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学界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本从辛弃疾用典的表现手法入手,探讨稼轩词的用典特色:1.以叙运典、约以用之;2.以议运典、间以理言;3.以气运典、不为事使。  相似文献   

2.
金丽娜 《企业家天地》2007,(12):172-173
辛弃疾的词,以其雄深雅健的豪放和摧刚为柔的婉约风格为大家所熟知。其实在这两种风格之外,还有这样一类词:它们以戏谑诙谐的口吻,或表达怀才不遇的愤怒,揭示社会现实的黑暗,在自嘲中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或反映琐碎生活中的细小乐事。这就是辛弃疾的幽默词。这些作品在辛弃疾的词作中所占比重虽然不大,但是,这类作品既有别于他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放词,也不同于温婉凄美的艳情词,它们向我们展示了辛弃疾性格和词风另外的特点,更多地反映出了词人嬉笑怒骂的一面。不论是讽刺丑恶社会现实的作品,还是自我解嘲、调侃游戏的作品,在辛弃疾笔下,都表现出了以豪放为主、风格多样的艺术特点。在对辛词的幽默性和杜甫诗歌中幽默成份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两者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比较,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辛弃疾的幽默中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人格气度。  相似文献   

3.
用典是辛弃疾词创作的重要艺术特征之一,学界对此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该文通过对稼轩词用典数量的统计分析,来探讨辛弃疾的文化知识结构,以及稼轩词用典显才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代背景和人生境遇出发,对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风相通、不同之处及其原因做了分析比较,指出了他们对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词风格的多样化反映了词的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冲突。辛弃疾创作一些“效花间体”、“效李易安体”,欲将词的传统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由于时代精神的影响力巨大,词的艺术精神无可避免地发生了变异。  相似文献   

6.
辛弃疾才具文武,一世之雄。他的有关家事的“示儿”之作给我们自塑了一位深于爱、严于教、明于理的“父亲”的形象,从一个侧面透视出辛氏的人生情怀及其创作活动,并由此折射出中国文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情结。  相似文献   

7.
庄子的悲剧意识来自庄子对人生存在意义的追问和对时人的生存苦难的深刻体悟。词人辛弃疾自归宋以后,因理想屡屡受挫,精神备受打击,而与庄子产生共鸣,深受庄子悲剧意识的感染,词作中出现“庄风”。但辛弃疾自身强烈的功业观念使他无法像庄子那样得到精神上的超脱,执著与超脱的尖锐冲突造成了词人或闲适或狂放都无法摆脱的心理上的悲苦情怀,为辛词打上了一层“悲”的色彩。  相似文献   

8.
人生一世,无论庸人抑或伟人,无论奸佞还是圣贤,总会面临着选择的机遇.人生道路的一次重要选择往往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和价值.所以,人们在选择的十字路口,往往会处于一种尴尬或者两难的境地.一代文豪辛弃疾,年青时代就面临着选择上的困惑究竟要不要在金朝任职?而这与他价值系统中占决定地位的民族意识以及夷夏之别的正朔观念又是格格不入的.作为豪士的辛弃疾,毅然决然摆脱困惑,获取内心平衡,并使其豪杰之士的形象保持始终如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五代十国南唐词人李煜,南宋词人、抗金将领辛弃疾,近代女革命家秋谨,以及英国伟大的爱国诗人雪莱,印度最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这些古今中外著名的诗人学者在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10.
有“英雄词人”之称的辛弃疾,其豪情勃发、壮士昂扬的“英雄之记号”,自宋迄今,欢迎者无多。其中原因,与其为词坛“变调”而“非本色词”,被称为“长短句之诗”,“为后世叫嚣者作俑”,不合平仄音律难以传唱等有关。这表明“英雄词人”在词体艺术的审美方面,是难以为当时的士大夫读者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11.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重要作家,他们在词境的开拓创新方面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苏轼"以诗为词",使词诗化,从而解放词体,开拓词境,提高词的品位。扩大了词的内容和题材。而稼轩"以文为词",稼轩词多用典故,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和表现疆域。并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系统地批判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不仅拓展了词境,也提高和强化了词的现实批判功能。本文试图从词境的拓展方面,对二人作比较,进一步论述两人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辛弃疾是名的豪放派词人,也为婉约词作出过历史贡献: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提高了它的艺术品味,拓宽了其艺术境界。对祖国的忠贞、外敌的憎恨,是辛词思想境界的基石和核心;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对祖国和民族的感情必然表现为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对山水的沉醉。  相似文献   

