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资与合作》2008,(1):82-83
在全球经济与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形势下,非化石、型可再生能源已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扶持,纷纷通过制定政策并出台法规,以政策支持、税贷优惠、费用补贴等形式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风电凭借技术较为成熟、最具商业化规模推广应用的两大比较优势而在可再生能源发展中脱颖而出。风电已成为目前市场最受关注的可再生能源,预计2010年前全球风电的总装机量将超越小水电而成为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2.
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发展迅速,但现有规模和发展速度仍不足以支持实现全球碳减排目标。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全球可再生能源供应链各环节供需不匹配问题日益突出,这增加了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的脆弱性及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不确定性。各国应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保障可再生能源供应链稳定。  相似文献   

3.
可再生能源理论上的天然优势,决定了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已是全球共识,其中税收优惠措施作为一个有效的措施在各国得到普遍实施.但是在我国,有关可再生能源税收优惠政策还存在诸多法律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不断创出新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完善投资,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以及投资主体几个方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做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史运杰 《云南金融》2012,(3X):87-87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的大背景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不断创出新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完善投资,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是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以及投资主体几个方面对我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情况做了具体分析,并给出了完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山西财税》2012,(3):25
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近日,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主要内容是:一、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筹集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包括国家财政公共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和依法向电力用户征收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其  相似文献   

7.
财经知识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十五”规划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建议。其基本含义是,在地区电力建设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需保持或占有一定的比例。使与配额比例相当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可在各地区(各电网)间交易,以解决地区间可再生能源资源的差异。国外的年度配额制度指供电商、消费每年必须消费一定额度的绿色电力,未能完成的必须向国家支付一定的费用。强制性年度配额制度的实施可保证绿色能源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强相关设备生产商和绿色能源生产厂商的投资和生产信心,调动相关技术开发的积极性,以便使绿色能源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全球能源问题日益凸现,风能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逐渐成为人们在寻求替代能源过程中的宠儿,风力发电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飞速发展。风电投资热情高涨,但同时应该看到风险问题也是风电项目投资运营过程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理财》2008,(12)
国际研究机构世界观察研究所近日发布的报告预言,中国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颖介绍,我国风电产业最近两年有突破性发展,连续两年增长速度超过100%。2007年新增风电装机328万千瓦,仅次于美国、西班牙。成为世界风电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截至去年底。累计安装风电机组6458台,装机589万千瓦。  相似文献   

10.
可再生能源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发展可再生能源行业是许多国家推进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公众逐渐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技术进步引导的可再生能源利用成本大幅下行,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最终成为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将是大势所趋。但气候变化同样会对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储量和利用率产生影响,从而增加可再生能源企业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这种风险能够通过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而传导至金融系统,对金融稳定和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可再生能源行业金融风险进行模拟分析,对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环境风险分析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