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斯宾诺莎是十七世纪荷兰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中的重要人物.他认为哲学的目的是证实思想的真理性并获得自由,并认为哲学的目的是求得人的最高的善和最高的幸福.斯宾诺莎还认为,整个哲学体系是一个由最高存在范畴开始按照逻辑规则推出一切其它观念的演绎系统,他认为身体与心灵既是彼此独立的,又是先验地或内在地协调一致的,斯宾诺莎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意志与理智是同一的.斯宾诺莎这些著名的哲学思想,对后世起着不可动摇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林蓉 《时代经贸》2014,(6):216-219
斯宾塞,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斯宾塞认为科学与哲学能够支持并促进了个人主义和社会进步。斯宾塞认为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力的恒久性规律”。斯宾塞认为社会和生物体一样,是一个有机体。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与生物进化一样都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普遍规律。斯宾塞认为实在是不可知而必须存在着。斯宾塞认为一切物质运动及其时间、空间都可归结为“力”,它们都是“力的经验的派生物”,因而“力”是“一切终点的终点”。斯宾塞认为我们能够知道的仅仅是这种外部实在的存在,而不是实在本身,外部实在是不可否认的,但它也是不可认识的。斯宾塞认为知识在另外一些意义上的相对性更加重要。斯宾塞非常强调人类大脑对知识的重要性,把它当作知识的必要前提。斯宾塞认为知识是相对的是因为它无论在其内容方面,还是在形式方面,都是有限的。斯宾塞认为知识只能是对相对的东西的知识。斯宾塞认为知识与其对象之间的符合是它们的关系问的符合,而不是它们的本性问的符合。斯宾塞认为形而上学总是要追求关于实在的绝对知识,追求科学的终极观念,其结果都是失败的,因为,这是在追求一种不可知的东西。斯宾塞认为我们的理智不可能认识实在是一回事,相信现象背后有一个实在又是一回事。斯宾塞认为哲学是最高等级的概括知识。斯宾塞认为科学和哲学均以现象为研究对象,即都是研究有限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和可分类的东西。斯宾塞认为物质、运动、空间、时间等概念没有实在性,只是现象范围的概念。斯宾塞认为哲学之为统一的知识是最一般的知识,是对知识作最广泛,最深刻的概括。斯宾塞认为哲学概括的是最一般真理的任务,是存在着一种在一切思维中都包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定,这些概念和假定乃是“未被承认的主张”或“默认的假定。”斯宾塞在论证了哲学乃是借助于“基本直觉。而获得的最高等级的概括的真理后,他还叙述了他所发现的最高真理的内容。斯宾塞认为知识的整体形成一个金子塔武的结构,其底层是描述各种现象的不统一的经验知识,在此之上才是科学知识。斯宾塞认为本能、直觉和理智之间有连续性。斯宾塞认为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就像所有其他观念一样,也产生于经验的重复。斯宾塞把科学看成一个统一整体。斯宾塞认为。科学可以被描述为与蒙味人拥有的不确定知识相对立的确定的知识。斯宾塞反对国家干预,反对以国家干预为理论基础的军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信市场调节。斯宾塞把哲学视为具体科学的基本原理的总结,是取代中世纪“神学大全。的“科学大全”。斯宾塞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结构和功能的学问。斯宾塞详细地比较了动物有机体和人类社会。他发现二者当中都有调节、维持和循环分配三个系统。斯宾塞把自由竞争看作对人们自主素质的激发和锻炼。斯宾塞。终身狂热地仇恨国家权力”,他认为最好的政府是统治最少的政府。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标志是,制约政府权力,增进个人自由。斯宾塞认为自由才是正义,他的正义观念是以自由思想为核心,由“利己”和“利他”二个要素构成。斯宾塞一贯重视人们的利益和幸福在近与远、小与大的上的差别。斯宾塞的这些哲学思想和社会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罗蒂以他的“后哲学文化”理论而闻名遐迩。相对而言,“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才是他的新实用主义理论的目的所在。本文从“后哲学文化”的理论前提、特征描述等方面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他的“后哲学文化”的理论框架,认为罗蒂的“后哲学文化”的设计既有其时代眼光,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4.