13.
辛弃疾一生与酒结下不解之缘,词亦多酒后游戏之作,因此涉酒词比例很大,大致可分为醉舞狂歌、旷达酣适、浅斟低唱三类,兼有李白酒诗之狂歌美与苏轼酒诗之旷适美,表现了外旷放而内悲哀的强烈悲剧精神。由于受到酒后作词及题材影响,他的涉酒词表现了强烈的醉态强力,是中国酒神化模式之酒词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清代顺康时期的浙江嘉善,词坛鼎盛,名家崛起,丁裔沆、孙蝓是活跃于这一时期嘉善词坛的两位重要词人。《全清词·顺康卷》第12册收丁裔沆词3首,丁氏《香湖草堂集》存其作81首,可补《全清词·顺康卷》之遗。《全清词·顺康卷补编》第3册收孙蚧词7首,其中“瑞鹤仙”“水龙吟”两首系宋人辛弃疾、陈亮之作,今证其误。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军人出身的文学家,辛弃疾词作中体现了浓厚的军旅风格,这与他的本来身份、气质、志趣习尚和政治理想以及当时南北对峙的特殊国情密切相关。他以一个怀才不遇的爱国军人的眼光和思想去看待残酷的社会现实,用失意英雄所共有的郁闷悲愤的心情来著作词作,从而继苏轼之后将托词的豪放雄壮,高旷开朗的风格发扬光大,其主观感情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著,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而悲凉雄壮处,又自成一家,充分体现了其骨子里的军人审美理念。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爱国词人,同时也是军事家、政治家。他出生于北宋灭亡后的山东济南历城,从小所受的教育和与生俱来的英雄意识,使他坚持主战立场和收复失地的理想,这与南宋偏安一隅的主和国策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冲突,使他不断受到政治打压,以致罢官隐居。在隐居其间,他创作了大量表达沉醉于酒、山水、老庄陶潜的词。而他不被南宋朝廷信任的"归正人"出身和多重身份带来的孤独意识不仅使他仕途多舛,也令他的词作充满了沉郁忧愤的无奈气息。但这些,所表现的不是简单的逃避现实、沉醉酒乡山水的颓废,而是含有更深层的对家国天下的难以忘怀和对不平世事风气的抨击抵抗。  相似文献   

17.
书评     
《全国商情》2012,(7):96
《再联想》定价:39.00元张小平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十年来,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道路布满荆棘,鲜有成功。联想"不败反强"的秘诀何在?从迷茫到担忧,从碰撞到融合,从饱受争议到强力迸发;从战略到创新,从业务模式到组建团队,从企业精神到企业文化——联想用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8.
通过追溯西方管理理论与思想的演变历程,把西方管理理论百年发展的线索梳理为:从理性主义到人本主义、从以量为中心到以质为中心、从经济人到道德人、从西方文化到东方文化、从分工理论到和合工理论以及从学派分化到兼容并包六条主线,并从历史中寻找管理的坐标,在回顾中思考其演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史琳春 《全国商情》2013,(10):77-78
本文从崭新的视角突破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研究中的局限,从微观领域创新为切入点,以点带面,从微观到宏观、从感性到理性、从局部到整体、从理论到实践,以整体性、系统性、全面性的视角和观点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知规律展开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民族特色是广西旅游商品的重要表征之一。从分析旅游商品及其功能定位入手,从价值链角度透视广西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现状与症结。并从流程管理出发,从政府、生产商、代理分销商及消费者等多角度,提出开发富有广西特色的优质旅游商品的创新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