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1996-2011年吉林省建成区面积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建立了两个序列之间的VAR模型,进行二者之间的平稳性检验,确定了延迟阶数,研究结果表明他们之间具有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用水总量数据的变化特征,利用2000—2013年的统计数据,运用Eviews软件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用水总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构建了线性回归模型。所构建模型显著性明显,确定性系数达到了0.9。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用水总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资料,对2010年我国29个省、区、直辖市的城市绿地面积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并通过Spearman秩相关检验确定城市绿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为城市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建成区面积和政府经济行为。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其变量间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Tobin模型,基于中国1978年至2007年的年度数据时间序列,选取货币供给量、国内生产总值和价格水平等变量,运用协整、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等数量方法分析中国货币供给封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货币供给量与经济增长成正相关关系,货币供给增加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对武汉区域经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中部省会城市武汉市为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投向产业、投资方式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市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外商直接投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葛兰杰原因。特别是投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和采用外资企业形式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有显著正影响。  相似文献   

6.
根据Aghion和Bolton的滴漏理论,选择中国的城乡年人均储蓄比、城乡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固定资本投资占总固定资本投资比及人均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四个变量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城乡收入差距、城乡储蓄比及农村固定资本投入之间的关系,以此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滴漏效应进行判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滴漏效应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本文实证研究货币供应量分别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零售商品额以及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我国1980年-21307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分别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以及社会零售商品额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具有明显的调控效果,而且有利于扩大内需和优化国民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1978~2004年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并进一步以协整分析技术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对外贸易的两个方面———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和短期效应。文章得到以下结果: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进出口贸易增加的格兰杰成因;长期内,出口、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稳定的均衡关系,且进口较之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强;短期内,出口几乎不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旅游收入的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基于VAR模型,采用1994—2013年的统计数据对国内生产总值与国内旅游收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国内生产总值是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的重要正向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对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主要产生正向的响应效果。因此,我国应积极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内旅游收入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1990-2007年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均衡关系;通过实证分析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了二者之间的协整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随着财政科技投入的逐年上升,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基于此,探讨了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并不明显的原因,提出了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虚拟价值链角度,基于协整理论以实证研究方法,认为我国国内旅游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并构建了一个协整模型,当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增加1%,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5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可带动国内旅游服务贸易增长1.82%.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两变量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最后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变量之间的短期波动与长期均衡关系.  相似文献   

12.
运用Eviews6.0软件对中国粮食产量和有效灌溉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两者之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所建的模型进行了参数显著性检验,最后利用模型预测了2012年和2013年的中国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3.
长三角的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二省一市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经济效益最高和最具综合竞争力的地区之一。2005年,长三角以占全国2.2%的土地面积,10.82%的人口,贡献了全国22.37%的国内生产总值(表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571美元(表2),是国家1728美元的2.07倍。其中上海、江苏、浙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6373美元、3029美元、3381美元:分别是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69倍、1.75倍、1.96倍。2005年,长三角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总量达到了5053.29亿美元,是2004年4132.86亿美元的1.22倍。上海、江苏、浙江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02%、10.02%、7.33%。长三角在中国的经济地位十分重要。统计资料显示,尽管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规模总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占全国的比例却从2004年的24.99%变为2005年的22.37%,下降了2.6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GDP最终消费的长期均衡与短期波动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依据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 ,测定了我国GDP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水平及利率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效应 ,并对当前消费需求疲软做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武汉市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家悦 《时代经贸》2007,5(1X):72-73
本文从武汉市1988-2005年出口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出发,利用协整分析技术,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以及脉冲响应分析,对武汉市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看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出口增长还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据此对进一步加大武汉出口工作力度,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成渝直线高速公路为例,借助成渝高速公路的相关数据,分析了成渝高速公路通车以来的交通量和沿线资阳市、璧山县、双桥区三地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了高速公路与各地GDP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然后,运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在2006-2009年间有成渝直线高速公路存在的情况下,安岳县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了成渝直线高速对沿线经济发展起到了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芳  郭三党 《技术经济》2009,28(8):84-86
本文采用1978—2007年河南省国内生产总值和从业人员的统计数据,根据协整理论并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就业人数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和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本文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误差修整模型,误差修整系数的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  相似文献   

18.
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模型与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漆莉莉 《当代财经》2005,(10):126-128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就如何拟合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模型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所建立的模型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与其它经济指标的关系进行了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云南贸易往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方法,利用云南1978—1998年进出口贸易、集市贸易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度经济数据对云南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云南进出口贸易和集市贸易在云南的经济增长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娜  张少辉 《财经研究》2007,33(8):132-143
文章根据1952~2005年的样本数据,利用带有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和协变模型判定了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资本形成总额时间序列均是带有一次均值突变的趋势平稳过程,证实了我国经济增长与资本形成之间存在着同期协变关系;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以及动态相关系数研究了中国经济增长和资本形成间的动态相关性.最后,文章在此分析基础上得出了主要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