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年民工人力资源开发初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志锁 《生产力研究》2005,(3):45-46,117
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庞大的群体,青年民工的人力资源开发目前还是个薄弱环节。开发青年民工人力资源是提高青年民工素质,实现青年民工自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开发青年民工人力资源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政府职能转变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红爱 《经济问题》2003,(11):51-53
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时,输出地政府是否组织与发动,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良、公共管理方式滞后的地区,要发展"民工经济",还必须借助政府的力量和优势。但是随着各地"民工经济"规模的壮大,劳动力输出地政府的许多管理、服务、保护职能延伸到了输入地,既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也不符合"属地管理"原则。输入地的城镇政府与社会管理部门也要切实承担起对农民工的职介、教育培训、权益保护、生活救济等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在今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了民工短缺。民工工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与物价上涨形成强烈反差;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企业用工迅速扩张;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变革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为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提高民工的待遇,保障民工的利益,提高民工的素质,培养高技能的员工,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变革,我国出现了"民工潮"这一特殊现象。民工的流出流入地及流动范围也具有较强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即多从中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研究了我国民工流的场效应。我国存在五个主要的吸引场,分析了民工流吸引场的特点,剖析了不同区域民工流流动空间差异。通过引力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我国民工流流动符合Harris-Todaro期望收入假设,Schulzt人口流动推拉对称假设和距离衰减假设。由于区位的差异,不同流入地、流出地的民工流影响因素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放开了原有对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民工流向了城市,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难和矛盾,必须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妥善加以解决,以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对包括民工在内的各类乡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进行了分析。城市民工需求年轻化导致三个后果。首先导致青年民工的供不应求,从而在乡村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前提下,出现了全国性的民工荒;其次,导致乡村现有中年剩余劳动力难于在城市就业;最后,导致进入中年后的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中年民工家庭因不具备在城市定居的经济能力不得不回乡。后两个结果的不断积累产生了中国特有的一个经济现象-乡村劳动力的中年失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理性经济人"为假设前提,从劳动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着重指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日渐发展过程中的分化(民工和技工)和组合(新型农场主)这一新的现象,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民工荒”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全面剖析,即“民工荒”现状描述、“民工荒”基本判断、民工短缺的结构性特征、“民工荒”产生的主要原因、“民工荒”问题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民工家庭城市化经济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民工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将托达罗模型发展为民工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民工家庭城市化的条件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为了达到在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这意味着民工至少工作到45岁左右才有足够的收入完成城市定居过程,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民工面临着中年(40岁以上)失业威胁,这成为民工城市化的主要障碍;第二,实际工资的持续缓慢提高会大大缩短民工城市化的最低工作年限;第三,非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城市化的难度要比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大得多。  相似文献   

10.
面对城市趋于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进一步辨析开发我国民工人力资源的深刻意义。改变农民土里刨食的困境,充分发挥低工资水平形成的比较优势,推动城市化进程,是发展我国经济,从根本上扩大需求,扩大就业的途径。开发我国民工人力资源,需要克服依赖行政命令或放任自流的偏颇,悉心培育市场中介组织,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资源损耗的问题;需要从体制改革制度建设入手,真正为农村劳动力流动清除制度壁垒。  相似文献   

11.
"民工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广东、福建等地区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都出现招工难的“民工短缺”的现象,而且一直在延续。这一反常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的国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走出农村转移到其他行业就业。那么为何会发生这种错位呢?结合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关理论,对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伍晓奕 《现代财经》2005,25(10):12-15
我国许多企业存在侵犯劳工权益问题,民工的工资公平感普遍很低。根据西方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不仅工资分配结果和分配过程会影响员工的公平感,而且管理人员对待员工的态度、信息交流也会极大地影响员工的工资公平感,进而影响他们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行为。企业提高民工工资公平感要根据民工的特点,从保障民工权益、善待民工入手。  相似文献   