林蓉 《时代经贸》2013,(22):268-269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伏尔泰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证实宇宙是一絮巨大的机器。他认为宇宙这架无比奇妙的机器也就需要极好的机器匠才能把它制造出来,这个机器匠就是上帝。但对于上帝的属性和本质,伏尔泰说:。我是生成不能理解它们的。”所以,伏尔豢认为“上帝”并不是天主教所崇拜的那个偶像,而是机械主义必然导致的结果。伏尔泰根本否定道德原则的存在,是自然神论形态的唯物主义,伏尔泰是道德相对主义者,但他反对极端的道德相对主义。他一方面承认遭德的多元化有其合理性,但男一方面,他认为有些道德观念却应该具有瞢世的价值。伏尔豢认为宗教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的主要敌人,阻碍文明进步,是最大的社会祸害。伏尔泰的哲学思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他的《哲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在伏尔泰的哲学里我们还可以领略到它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关系。到18世纪时,在启蒙思想家们的极力倡导下,欧洲掀起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国文化热。伏尔泰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推崇至极,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道德体系充满敬佩,他认为,中国人的理性的道德和基督教的道德有本质的差别,是欧洲人所应追随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观     
环境哲学是研究和修养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其思想特性是“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是我国生态伦理学构建的哲学基础。环境哲学是以人与环境关系为中心的基本的世界观,是研究和修养天人合一精神境界的学问。环境哲学的环境观认为,构成宇宙全体的万事万物均为天人合一体;环境科学的环境观认为,环境是人之外的周围事物,天人是二分的。没有环境哲学的环境观,环境科学是盲目的;没有环境科学的环境观,环境哲学是空洞的。环境哲学使人修养对待环境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的内容就是天人合一。环境的本体是天…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是他在论证理性在情感控制上,特别是理性在道德中的重要性中体现出来的。他的利益观既不是大众所理解的纯利己主义的自私自利,也不是纯粹道义性的利他主义。斯宾诺莎的利益观有着复杂的伦理思考和深刻的伦理意义。对其利益观的考察有助于我们获得完善人格的力量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从自由到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罗尔斯把正义视为现代政治哲学的主题,并提出”正义总是意味着平等”,这意味着他将政治哲学的主题由自由变为平等。罗尔斯认为,自由和平等的价值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没有平等的自由是形式的。罗尔斯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完成了西方政治哲学主题的转换。  相似文献   

8.
西美尔的社会思想是从社会分工开始的。他的巨著《货币哲学》正是在这种社会分工论的文化哲学基础上对现代生活的碎片化过程做了详细的分析。并认为现代性中日渐加剧的生命本身的碎片化,并非是人的伊甸园面目的历史扭曲,而是人的生存在体性悲剧的历史片断。作者选择了“金钱”、“性别”、“生活感觉”三个片断对西美尔的社会哲学思想作了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费尔巴哈的人本主叉对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形成起了巨大的作用。以至于有人认为青年马克思的人本思想就是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翻版。通过解读马克思“受费尔巴哈影响最多的”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的人本思想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存在着质的区别,马克思在继承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他的扬弃和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在今日美国的哲学舞台上,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无疑是颗耀眼的明星.他视野广阔而又深远,运思细致而又深入,从精神哲学到语言哲学,从认识论到伦理学,从数理逻辑到犹太宗教等等,无不在其鸟瞰之下;而思考的新颖独特及善于解决理论难题也早已使他蜚声美英哲学界.德国著名哲学家施太格穆勒曾对普特南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指普特南——引者注)也许是当代唯一具有‘纵观全局’能力的哲学家”,“15年来,每当英语国家,尤其是美国举行规模较大的哲学会议,普特南几乎总是主要报告人之一,而且大多数与会者又几乎毫无异议地认为:普特南的报告属于最有趣和最优秀的报告.”施氏甚至将普特南与年长他近20岁的当代美国最富盛名的哲学家奎因(W.V.O.Quine)相提并论,认为两人“已齐名多年”.早年的普特南曾受业于赖欣巴哈和奎因,有“分析哲学鬼才”的绰号,和奎因一样,他由数理逻辑而入哲学殿堂.当年(1963年),一位德国哲学家在听了普特南的演讲后曾感叹地说:“把一个纯粹的数学家请到哲学讲坛上来,这种事情只会在美国发生.”然而,这位德国同行绝不会想到,普特南不仅  相似文献   

11.
