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白婧 《河北金融》2011,(1):17-19
本文通过运用2006年和2007年两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董事会规模、董事成员兼职情况、管理层持股以及独立董事比例等这几个维度,阐述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实证分析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通过研究表明,有效率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控制公司的代理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2.
审计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独立观察者,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独立审计师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基石.本文通过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内部审计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3.
王秀霞 《中国外资》2009,(16):71-72
审计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独立观察者,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独立审计师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基石。本文通过公司治理视角,分析了内部审计发展的障碍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丽  孟银银 《投资与合作》2011,(12):103-104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改进,正确认识并重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并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以促进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良性互动,是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对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了公司治理下内部审计的现状.最后针对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完善公司治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经济环境下,我国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何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研究的热门课题,内部审计已将公司治理纳入其重要实践范围。本文对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的现实问题做分析,就如何在公司治理领城恰当定位实现创新型内部审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2年4月向纽约证券交易所提交了题为《改善公司治理建议》的报告。报告指出,审计是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独立观察者,内部审计师、董事会、高层管理者与独立审计师是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的基石。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为改善公司治理提出以下建议:1.要求上市公司董事会公开披露组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8.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与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并非完全是其股权结构问题 ,而是与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 ,如股东缺位导致产权制度失灵、委托代理机制失灵、国有股不能流通导致股市机制对上市公司的竞争压力作用丧失等。要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 ,必须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
公司治理是确保公司内外利益相关者权力合理分配和有效制衡的一系列制度安排,而内部审计则是捍卫这些制度不可缺少的一种机制和手段。本文着重论述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公司治理的必然要求,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股权融资结构是指公司的全部股权融资额中,股权融资的来源以及各种来源的股权资金的比例关系,包括股东身份结构与股权比例结构两方面的内容。关于公司治理,从治理主体上划分,可分为股东价值观和利益相关者价值观两种观点。股东价值观认为公司治理的中心在于确保股东的利益,因而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绝对主导地位。利益相关者价值观认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包括股东在内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规定他们之间关系的制度安排。相比而言,利益相关者价值观点更为合理。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通过股东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与外部接管来实现。不同的股权融资结构决定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效率。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由于存在股权集中度过高、股东身份结构畸形、机构投资者发展滞后等一些缺陷,导致股权融资成为我国最廉价的融资方式,不但没有限制经营者对公司的控制,反而比债权融资更有利于经营者对公司的控制。为了发挥股权融资的治理效应,需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结构进行优化,其具体措施包括逐步减持国有股权,改革与完善国有股管理体制,适度发展国有法人相互持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探讨了公司治理与股利政策的关系,进而比较了中美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差异。通过比较美国与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不同,并且分析了中美股利政策差异的公司治理原因,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和股利政策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由于直接影响管理层的激励约束和风险偏好,因而与企业创新存在理论上的关联,但是否具有事实上的因果关系,却并未得到充分的实证研究。本文以200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基于PSM的研究设计,实证发现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从而符合激励效应假说。Heckman两阶段法等一系列检验结果也表明了该结论的稳健性。机制分析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引入,主要是通过风险承担渠道和管理效率渠道来影响企业创新。在考虑了制度环境的调节效应后,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当投资者保护程度较高、公司面临被诉风险较大时,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激励效果和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本研究提供了保险合约通过公司治理渠道影响企业创新的证据,表明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中仍然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对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结构对多元化投资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多元化程度显著负相关;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负相关,但不显著。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人数和两职合一状态与多元化投资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多元化程度显著正相关;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多元化程度相关性不显著;资产负债率与多元化程度正相关,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了中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评价系统,该系统侧重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评价。作者依据所构建的评价系统计算出了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评价指数,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自1999年以来,我国上市银行治理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但各银行间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从整体上而言,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较好,其中招商银行的治理水平居所有样本银行的首位;工、中、建三大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相对一般,但它们上市后公司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也表明其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已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治理状况则要好于三大商业银行,这对城市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独立审计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独立审计服务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作为审计服务购买方的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不是内生性的,而是来自于外界(例如,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债权银行或外部股东)的法定义务,被审计单位本身不存在对审计服务的需求。审计服务的真正需求者是被审计单位的外部利益关系人,例如:投资者、债权人、税务机关、政府采购机关、学者等等。审计服务是衡量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在多大程度上公允地、一致地披露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财务变动情况,审计服务通过诸如审计抽样等技术方法来检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与公认会计准则的符合程度来…  相似文献   

16.
兼并收购活动在公司 治理中的作用机制分析 一、公司接管市场与收购兼并活动 公司治理的内外部机制都是用于激励、监督管理者,甚至更换不合格的管理者。其中外部接管市场是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所谓接管市场(takeover market),又称公司控制权交易市场(market for corporate……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行为金融学视角出发,以2002~200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者过度自信这一心理因素对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影响,并检验了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对它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过度自信与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现有的公司治理机制并不能对这种非效率行为进行有效约束。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中国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也对如何完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tests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Australian best practice corporate governance recommendations is associated with financial performance measured by return on assets (ROA) and Tobin's Q. Results suggest that recommended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s relating to the adoption of board sub‐committees are sou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at enhance performance using the accounting measure ROA and the market‐based measure Tobin's Q. In contrast, the emphasis on board independence guidelines, specifically having outside independent directors,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ROA and Tobin's Q. However, there are conflicting significant results between the accounting and market measures for having a dual CEO/chairperson and board size.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documents that audit fees, and hence audit quality, and governance reflect two countervailing relations, namely, a fee increase because of exogenous changes in expected liability that require greater auditing and other mechanisms to attain better governance, and a fee reduction because auditors reduce the price of risk to reflect the benefits of better governance. The study period provides an interesting setting to test these relations because it covers the passage of the Sarbanes-Oxley legislation, which imposed a substantial cost on many companies to strengthen governance, including increased auditing and internal control spending. Yet, after controlling for such increased spending, our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better governance reduces the cost of auditing.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whether corporate governance characteristics, mandated by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Best-Practice Principles (CGBPP) for companies listed in Taiwan, are associated with earnings management. In particular, we examine whether the independence, financial expertise, and voluntary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hips (supervisorship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absolute value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independence of supervisors, the financial expertise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 and the voluntary formation of independent directorships (supervisorships) are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likeliho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These findings are stronger after the CGBPP was enacted, suggesting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GBPP has lowered the likelihood of earnings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