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可以实现贸易与环境双赢,但一些国家出于顾虑使得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进展缓慢。深入研究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进口国的效应十分必要。笔者试图通过建立环境产品贸易模型详细分析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对进口国的效应,结果表明,削减环境产品关税会使进口国环境政策变宽松;会增加环境产品进口;但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不确定。中国应积极谨慎地推动环境产品贸易自由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使用1998-2007年高度细化的关税数据测算了最终品关税和中间品关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实证考察了贸易自由化与异质性企业生产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进步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其中中间品关税减让引致的成本节约以及优质要素获得效应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比最终品关税减让引致的竞争效应更大;(2)贸易自由化对非出口企业、非加工企业以及本土企业的生产率提高的影响效应分别显著地大于出口企业、加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且这些差异又主要体现在中间品关税减让引致的成本节约以及优质要素获得效应对生产率的作用上;(3)制造业行业总体生产率的上升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生产率的改善,而市场份额重置效应的贡献相对较小,进一步的估计发现,贸易自由化对资源重置效率的净影响也较为微弱.本文为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率的动态演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经验证据,同时也为评价中国入世的经济效果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判别视角.  相似文献   

3.
陈亮 《经济论坛》2022,(7):78-92
亚太地区相继签署落地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此基础上,利用WITS-SMART模型模拟计算中国对RCEP和CPTPP成员国实施自由贸易后带来的贸易效应、福利效应和关税效应。结果显示,RCEP和CPTPP带给中国市场的贸易总效应相差不大,CPTPP造成的贸易转移效应相对更高。RCEP和CPTPP的关税减让效应均超过20%,但CPTPP减让的商品种类更多。不同部门间由于比较优势和进口竞争能力的差异,实现的市场剩余高低不均,但政府和生产者的剩余明显下降。绝大多数国家无论参与RCEP或CPTPP均能实现扩大对华出口,而技术差距是推动日本对华出口扩大的重要因素。尽管RCEP和CPTPP会给中国的关税收入带来明显下降,但是贸易和福利效应的大幅度提升会抵销关税收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实现经济一体化的益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为基础,利用纳什均衡关税模型分析了区域贸易协定成员国的社会福利效应,得出了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结论,即区域贸易协定具有平衡成员国净福利和深化多边贸易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WTO的主要职能是:(1)制定和规范国际多边贸易规则。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WTO各成员之间的多边贸易运作必须有一整套规则来规范。制定这一整套规范全球经济贸易运作的多边规则是WTO的最重要的职能。其规则涉及到当今世界贸易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原先纯粹的货物贸易,还包括后来的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投资措施,也包括今后可能要讨论的一系列新课题,如贸易与环境、竞争政策、贸易与劳工标准、电子贸易等。(2)组织多边贸易谈判。WTO及其前身关贸总协定,已经组织了八轮回合的多边贸易谈判,通过谈判,大幅度削减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自关贸总协定成立以来的50年间发达国家的加权关税水平已从1948年的40%左右降到目前的38%左右,发展中国家的加权关税水平已降到123%左右。(3)解决成员之间的贸易争端。WTO在运用其争端解决机制解决成员间的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1995年WTO成立至1999年11月底,WTO共受理了144起争端投诉,已经结案39起。WTO的基本原则是:(1)非歧视原则。非歧视原则是WTO的基石,由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原则构成。“最惠国待遇”是指在货物贸易的关税、...  相似文献   

6.
孙妍  吴江 《发展研究》2013,(12):16-17
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美国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相应的碳关税措施.碳关税对于各国贸易的影响毋容置疑,碳关税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表现在:降低出口贸易总额,改变商品的出口结构,削弱出口企业的竞争优势等方面.为此提出我国应对碳关税的对策:加快环保技术扩散,改进生产工艺、拓宽高碳产品出口渠道、达成区域碳排放的共识.  相似文献   

7.
从降低关税到构建自由贸易区的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应宗 《财经研究》2003,29(1):35-41
通过承诺逐年降低关税,中国已经顺利加入WTO。实践证明,降税后中国的经济贸易正继续保持增长的势头。一般的关税经济效应分析指出,降低关税必然降低本国对相关产业的保护程度,这也是人们密切关注的市场冲击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分析认为:只要指导和监控得当,降低关税可以产生反向激励效应,利用技术变化关系经过多层次转化,进而使进口冲击转变为出口优势。如果继续降低关税,直至与周边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由此产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商品进口关税与国内消费市场价格信息,从关税传导角度分析高铁建设对贸易开放的促进作用。本文先从理论上构建高铁建设能够加强进口关税下降对国内零售市场商品价格影响的模型,以及这种机制对不同性质商品价格在不同城市影响的差异。然后通过匹配中国进口商品关税与国内对应商品零售价格,获取了139个地级城市和75种零售商品的有关数据,运用差分法(DID)进行实证检验,首次从最终零售价格角度直接衡量了高铁的释放效应,深入探讨了高铁建设对关税传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城市和不同性质商品之间的差异性。实证研究首先确定了关税传导过程和机制,证明了进口关税下降有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提高进口商品种类和数量,加强国内市场竞争,降低国内消费品零售价格。高铁建设对这种关税传导不仅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而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产品的价格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相对易腐商品和内陆城市而言,高铁建设对关税传导的促进作用对不易腐商品和沿海港口城市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美国的“轮胎特保案”谈起,分析新贸易保护壁垒及成因,由“轮胎特保案”引发的欧美示范效应,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对中国和世界造成的影响,分析关税、反倾销的经济意义及影响.中国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既要整体防御,还要积极应诉,趋于无关税最优,努力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0.
詹晶 《经济与管理》2011,25(3):78-81
作为一种新型碳排放限制措施,"碳关税"的征收在短期内抑制农产品贸易数量,恶化农产品贸易条件。但是,长期而言,如果农产品出口国应对得当,"碳关税"会通过技术促进、制度约束、舆论导向、环境保护等倒逼机制,反向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中国政府和农产品企业应积极应对"碳关税"的经济效应,大力发展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尽可能创造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有关贸易对环境的效应的理解分析才刚刚开始。虽然以前曾有过对贸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但它总是以环境政策对贸易效应的角度来进行探讨的。很多研究都是关于环境的规章对相对成本和竞争力的影响、环境政策与外国投资趋向的关系、环境规则对贸易构成非关税壁垒的潜力,以及环境政策更大协调的需要以防止贸易扭曲等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国际贸易对环境可能有积  相似文献   

