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中村”问题是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忽视的问题.“城中村”改造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是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政府以及全社会都必须面对.因“城中村”改造引发的征地使得失地农民的数量骤然上升,他们的权益受到损害.本文通过对农民权益保护较为成功的模式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其他城市带来些许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中村问题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凸现的一个难点问题。城中村产生和存续的经济原因在村外,城中村经济组织形式的顺利转型是改造的关键,城中村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是其出路所在,村民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解决是改造的内在需求。城中村改造应该构建“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博弈均衡格局,逐渐实现城中村经济形态从“外生型”到“内生型”的转型,对村委会和村民提供智力支持和教育补偿,合理安置外来人口的居住问题,妥善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3.
王冠中 《经济师》2008,(8):30-30
文章试图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城中村改造进程中三个主体的博弈分析,论述城中村村民在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提高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自主改造,放眼全局,促使三方博弈最终达到均衡,以求城中村改造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中村”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韩潮峰 《经济师》2004,(1):271-272
文章通过对我国“城中村”历史和现实的评估 ,提出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思路 ,这对于国家和各级城市政府综合治理改造“城中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朱世权 《经济师》2009,(8):263-263,265
文章阐述“城中村”改造在“扩内需”中的主要作用,分析介绍杭州“城中村”改造对“扩内需”的贡献,提出加快“城中村”改造扩大内需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晓霞 《经济师》2009,(8):254-255
继《太原市人民政府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政发[2004]29号)下发之后,太原市首批21个及后来更多的城中村并八了有序的改造轨道。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今天,如何在保证最大利益的情况下.有效地对改造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节约社会财富成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中的焦点。文章借鉴深圳、金华等城市改造城中村的经验,为太原市城中村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柳钦 《经济前沿》2008,(11):26-29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8.
张汝飞 《经济师》2007,(5):273-274
城市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政府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所出现的特有现象,政府能否成功解决好“城中村”改造问题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能否顺利发展。文章首先介绍了政府在城市化中的作用,进而结合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情况指出了政府所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问题的成因并给予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苓霞  王彦勋 《经济论坛》2004,(17):145-14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即“城中村”的改造问题。在改造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韦芳  赵之友 《经济论坛》2006,(16):26-27
“城中村”是指伴随城市郊区化、产业分散化以及乡村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为城建用地所包围或纳入城建用地范围的原有农村聚落。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中村”的改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贵阳市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中心城区或城区边缘形成的一个个所谓“城中村”,已严重影响到贵阳城市功能的发挥、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对“城中村”的改造势在必行。一、贵阳市“城中村”现状及类型在贵阳市城市总体确定的49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范围内,共包含行政村78个,贵阳市“十一五”期间列入改造的行政村有29…  相似文献   

11.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着重解决好现有“三个一亿人”问题,其中包括改造约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城中村”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产物。对“城中村”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关于“城中村”问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其实行改造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文通过对石家庄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展开广泛的探讨,提出“政府引导+村集体入股+开发商投资”的改造模式,并结合实际情况与现行模式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式能促进“政府、村集体、开发商”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保证各个改造主体的利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更好地推动“城中村”改造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和地区规模的激剧扩大,原城乡结合部的村落都己置身于中心城区的闹市之中,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管理体制不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环境卫生恶劣等现象己成为“城中村”的显著特征。为此,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2004年度的“两会”上通过建议案原案、提案等渠道,呼吁政府尽快摘除‘城中村’这颗城市“毒瘤”。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就此郑重表态:今年政府将像“禁麻”那样,妥善改造“城中村”。 这一举措无疑为早己想发展村经济、改革村组织的武汉市江汉区姑嫂树村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村党总支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两委会”)对此非常自信:政府开展“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规范化,将会使姑嫂树村实现2004年经济的一次大飞跃。  相似文献   

14.
唐宝珍 《经济师》2006,(8):61-62
文章从“城中村”的具体情况出发,从政策和经济两个方面来探讨“城中村”出现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城中村”改造时前期、中期和后期应该采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孟祥林 《发展研究》2012,(6):101-106
城中村越来越成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议题,城中村改造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讨论城中村与建成区有效融合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城中村是在历史条件下土地集体产权制度设计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城中村诸多社会问题,二元社区的独特城市现象使得城中村改造的困难升级。城中村改造不仅是景观的改造问题,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至少不能降低前提下的城中村改造才能使城市底层的百娃自愿加入到城中村改造的队伍中来,城中村改造、城市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才能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城中村”的问题及改造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鹏 《生产力研究》2005,(3):152-153,162
“城中村”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后,已经形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但改造“城中村”的思路,一直停留在征购土地、拆迁补偿之中,本文提出了:行政管理社区化、经济管理企业化、个人私产法制化的营造新体制、培育新机制、走适合各自特点的改造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出现了大量的"城中村"。通过分析"城中村"的亚文化特性,并以济南市为例阐述其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指出"城中村"是中国特有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城乡二元化的产物。传统的"城中村"物质形态改造并不能解决"城中村"的问题,"城中村"的城市化是经济、社会、文化、景观等多元转变的综合过程,必须提出基于文化融合的"城中村"改造路径,以推进"城中村"的健康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改造“城中村”的呼声和行动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热浪。但“城中村”这道城市中特殊的风景线依然站立。从城中村存在的现状入手,结合生态文明对城中村建设、发展等方面的新要求,寻求一条适应城中村建设和发展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以城中村为典型代表的郊区土地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焦点问题。在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大背景下,城中村建设用地要入市流转必须先经过征收转为国有土地,各地普遍面临矛盾尖锐的城中村问题。本文从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宏观视角出发,探索城中村的治理困局,较全面地评析既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揭示地方政府普遍存在的治理误区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最后提出了破解城中村困局的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0.
《经济师》2016,(1)
"城中村"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与城市化进程、"城中村"村民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息息相关。文章结合亲贤村的基本情况及城中村改造进展情况,分析了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