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2005年-2014年甘肃省14个地州市面板数据,对帕加诺模型作适当变换后,建立随机效应变截距模型,分析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金融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村边际资本生产率、农村储蓄率和农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农村储蓄率、农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率、农村边际资本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一、开展消费信贷的重大现实意义(一)引导巨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有力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的储蓄率始终居高不下,使得当年新创造的GDP中相当部分以居民储蓄形式存进了银行,导致边际储蓄率日益高企,边际消费倾向呈递减态势。因此,启动消费信贷,利用银行信贷手段激活居民消费、促进消费品和劳务需求增长是经济相对过剩时期刻不容缓的金融政策调控方法。通过消费信贷架起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在疏导巨额储蓄适当向消费领域分流的同时,解决现实购买力与消费需求不匹配的矛盾,促进社会远期购买力转化为即期购买力,以化解当前生…  相似文献   

3.
怎样看待我国的高储蓄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蓄是经济增长的苇要源泉.一个高速增长的经济必须有高储蓄率的支撑.本文通过对工业化进程中有关国家储蓄率的时序数据和结构变动的比较研究,发现储蓄率的提高是经济阶段演进的必然现象,是经济增长过程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的高储蓄率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我国加快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高储蓄率为我国加快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提供了大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本文选取人口结构、宏观经济因素和经济增长三方面的变量对我国高储蓄率的成因进行探究.通过协整理论的EG两步法否定了储蓄率和存款利率、城市化率存在协整关系,得出宏观经济因素对我国高储蓄率不具有解释作用的结论.通过将人口结构变量、经济增长变量联合对储蓄率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变量对储蓄率的解释作用并不显著,人口结构变量显著影响储蓄率,从而得出我国储蓄率长期趋势主要受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的结论.这一发现对我国未来人口政策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在目前,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改善时间较长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储蓄存款增速,高的储蓄率,高的储蓄投资转化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高的储蓄率,低的储蓄投资转化率,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目前,在我国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低下,且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改善的前提下,降低储蓄率,扩大需求是短期内发挥我国经济增长潜能的一个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帕加诺AK内生增长理论模型,利用安徽省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建立VEC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安徽省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相关率(FIR)、农村资本边际生产率与农村经济增长呈现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而储蓄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反向关系;此外,变量之间短期动态关系与长期均衡关系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引入预期寿命,验证预期寿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通过数理推导证明在索罗经济增长模型中储蓄率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然后以居民储蓄率为切入点,探究预期寿命是否会通过影响居民储蓄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最后在实证分析中,得出预期寿命对中国居民储蓄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预期寿命延长一年,将会促进中国居民储蓄提高约0.289个百分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了13%。以上内容为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20,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杨天宇  朱光 《金融研究》2015,485(11):21-39
资金流量表数据表明,劳动报酬上涨对2008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据此提出了解释国民储蓄率演变趋势的劳动报酬假说,认为2008年以来的国民储蓄率持续下降是居民劳动报酬上涨推动的。具体来说,居民劳动报酬上涨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增强了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造成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劳动报酬上涨导致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企业储蓄率下降;而企业支付劳动报酬占比上升又导致政府增加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支出,政府可支配收入比重和政府储蓄倾向下降,进而使得政府储蓄率下降。基于2008—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上述假说。基于本文的理论假说和经验证据,我国国民储蓄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为了对冲储蓄率下降带来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需要由投资驱动型转变为消费驱动型,当前稳增长政策的着力点需要由投资数量转变为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的储蓄率究竟有多高?储蓄率是反映一国储蓄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论,储蓄依存于收入并与之同向变动,收入愈多,储蓄愈多,储蓄率也可能愈高。我国1978年以前的储蓄率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储蓄率也很快上升。但究竟升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世界高储蓄水平的国家之列,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日本。依据是,世界银行出版的《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说,1983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1%,而同期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为30%,并且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蓄率因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介绍新金融的概念,接着阐述和梳理新金融的理论发展历程,然后通过分析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引入新金融的内生增长模型来说明新金融和实体经济的紧密联系,新金融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资本的边际生产率E或私人储蓄率s来影响经济增长率g。本文以中国为例,采用Granger分解检验方法就新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以及具体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新金融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也影响金融深化的存量指标和价格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储蓄率是个十分重要的变量,它的增长变化直接决定着一国国民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目前,中国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而国民经济总体的储蓄率近年来都处于较高水平,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一国工业化的推进,储蓄率将逐步下降,因此储蓄率高居不下是不现实的。我国储蓄率常年位居高水平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运用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重点从储蓄率和投资率的关系、各部门储蓄率对总储蓄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  相似文献   

15.
如何应对高储蓄率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7年的数据,以相同性别、同一年龄段中社区其他家庭平均的金融素养为工具变量,论文探讨了金融素养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储蓄动机越弱,金融素养的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储蓄率;金融素养对低储蓄率家庭的边际影响要高于高储蓄率家庭。异质性分析显示,对于农村、已婚家庭而言,金融素养对家庭储蓄的影响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素养通过家庭财富和家庭消费对家庭储蓄率产生影响。论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中国储蓄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纵向来看,我国的消费率持续下降,储蓄率和投资率逐年上升,横向来看,无论是和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我国储蓄率均表现出“水平高,增速高”的双高特征。从消费的内部结构来看,我国消费体现出“两快两慢”不平衡的特征:政府消费增长快,居民消费增长慢,城镇居民消费增长快,农村居民消费增长慢。  相似文献   

17.
(一)正面效应 1.分流了储蓄存款,减少了集中支付的风险.我国是高储蓄率国家,居民储蓄存款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6%,居民购买基金可拓展居民投资渠道,适度分流一部分储蓄存款.目前我国消费率过低、储蓄率过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购买基金也是一种投资,有利于扩大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的众多影响因素中,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储蓄率受到最多关注.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高储蓄率对经济的影响争议较大,城镇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程度也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着重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率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负相关,其中消费不足导致储蓄资金难以转化为有效投资,是储蓄率负相关的主要成因;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较大,而储蓄率对经济增长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加快城镇化进程不仅利于总体生产效率提高,更能有效促进经济转型拉动消费需求;不同地区存在差异的经济基数,具体可反映为非市场规律下的政府补贴等,经济发达地区市场经济有效发挥了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对经济落后地区的补贴政策已产生效果,具备经济追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口结构与储蓄率:基于内生人口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内生人口结构视角下研究了少儿抚养比、老人抚养比对储蓄率的影响。我们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检验了抚养比、储蓄率和人均实际GDP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少儿和老人抚养比与储蓄率都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导致少儿抚养比下降的幅度远高于老人抚养比升高的幅度,因此经济增长会伴随储蓄率的升高;此外,低出生率导致的老龄化过程会降低资本积累的动态无效率,但会伴随人均收入水平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是一国宏观经济永恒的主题。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保持高的经济增长率,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高储蓄率,高储蓄率是保证一国高增长率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本文主要从索罗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与高储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