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刘红霞 《经济论坛》2008,(10):25-26
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人们保护自然、渴望回归自然的要求日益强烈,生态旅游日渐时尚。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其主要任务是向人们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除了具有常规旅游资源的共性——吸引力外,还应具有生态旅游特征的一些共性,例如原生性、教育性等,保护区则是生态旅游较好的选择。保护区保护了地球上的各类原生的生态系统和景观,是天然的博物馆,能满足人类亲近自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明庆忠  武友德 《经济地理》1998,18(1):100-104
1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迅猛发展.业已形成世界上最大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过度膨胀.以致于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和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等.极大地危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故.80年代后.生态旅游(Ecotourisn。)在西方社会引起高度重视并迅猛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类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除了一般的游览观光、休闲疗养以外.还增加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达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3.
1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几乎占所有国际旅游的20%。目前,我国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到2001年底,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然保护区年总旅游人数约2500万人,年旅游收入约5.2亿元人民币,森林生态旅游的年游客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00多万人上升到目前的3000多万人次,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概念,是一种高品质的旅游方式。当今世界各国把发展低碳旅游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具体就乡村生态旅游而言,低碳旅游的思想非常切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在旅游业内积极有效地发展低碳旅游,综合体现了科学发展生态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是在低碳旅游和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提高乡村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保护乡村旅游环境,实现游客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最终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共赢和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有邦 《经济地理》1998,18(2):91-96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在其农业中占重要地位、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探讨其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海洋渔业发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海洋渔业资源优势分析l.l海洋空间广阔北自冀鲁交界的漳卫新河(即大口河)口、南至苏鲁界河绣针河口。海岸线全长3122km、居全国第三位。近海渔场总面积达门万kmZ.比其陆地总面积还大。20m以内的浅海面积2.9万km‘、滩涂面积3223.6km’、其中可养殖利用的面积分别为1840km2和1730km‘、为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1.2水质肥沃、海洋生境良好山东入海河流较多。每年入海径流量约60()亿m…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敦煌西湖湿地地处河西走廊,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文章分析了敦煌西湖湿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的原则目标,探讨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是在强调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进行的文明旅游.吉林省应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下,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种效益相统一的旅游资源开发新思路.敦煌西湖湿地地处河西走廊,在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文章分析了敦煌西湖湿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的原则目标,探讨了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几个问题,以期为全面开发湿地,实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张家口在全市范围开发生态旅游,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与京津城市的人文旅游资源形成了互补,许多项目填补了京津地区的旅游空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100万人次,其中80%来自京津。旅游业社会经济总收入实现2.74亿元。去年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完成社会经济总收入6亿元以上,并呈现出由团体旅游向家庭旅游扩展的新趋向。 一、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发展生态旅游创造了“天机”。张家口地处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交错带,地形地貌齐全,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完好,“蓝天、白云、清水…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滑雪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王民  陈伟康 《经济地理》1997,17(1):100-102,45
1国外滑雪旅游发展现状滑雪旅游是一项客源量大、普及性强、趣味性浓、同时兼有旅游休闲与体育健身的旅游活动、被称为勇敢者的旅游项目、在国外已兴起百年之久。世界上现在每年有几亿人次参与、直接收益达几百亿美元。拥有阿尔卑斯山冰雪资源的法国、奥地利、瑞士、现在都是世界上滑雪旅游业发达的国家。1993—1994年度.法国共接待滑雪旅游者560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14%,本国人占86%;奥地利共接待497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77%、本国人占23%;瑞士接待393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占39%。本国人占61%。雪资源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的阿尔…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西部湿地生态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西部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开发湿地生态旅游不仅会对湿地保护十分有益,而且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进一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目前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开发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吉林省西部湿地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发现状,对吉林省西部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挑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怒江州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怒江州具有丰富的自然和神秘灿烂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生态旅游有利于怒江州生态环境的保护,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利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由于其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制约着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通过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多渠道多形式筹集旅游发展资金,科学规划、保护性开发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等手段,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加快旅游支柱产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以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保护自然、不破坏其生态平衡为基础的一种新型旅游形态,江苏沿海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为生态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通过对江苏沿海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调查,分析了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与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条件,探讨了沿海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沿海湿地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省迄今已建各类自然保护区17处,面积51.54万hm ̄2,目前新建和拟建大熊猫自然保护区9处,面积31.25万hm ̄2。本文对四川省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对今后有计划、有限度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成为生态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生态旅游因其倡导人们认识自然、保护自然,强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其与社区的共同发展,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相对于传统旅游,生态旅游既能满足旅游者对大自然风光的需求,又能够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生  相似文献   

17.
生态旅游的建设水平代表着一个地区社会文明及发展进步水平,体现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程度。建设生态旅游,开展生态旅游,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是我们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旅游环境所进行的立体开发、综合利用的优势项目,使人们对生态建设与人类关系认识的深化,也是全面发挥生态多种效益的一项重要举措和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旅游的核心包含了努力将经济、社会、文化目标相融合的观念。生态旅游由于在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促进旅游目的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双重意义,近10年来在全球许多地方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随着旅游者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新的场所和经历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一些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开始对当地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对野生生物、自然和人文资源造成危害。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和成本因子不断显现,环境退化、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社会文化的改变等因素使生态旅游发展陷入困境。为使生态旅游在持续性和利益化之间协调发展,就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生态旅游赖以发展的自然环境,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一、核心区保护面临的现实问题 1.核心区是保护区内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域。 核心区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动植物物种非常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原始程度较高。是保护区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特别是新建的保护区,一般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旅游开发,如果核心区完全禁止生态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也使一些地方对建立自然保护区缺乏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促进云南藏区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是云南藏区新兴的产业经济部门,它依凭得天独厚的资源基础,和1996年以来开展的“迪庆香格里拉”旅游促销活动的巨大成功,一跃而成为藏区经济的支柱。1999年国内外游客达186.18万人次,比1998年增加120.68万人,增长184.24%;旅游总收入54740万元,比1998年增加33615万元,增长159.2%;其产值列国民经济各部门首位,比当年第一产业总产值高27.26个百分点;比当年工业部产值高出178.11个百分点;经测算,旅游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在50%以上;中甸县旅游从业人员已突破1万人规模,仅次于农业部门。旅游业的超常规增长,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藏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由1995年的27.13%提升为1999年的43.58%。1995年云南藏区一、二、三次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82%、28.05%和27.13%,而1999年这一比例已变动为37.07%、19.36%和43.5%。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由一、二、三序列转变为三、一、二序列。无论是从经济规模看,还是从发展变化的态势看,旅游业已成为支配区域经济涨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实现云南藏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尚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