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无限拓展的新空间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符合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高校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思政教学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者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创设思政课多种实践教学VR场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是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党建工作为中心引领思政教育工作,将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工作紧密相连,将党的思想优势转化为高校思政育人的培养优势。基于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现状,论述时代背景下红色基层党建工作和高校思政工作之间的问题,分析红色党建引领下高校思政工作实践路径的创新研究,探讨党建对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于高校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从优化高校思政工作的角度,指出优化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和必要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高校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作为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础,思政教材改革是创新与优化思政课建设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助力。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聚焦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政教材改革的历程,分析高校思政教材改革的成功经验,旨在为高校思政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力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坚持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受到自身特殊性的影响,应该将美育融入其中,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在当前教学工作中,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表现出独特的教育意义,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质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但是受到学生思想开放以及教学内容的影响,课程思政建设难度较大,如何开展更为有效的思政教育,成为了教学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此,从课程思政背景出发,利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特殊性,通过积极开展课程思政内容重构,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发挥出美育在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水平提升中的作用,达成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机构,之所以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就是为了可以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起来正确的三观.如果想要让思政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要将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依据,如果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的话,思政教育工作自然也没有办法顺利开展,因此思政教育工作的结果没有办法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在高校从事思政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年轻化,随着教师队伍日渐年轻的趋势,那么如何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思政工作能力,也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怎样引导学生,以及建设高校文化,也将是不可或缺的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打造“大思政”的工作格局。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当前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音乐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音乐课程教学与思政理念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能够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音乐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思政素养和民族音乐自信心,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9.
高校通过思政课能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思政课成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载体,高校在抓好专业建设的同时,通过打好思政教育建功战役,为党和国家育人育才。有鉴于此,在认清高校思政课效力内涵的基础上,洞悉高校思政课效力现状,提出提升高校思政课效力的具体路径,旨在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红色基因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价值,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及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化自信维度下,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还存在教育力度不足、传承方法单一的问题,高校应提升红色基因认知、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及延伸思政教育载体,彰显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良好运用与融入。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网络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作出分析,并提出了在网络背景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对策,起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程,使得思政教育功能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各大高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沈娟  谭根稳 《当代经济》2008,(7):124-125
高度重视并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而解决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职责应由高校思政辅导员承担。开展相关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辅导员心理扶贫目标管理机制.为思政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并培养其素质和能力。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心理和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心理和谐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新的启示,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应明确思政工作和心理和谐教育的密切关系,把握思政工作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4.
全面推进“大思政”格局建构是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着重阐述的重要思想,也是促进高校思政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高校应从组织格局、工作格局、生态格局出发,通过多主体参与、多形式呈现、多维度耦合的“大思政”格局建构路径,汇聚多方合力,促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过程中,除关注学生的技术能力培养外,还需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建设。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有赖于思政教学人员和高校辅导员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尚存在相关工作人员素养不高和权责不清的问题,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设。为此,需要相关机构和有关人员从问题出发,以夯实协同育人内核基础和完善协同育人运行调节为主要措施,完成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建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工作实效。  相似文献   

16.
隐性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新、快、准、活、广"为特点的新媒体,给高校思政隐性教育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发挥新媒体的优势,探索隐性教育新途径,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生动起来,达到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不断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也收获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分析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的应用现状,探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策略,积极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18.
贾亚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63-264,322
微博有着以往各类网络应用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如果能将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切合,创建“微博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数字技术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向智能化转型,二者融合正处于起步阶段,取得显著效果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数字技术的融入由内到外重构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深化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赋予思政课教学改革新动能。在思政课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也获得最大限度发挥思政课功能的丰富经验与全新途径,需要用辩证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发展性思维将二者的交融引向深处、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