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相博 《魅力中国》2010,(7):196-197
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的质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关,学习的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在学生学习的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是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在排球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是重要的教学技巧,教学技巧的主体是教师。在排球教学中其中师生共同练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高二现 《魅力中国》2010,(25):260-260
人的心理结构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构成。智力因素直接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人智慧高低的重要表现,是学习活动的“硬件”。非智力因素是人在活动时除智力因素之外的一协亡、理活动因素。主要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他不直接介入学习过程。但能引导和激发智力因素,发挥着动力、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作用,推动着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软件”。  相似文献   

3.
杨善梅 《魅力中国》2013,(31):353-353
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为活跃的一个,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探求知识,促进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作为初中生,其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情感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的内部动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加强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学习和参与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5.
黄珂 《西部大开发》2010,(7):124-124
体育兴趣是学生主动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它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找出激发学生体育兴趣和爱好的方法.对如何提高女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6.
徐侯 《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2):I0016-I0016
“激励性评语是一种催化剂,是一种对学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手段,能使学生产生喜悦的情绪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力。”日前,南开区华苑小学校长李家树谈起学校开展激励性评语活动时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7.
张翠英 《魅力中国》2010,(19):227-227
一、创设快乐教学情境。注重培养兴趣兴趣 是学习的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学生的心理活动就会处于激活状态,富有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思想活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是以好学贪玩为天性。如采用讲故事,猜谜等活动进行课堂的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穿插游戏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领悟,掌握方法。  相似文献   

8.
董凤玲 《魅力中国》2010,(31):413-413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9.
岳党然 《魅力中国》2013,(17):195-195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把情感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要突破单纯的只注意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肖利娟 《魅力中国》2014,(12):222-222
人类要不断发展,就要有所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来自对外界事物的兴趣,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学生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后,对初中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产生愉悦、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生主动的进行化学学习活动,以及各种创新活动,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作为化学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李卫东 《发展》2010,(8):151-151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从社会和学生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学生以团队形式用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学习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对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获取学习经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不可低估。但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使研究性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如何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相似文献   

13.
崔艳峰 《魅力中国》2010,(21):66-66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培养学生的新观念、新思想;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围绕课本内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学习的钥匙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慧敏 《魅力中国》2013,(10):190-190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AJJ-的重要意识。因此。我校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因此,  相似文献   

15.
杨林 《魅力中国》2009,(2):47-47
当一个人有某种需要时,才能对相关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凡是学生感兴趣的科目,成绩往往比较好,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能以学为乐,苦中求乐,没有学习兴趣的支持,学生会得枯燥无味,学习难以长久的持续。  相似文献   

16.
周楚婷  高艳姣 《魅力中国》2014,(24):158-158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或内在动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应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力着点,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就水到渠成。而要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尤为重要。而本文介绍的导入式教学是“思政课”教学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刘亚安 《魅力中国》2014,(1):235-235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愉快教育的源泉,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刘鹤 《魅力中国》2014,(8):221-221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领域。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对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黎开勇 《魅力中国》2013,(32):239-239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社会所需求的就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美术在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上有着自己的优势。作为一名初中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师和学生要对美术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实施开放性的美术教学。  相似文献   

20.
吴传贵 《东宇经纬》2000,(12):22-22
梅纽因说:“学习的动力首先还得来自于学生,这一动力正是我们必须从他们身上去发掘的。”那么,如何发掘学生的学习动力呢?依笔的初步尝试认为:让学生去“听课”,不失为发掘其学习动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何谓“学生听课”?即是让本班学生代表像老师一样走人其他班级或其他学校的课堂,耳闻目睹那个课堂的“教与学”的实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