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