13.
城乡收入差距、民工失业与中国犯罪率的上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1988—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后发现:首先,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省内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增加各省的犯罪率。其次,中国犯罪率的上升和"第五次犯罪高峰"的产生与城市登记失业率有关:一方面,它意味着民工失业率也可能在上升,城市居民和民工失业的增加都会直接推动犯罪率上升,而由于失业的民工缺乏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他们会更加脆弱并更容易走向犯罪,因此会更容易推动犯罪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城市失业率的上升还会推动地方政府采取更加歧视民工的就业政策来保护城市居民的就业,因而在犯罪率上升和犯罪高峰持续的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的解释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制定降低犯罪率的公共政策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广州外来民工边缘化的历史与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立建  甘巧林 《经济地理》2008,28(4):560-564
关于外来民工边缘化的原因,现有研究从社会学角度出发认为主要由城乡二元社会体制以及个人因素所致.文章以广州市1980至2004年中分行业人口与工资为基础资料,运用模型分析法分析发现,广州外来民工经历了从社会边缘化到经济边缘化的演变过程,主要原因在于其相对经济收入越来越低,与城市化经济门槛的差距越来越大.根源在于产业转移平民化导致广州竞争性行业长期以来低附加值、低工资,它在蓬勃发展的垄断性行业的压迫之下,逐步陷入边缘化状态,从而导致以此为主要就业场所的外来民工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入地区,如何用好管好外来民工,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限制其消极因素,达到既有利干当地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又能增加民工个人收入的最佳效果,这是当前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外来民工流入人数占漳州市各村  相似文献   

16.
抗战前期,为增强战斗力,国民政府急需征调大量民工赶筑国防工程。在特殊时局下,偏处西陲的四川成为抗日御侮的根据地。为调动应征民工的积极性,在民工待遇方面,当局政府制定并修正有关法规,主要表现在方价、工粮、伤病死亡抚恤费、工具用具费、工棚费。虽然规定的待遇在具体工程的发放中由于存在变通之举和现实问题民工实际上只得到了有限的实惠,但从总体上看,民工的待遇从制度上得到了规范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时人力资源的调配,从而为战争的胜利在后勤上提供了一定层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五民工作法”是尤溪县近年来农村社会治理实践中成功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工作方法,其核心在于群众,通过“民事民议、民事民筹、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评”,达到村级事务规范运转和创新管理的目的.本文旨在挖掘和总结“五民工作法”的丰富内涵,以提高村级事务群众参与水平,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在"民工荒"的新机遇中加快云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约有75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实现非农化转移。2004年出现的“民工荒”,为加快转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但是现有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和其他条件,与“民工荒”中表现出来的对民工条件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政府和农民自身,都需要抓住机遇,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升劳动力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黎小艳 《当代经济》2006,(12):18-20
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已是不争的事实,估计短期内仍将持续.要解决"民工荒"的问题,珠三角地区首先要加速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其二,提高民工工资待遇,维护民工合法权益;其三,要有制度创新,适度放宽珠三角地区的户口限制;其四,要充分促进本地人的就业,让当地自愿失业和半失业人员转变成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20.
来君  沈立翔 《经济论坛》2005,(18):12-18
自2004年春节过后,一直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供给的中国,令人意外地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民工荒”。据一些媒体报道,仅珠三角加工制造类企业的工人缺口就高达200万人,大量企业无法正常开工。同时数据显示,来浙江打工的民工数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0%~20%。这是20年来浙江城市民工第一次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然而,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深圳等使用民工较多的26个城市,企业雇用的农民工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今年全国外出务工农民有望超过一亿。那为什么还出现了“民工荒”呢?“民工荒”现象的出现究竟是一个偶然性的局部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还是预示了什么重大的经济发展途径的变化?其对策又将如何?本文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已有的对“民工荒”现象的原因解释和对策建议的基础上,一一论证不同的理论观点,然后结合具体的数据,提出对“民工荒”现象产生的原因的新认识——地区产业结构单调化和过度竞争,并进一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