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得台北《中华时报》的记者曾问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您最喜欢哪一位文学家?”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苏东坡”.为什么有这种偏爱呢?拜读完《苏东坡传》(林语堂著;张振玉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0月第1版)后,我找寻到了答案,正如林语堂先生在该书序言中所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物     
小方 《浙江经济》2009,(23):5-5
余秋雨:踏上“财富苦旅”?茅理翔:“富N代黄埔军校梦”,吴亚军:地产女首富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没有苏东坡,就没有黄州赤壁”,这话一点儿不假,黄州赤壁的确扬名于苏东坡的《赤壁赋》。  相似文献   

4.
中年的诱惑     
许多年前,余秋雨在一篇《关于年龄》的文章里有一句诘问:“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了的荒原?”这是一个作为“过来人”的中年男人的困惑,当然还有点懊恼。但余先生实在没想到现在的女子们把他们这茬收过了的庄稼又重新翻晒了一番,至于他有没有资格懊恼,实在还是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代文坛,被明星化最厉害的大概要数余秋雨,被妖魔化最历害的大概也是余秋雨。先是古远清住《文艺报》上揭发余秋雨写过一篇《评斯坦体系》,说这篇文章给周恩来的养女孙维世造成了致命打击。余杰所说的那个自称“当年同事”的孙光萱也亲自现身。与此同时,肖夏林揭发余秋雨为深圳做顾问、说好话,收受一套豪华别墅;朱大可批判余秋雨的文化考察是“文化口红”……一时间,余秋雨成为众矢之的。  相似文献   

6.
纪行欧洲     
唐文华 《上海国资》2012,(12):97-97
全书在思考的完整性和深刻性、文体的张力和自由上,更胜余秋雨以前的几部著作。 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 十余年前出版的《行者无疆》是作为作者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与随笔来到读者面前的。余秋雨在书中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7.
关注     
《研究生过剩了吗?》:“做大”≠“做强”;网聊《过大年》;《央企“瘦身术”》:自由恋爱还是包办婚姻?。  相似文献   

8.
我的《文化苦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文化散文”风靡全球华人社会的余秋雨,擅长文体的创造和实验。“记忆文学”就是余秋雨以平正、真实的记忆性内容组成一部文学作品的实验。在新著《借我一生》中,他以散文笔调贯通成一部史诗,其中最独特之处是,作者在叙述自己的人生历程时,表现了一种蔑视灾难、不断突破、立足大地、叩问世界的转型期精神选择,以及这种精神选择所带来的为难与孤独。本文节选自该书第四卷第二章“从废墟到废墟”的部分内容,文中余秋雨谈及成名作《文化苦旅》的考察和写作历程,正是作者以厚实的学术背景打开文学实践之门的契机。———编者一到甘肃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白描秋雨     
20年前读台湾余光中先生的散文集《鬼雨》是在朋友家的厕所里.读着读着觉着在亵渎.遂带回家细品.美。若干年后读到余秋雨的散文.一边读一边思忖.余老怎么就“堕落”了呢?玩起了文字游戏.活像三流唱戏的.字正腔圆在其次.妆却描得有模有样。后来发现是自己张冠李戴了。  相似文献   

10.
关注     
《研究生过剩了吗?》:“做大”≠“做强”;网聊《过大年》;《央企“瘦身术”》:自由恋爱还是包办婚姻?。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社会对该法一些规定在理解上存在分歧:无咧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是“铁饭碗”、“终身制”?用人单位滥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是不是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经济补偿和赔偿会是否同时适用?9月18日,《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正式公布施行后,一些曾经的争议得以明朗。  相似文献   

12.
《发展》2008,(1):158-158
茶墨之争 宋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苏东坡既爱饮茶又擅长书法。一日,司马光问他:“茶以白为贵,墨却以黑为贵;茶以身重为好,墨却以身轻为好;茶讲究在新,墨却讲究在陈。人们对茶与墨的追求正好相反,而您恰好喜好这两样东西,这是为何?”苏东坡巧妙答说: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经济评论》2008,(20):21-23
【英国《金融时报》5月4日】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一份《世界经济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所言:“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新的不稳定地带。”也许最引人瞩目的地方可能是一些矛盾现象:一边是大宗商品价格飙升,一边是信贷市场崩溃;一边是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一边是美国开始步入经济衰退。那么,我们处在什么境况?我们何以至此?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湘军”选出十大作秀高手,三位“70后”榜上有名。2000年6月7日“文化湘军”评选出了中国十大作秀高手。他们一致认为,作秀是类似于包装、广告的一种自我推销方式,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是文化产品被广大读者所接受的一种方式,但缺乏真诚的作秀则令人作呕。十位作秀高手是:余秋雨、王朔、李敖(同时获得满票10票),卫慧(9票),王蒙、余杰(8票),棉棉(7票),张贤亮、刘心武(4票),柯云路、朱文、葛红兵(3票)。三位“70后”入选的理由卫慧:这个“上海宝贝”还用说吗?看她和棉棉吵的。余杰:先是假装愤怒青年,拉出…  相似文献   

15.
焦点人物     
《上海国资》2009,(11):9-9
变身者:余秋雨 活跃在中国文坛的文化名人余秋雨,再次成为媒体追踪、公众关注的焦点,这位“文化大师”被指在资本市场上具有远见卓识,变身成为了“投资大师”,身家有望过亿。  相似文献   

16.
左芳  吉丽霞 《魅力中国》2010,(26):236-236
“给外国人讲中国文化”的林语堂在其著作《吾国与吾民》,编译作品《孔子的智慧》等等中翻译了中国儒家经典,将“仁爱”、“礼让”、“和平”等儒家思想成功地输入到西方文化,挑战了当时被西方人丑化了的东方形象。  相似文献   

17.
黄铁鹰在为他亦友亦同事的宁高宁新书《为什么:企业人思考笔记》(以下简称《为什么》)写序时,郑重其事地写道:“一次,我与出版社的人谈论宁高宁,出版社的人竟然问我:“宁总的这些文章是亲自写的吗?”我告诉他:“宁高宁这些文章不是成名之后才写的。  相似文献   

18.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北宋苏东坡曾借用“明月”一词咏叹幸福何在?其内心的悲凉和哀婉让人感受到他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憧憬和向往。  相似文献   

19.
当下有关国企的群言粥粥,让我想起了苏东坡在九百多年前写的一篇寓言:有个人准备去打猎,却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它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跌落在地上,再投,再跌,如此反复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说:“我是一只鸭子,你宰了我吃掉,也是我该当的,何苦这么乱抛乱扔地折腾我呢?”猎人大惊道:“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抓到兔子,怎么你竟然是鸭子呢?”野鸭子一屁股坐到地上,朝猎人举起脚掌笑道:“你看看我这脚手,是可以抓到兔子的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经济》2007,(12):22-23
《中国城市经济》:城市轨道交通是个庞杂的系统,诸多子系统,那么请您形象地描述一下自动售检票系统(以下简称“AFC”)在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地位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