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止目前有关股权制衡体制对于公司治理效率影响的研究并不多见,且意见也并不统一.本文通过对日本东证一部上市的620家企业3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时间效果固定的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第二大股东持股比率的增加会显著改善公司治理效率,而第一大股东与第三大股东均不能有效改善公司治理效率.本文认为,降低资本市场交叉持股比率,增强第二大股东的监督能力是改善企业收益水平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韩两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政策的差异。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水平低于韩国公司;两国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都很高,但两国大股东对股利偏好明显不同,中国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率越高,则现金股利发放水平就越高,而韩国企业的分红水平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率没有明显的关系。这表明"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只有在特殊的制度安排下,才会导致现金股利变为大股东攫取上市公司利益的"隧道"。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动力与对第一大股东形成制衡能力两方面出发,研究基金持股行为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选取2014年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通过Tobin’s Q、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每股收益(EPS)相关指标,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估计,根据异方差检验结果,用GLS进行异方差的修正。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基金持股会影响公司的业绩,没有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业绩会显著低于有基金持股的公司;第二,基金持股对公司业绩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公司的业绩会随着基金持股比例的增加而提高;第三,基金持股比例越接近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会对第一大股东产生制衡的作用,这种制衡能力会促进上市公司的业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02-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考察了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制度成因,具体检查了第一大股东持股对资金占用程度(其他应收款)的影响其他应收款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第一大股东持股对其他应收款的影响.研究显示:当控股地位较弱时,第一大股东会减少对上市公司资金的无效占用;但是当控股地位较强时,第一大股东具有较强的动机和能力增加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并借此攫取私人利益.研究还发现,股权分置的改革强化了大股东的股权激励,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我国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成长机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对公司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随着公司成长机会的增加,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非国有法人股持股对公司绩效正向影响作用增强;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国有股持股比例、高管持股比例、资产负债率与长期负债资本比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不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变化而变化.文章研究对于流通服务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资本结构优化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作为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核心,大股东制衡机制对盈余管理和盈利质量存在重要影响.本文选择每股收益和主营业务利润率作为两类不同盈余指标的代表,以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研究发现:(1)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比例)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高,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低;(2)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对第一大股东(或前两大股东)的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上市公司每股收益越低,而主营业务利润率越高.这表明,不同的大股东对不同类型的盈余指标存在选择偏好:控股股东可能偏好市场和投资者反应程度较为显著,盈余管理空间较大且相对易于操纵的盈余指标;而与之相反,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大股东制衡度(或联合制衡度)越高,越有可能抵制控股股东的盈余管理或利润操纵行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股权结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长时期,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的持股份额与企业绩效呈负相关,股权制衡数量与企业绩效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成熟时期,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持股份额与企业绩效呈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数量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主发起行制度”下,村镇银行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的现实差异和既有研究不足,基于公司治理理论和博弈分析思路,引入拓展的纳什谈判模型,从谈判优势和控制权收益相结合的视角,构建解释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形成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而运用中国865家村镇银行的数据,实证检验理论模型推论与假说发现:村镇银行创立阶段,大股东具有利用谈判优势,提高初始持股比例的倾向;控制权收益增加,对其具有抑制作用,且大股东谈判优势越强,这种抑制作用越明显,但并不会改变大股东追求较高初始持股比例的基本趋势.然而,从村镇银行发展角度出发,大股东应降低初始持股比例,尤其是在控制权收益较高、谈判优势较低情况下,更应如此,至少不应超出其所拥有的谈判优势.本文不仅直接支持了调低村镇银行大股东初始持股比例的政策,提出了完善我国村镇银行股权结构的对策建议,而且创新了公司股权结构形成机制研究视角,完善和深化了既有研究.  相似文献   

9.
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效应——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763家上市公司2003年的横截面数据为样本,通过考察公司绩效与第二大股东持股之间的经验关系,考察了第二大股东持股的治理功能。通过结合上市公司数据建立一个多元模型来说明第二大股东是如何监督第一大股东、影响公司价值的。研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存在没有显示出积极的治理激励功能及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激励作用;在我国目前的制度背景下,相对控股是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检查了现金股利(现金股利发放率)和股权结构(第一大股东持股)之间的实证关系,考察了企业行业属性和成长性机会对股利政策股权效应的影响程度.作者发现,第一大股东具有发放现金股利的显著激励,行业属性只会对这种分配激励施加微弱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财富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改革是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本文具体讨论股权分置改革的财富创造效应,以及财富在不同主体间的再分配效应.46家试点上市公司的实证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股权分置改革过程能够创造财富,非流通股东的收益明显高于流通股东的收益,且流通股的超常收益与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负相关,说明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非流通股东,尤其是绝对优势的大股东处于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与股权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存在大股东利用现金股利政策来套取现金现象,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引入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对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股利进行相关性、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公司未来成长性与现金股利均有正相关关系,其关系有利于遏制现金股利的"隧道效应",从而减小大股东操控低股利政策对小股东的侵害.  相似文献   

13.
饶育蕾  曾阳 《商场现代化》2005,(27):237-238
该文以2001~2003年835家非金融性A股公司为样本,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第一大股权持股主体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大股东四个方面实证研究了大股东和公司绩效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2)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境外社会法人和流通股股东时的公司绩效优于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的公司绩效;(3)当第一大股东性质不同时,大股东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规律性,即当第一大股东是国家时,国有股持股主体的影响最为显著,当第一大股东是境内社会法人时,持股比例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股权集中度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关系问题一直占据着学术研究的前沿领域。本文首先对股权集中度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继而以沪深300市场中随机选取部分A股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公司绩效指标,通过Eviews回归分析考察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经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反向影响公司绩效;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第二大股东持股比的自然对数正向影响公司绩效。本文最后结合公司实际运行机制对结论作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资本市场为研究背景,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年至2009年四年为样本,对股权结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股改后国家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高管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不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其他股东受第一大股东影响较深,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黎佑敏 《现代商业》2012,(26):93-95
本文以2007-2010年上市ST公司数据为基础,运用失败企业理论研究了大股东利益侵占的后果和成因。文章从其他应收款的角度考察了资金侵占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对其他应收款的影响。研究发现:1)其他应收款余额对公司经营绩效具有较强的负面影响。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会较大程度地对公司进行资金侵占;而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他们会相应地减少对公司的资金侵占的程度。(3)股权制衡对大股东的资金侵占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15~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资金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效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高管持股比例低、两职分离时保险资金持股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作用更加突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保险资金持股通过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保险资金持股上市公司,提高企业创新效率,实现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2004-2006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经营者控制权收益现状及其激励效果,并与货币报酬激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控制权收益是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收益的主要来源,占经营者总收益的90%以上;控制权收益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地区特征,并受企业规模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但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效果不如货币报酬;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收益和货币报酬的激励效果均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截面数据,应用一系列OLS回归对公司治理结构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检验.本文提供的经验证据表明,管理者持股与代理成本不成显著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与代理成本正相关;少数大股东联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代理成本;代理成本随着股东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董事会规模与代理成本正相关;独立董事和债务融资不能有效地控制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20.
一、河北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1.股权高度集中。截止到2004年底,河北省在沪、深两市上市的35家公司,从第一大、第二大、前五大、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分布情况看,第一大股东平均持股达49.61%,前五大股东的平均持股达65.77%,前十大股东的平均持股达67.33%。可见河北省上市公司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一股独大”的现象,股权高度集中。2.国有股比例过大。根据2004年12月31日的股东资料显示,河北省第一大股东为国有股的有30家,占公司总数的85.71%,因此,在河北省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中国家股占绝对多数,相当部分法人股也是由国家控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