《时代经贸》2013,(17):62-63
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联赛中,一个人能够管理并执教一支冠军球队长达27年,他的经验是什么?阿历克斯·弗格森爵士离开了带给他荣耀、权威的曼联队,所有人都争先恐后地对他所取得的成功表达了敬意。显然,他的经验不应该仅仅限于足球圈,无论是他漫长的在任时间,还是他选择卸任的方式,对商业社会都有着更广泛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这种哲学思考在他的湘西题材小说里尤其显得突出。他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湘西澄彻的自然境地中、在没有被现代生活所玷污的心灵中,找到了他的精神家园。他以美、善为主体的审美选择来创作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并以之来构建理想人生。他的湘西题材小说往往能够再现生命所带来的美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他又不断地对哲学与审美进行超越。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任何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的,而是曲折前进的。而梁启超正是以此辩证法思想作为根基,形成的他的历史进化论。他认为,进化是宇宙的普遍规律,历史的进化是有规律的,是走着近似螺旋线的曲折道路,有竞争才有进步,有破坏才有进步。他的这些观点包含了历史的辩证法,是比较深刻的。拟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挖掘其思想蕴含的历史辩证法,并用其一分为二的方法,站在历史主义的高度,客观公正地评判梁启超的历史进化论。  相似文献   

14.
● 任何市场经济学研究,都不能不内在地包含着哲学内容。 ● 本文对“二战”以来国内外市场经济哲学研究的情况,进行了鸟瞰式的回顾,如西方经济学界关于经济哲学的四次大论战。 ● 我国市场经济哲学研究略述 ● 作者寄希望于厉以宁教授勇敢吸收西方经济学长处,与中国儒家传统对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体系。 ● 文章认为,极力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而被称为“吴市场”的吴敬琏研究员,看来是更多地通由兰格——布鲁斯——科尔内——锡克——卡莱斯基等人摸到了新古典主义那里……作者认为,吴研究员似应更注意自己学术建树的文化内容。 ● 与其他经济学家相比。作者认为,林子力研究员的理论是最具人道主义哲学韵味的。作者说:“在某种程度上,我以为林先生的研究内容实际真接就是有当代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哲学。不过,我以为林先生不妨多注目一下当代国内外中国哲学史,特别是“新儒家”的成果,以期使自己的哲学少一些玄想成份,更富于东方色彩。 ● 作者认为,著名青年经济学家樊纲的《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则可与台湾郭婉容女士的《总体经济学》形成公私对称,在哲学上也颇惹眼。  相似文献   

15.