12.
在现有的考察贸易和环境问题的文献中,多为贸易对环境影响的单方程研究,且较少涉及农业层面.基于此,通过选取我国1995至2015年数据,使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实证分析了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和规模效应与农业环境之间的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农业环境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动态关系;(2)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在长期都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农产品贸易的规模效应对农药、农膜和化肥使用量波动的解释力较强,而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效应对农药、农膜和化肥使用量波动的解释力较弱.因此,得出我国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在短期内将会导致农业环境的进一步恶化,而在长期则会使农业环境逐步改善的结论.为了进一步控制农业污染排放的增加,我国可以著力于实施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政策手段来缓解农业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3.
侯怀霞 《经济师》2006,(11):82-82,84
WTO有关投资的协议,是对国际投资法的完善和发展,其对各国的投资法律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多边贸易体制发展到当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即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各国贸易政策的整合力度,由主要对边境关税的调整逐渐转向对非关税措施的规范,由单纯的贸易调整进而向与贸易有关的环境、投资、知识产权、竞争等各个领域扩张。其中WTO涉及投资的各项协议构成当今国际投资法的重要内容,并对成员方的投资法律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国应根据WTO有关规定,对我国的外资法加以调整,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外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14.
肖黎 《经济论坛》2005,(7):55-57
一、贸易绿色壁垒的含义与实质 贸易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为由,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制定繁琐的检验、审批程序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贸易障碍,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技术标准制度、绿色环境标志制度等。  相似文献   

15.
1947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中并没有关干原产地的内容,总协定成员国有权自行制定本国的原产地规则.到20世纪60年代.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建立统一的原产地规则的呼声很高,1973年海关合作理事会牵头制定了<简化和协调海关程序国际公约>,其中包括供成员国参考有关原产地规则的备选标准条款,但尚未涉及原产地规则的实体内容.1994年乌拉圭回合一揽子协议中的<原产地规则协定>是原产地规则方面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协议.主要发达国家制定了多套不同的原产地规则.乌拉圭回合中,应中国香港、日本、美国等要求,原产地规则问题被列为议题,谈判最终达成了<原产地规则协定>.  相似文献   

16.
WTO的环境与贸易政策及中国应对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们通常将WTO对中国的影响集中在关税、配额、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 ,这虽然是十分重要的 ,但不够全面。其实 ,作为一种隐蔽性很强的非关税壁垒 ,各个国家的环境与贸易政策往往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起着重要制约作用。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特殊时期 ,中国要想扩大出口 ,维护自己的贸易利益 ,就必需了解并善于运用WTO的环境与贸易政策。本文考察了WTO处理环境问题的机制 ,分析了WTO有关环境问题的规定对中国的影响 ,就中国的环境政策如何与WTO兼容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靖 《经济论坛》2002,(21):44-44
在全球范围内,贸易和环境关系是一个重大课题。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各种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大大削弱,而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兴起,利用环境保护进行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应运而生。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制定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例如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使得外国产品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或无法进口,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绿色壁垒在法律上的依据主要存在于世贸组织多边协议及有关国际条约中。《关贸总协定1994》中第20条“一般例外”条…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碳排放不仅对环境造成危害,导致产生温室效应,而且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碳排放问题是环境与贸易冲突在气候与经济领域中的体现。从经济学视角看,碳排放是一个外部性问题,碳交易和碳关税等碳排放内部化措施在抑制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发展却具有消极影响。文章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碳排放外部性、内部化措施及其贸易效应,并为我国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 关税及贸易协定(GATT)是目前国际上唯一调整大多数国家之间经济贸易关系中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政府间的多边协定。尽管它是个国际条约,但实际上起着国际贸易组织的作用。它与联合国有工  相似文献   

20.
经济、贸易与环境相容意指经济增长、贸易扩大没有损害环境,其判别标准包括零污染排放或者污染排放零增长、零污染遗留或者污染遗留零增长、环境自净极限等三级标准;其实现的必要条件是环境有益的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足以抵消规模效应;其测度指标包括绝对值、变化事和比率等三类指标.经济-环境、贸易-环境两对相容关系的成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