林蓉 《时代经贸》2013,(4):170-171
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怀疑论为特色的哲学体系,他把被理性证实的真理称之为“有关观念关系的东西’,休谟只承认感觉经验的存在,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但他的不可知论并没有彻底否定人类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只是为人类认识划出了界限。“印象”和“观念。是休谟哲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概念。休谟哲学对后世起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现代西方哲学中各种非理性主义起着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的中西文化观主要体现在他参与五四时期至20年代的那场中西文化论战的一系列文章中,他论战的主要对象是当时的东方文化派。东方文化派的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和梁漱溟,他们的《欧洲心影录》(1920年)和《东西文化及其哲学》(1922年)先后发表,当时只有27岁的梁漱溟影响尤大,他认为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中西文化差异不是时间上的差异而是性质上的差异。文化就是表现为人的各种意念欲望方式,人们满足欲望和意念的不同方式构成了不同的三种文化:意欲向前的西方人的文化,意欲适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意欲向后的印度人的文化。他认为当时世界发展已转入第二阶段即中国人的方式,“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瞿秋白1923年初从苏俄回国,面对国内复古倒退思潮的泛滥,立即投入了论战。他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武器发表了《东方文化与世界革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等几篇重要文章,代表了当时马克思主义者对文化的看法,将论战提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整合、重建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的形而上学系统为已任.本文认为,为克服反柏拉图主义的话语,必须以“知识型的总体筹划”这一形而上学旨趣为出发点,构造当代知识系统的“道统”——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系统.这就需要重新返回二人原初意义上的“人的哲学”,即关于最高善和合乎最高善的思辨的生活和理论哲学,否则,形而上学、存在论乃至一切知识体系的话语都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林蓉 《时代经贸》2014,(4):301-303
费希特,德国哲学家、爱国主义者。费希特认为,唯一真正的哲学是以主体意识为基点来解释世界的唯心主义。费希特认为认识虽然发生于自我受非我的限制,但自我的受动只是部分的,而且自我受动干非我本是自我所设定的,所以自我在认识中始终保持着不同程度的能动性。费希特认为“那种生动的、和发挥作用的道德秩序本身就是上帝”,他在作出这种断言的同时,既反对给上帝附加人格和意识的谓词,也反对把上帝当作一种实体。费希特认为,道德规定具有直接的确实性,把上帝与道德秩序等量齐观的时候,他的这个上帝就与道德法则密切而不可分。费希特提出“无限自我”是全体存在的总根源、总基础。费希特认为“我察觉我自己”的反思中,我们会发现认识的对象不过就是认识的主体,而主体除了行动之外别无所有。费希特认为将表象与物自体分离开来的体系将不可避免地导向一种怀疑主义。费希特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概念是“自我”,费希特认为,“自我”既是理性又是意识,既是认识也是行动,是创造世界的意识活动,整个世界都是从“自我”中引伸出来的。费希特认为,哲学的任务是说明一切经验的根据。费希特认为,认识中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物,一个是意识。费希特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之间的分歧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素质或人格的问题。费希特认为,意识的本原行动就是自我设定自身,而这个原始活动本身乃是意识之根据,自我要设定自身存在,必须认识它自身肯定自身的活动。费希特认为,自我的限制行动,并不是跟随在对设行动之后,也不是先于对设行动之前,而是“直接就在对设或反设行动之中并且是与它一起发生的;两者是同一回事,只在反思中才被分别开来。费希特认为,从实质上看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来源于作为认识主体的自我,认识对象是认识主体、想象的产物,自我并不是物。费希特认为自我和非我在思想中应该呈现为互相规定的而又是互相被规定的,两者的最后关系可用“交互的主动与被动”这一新的综合概念来表示。费希特认为,通过实践自我的活动,才建立起了一切实在的世界。费希特哲学思想对当时和后世起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哲学理性的定位要由抽象的理性王国向生活世界下移,而回归生活世界,就是回归文化;这种“回归”体现了哲学与人的生存的关系的自觉,体现了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分工”、消灭精神生产和物资生产的分裂的基本思想。 在人类精神生产领域中,哲学几乎是最古老的学科门类。然而,在研究域界上,哲学却往往比其他具体的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更难厘定,哲学研究常常一次又一次地回到研究对象、基本定位、研究范式、基本形态等元问题。但这决不是哲学的弱点或不成熟性,而是哲学特有的存在方式,它深刻地揭示了哲学与人本身的本质性关联…  相似文献   

20.
休谟的人性科学的第一原则是:我们的一切简单观念或是间接地或是直接地从它们相应的印象得来。即,我们的印象是我们的观念的原因。他认为,他的这个原则可以清除关于先天观念的争论。休谟为他自己的哲学设定了边界,他讨论问题是基于自己的前提的。一切不在此范围的问题都是伪问题。因此,我们说休谟的哲学是活动在他所限定的界限之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