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章基于技术创新的两阶段视角,利用2004-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在考虑环境规制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的情况下,从关税减让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贸易自由化对研发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研究发现:(1)中国工业研发创新效率整体上处于增长态势,但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和行业异质性;(2)“入世”后,我国实施的关税减让政策是富有成效的,即关税减让显著促进了研发创新效率的提升,但其对技术开发效率的促进作用远小于对技术转化效率的促进作用;(3)关税减让对促进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提升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制,关税减让水平只有小于一定的门槛值时,才会促进两阶段创新效率的提高;(4)在技术密度、环境污染程度、R&D强度、垄断程度和行业规模等不同要素约束下,关税减让对中国工业两阶段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行业异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探讨了产业融合对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以及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异质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6—2015年省际装备制造7个子行业面板数据,采用ISCNFI指数测度模型和基于产出距离函数的超越对数前沿分析方法,分别测度装备制造业产业融合程度及创新效率变化情况,进而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产业融合程度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随着产业融合程度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网络中心性强化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而网络异质性削弱了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色创新兼具绿色和创新双重属性,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2004—2020年我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非径向方向距离函数模型测度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从空间视角探讨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产业协同集聚对本地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非线性特征,现阶段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地理邻近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不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2)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不论在东部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当前产业协同集聚均显著促进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3)产业协同集聚通过人力资本流动和协同创新间接驱动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提升;(4)制度环境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强化产业协同集聚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还能有效抑制产业协同集聚负外部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2—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将区域层面的工业企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以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OLS回归、固定效应模型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检验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水平对工业企业两阶段创新的作用。结果发现:①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水平对区域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均有显著促进作用;②在工业企业技术研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阶段均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水平的交互作用,这一交互作用削弱了两者对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促进作用;③知识产权保护、经济水平对工业企业技术研发阶段的影响强度大于技术成果转化阶段;④基于我国各地区当前经济水平,大部分区域仍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进一步促进区域工业企业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和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市场一体化水平只有跨越一定门槛才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还受到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约束。只有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并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强。这一结论对中国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能够促进技术进步,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关键.在系统梳理互联网发展与城市创新效率的作用机制基础上,结合2003-2017年中国2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发展水平对中国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互联网发展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城市的创新效率,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提升创新产出而非创新投入来实现,并随着时间趋势逐步增强;城市的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反向调节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即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越高,互联网对其创新效率的正向推动作用越小,而城市金融环境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互联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西部最大,中部和东部次之,但各区域均在2012年以后才显著提升创新效率.为了更好地挖掘创新潜力,在加强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应进一步提高落后地区的创新环境水平.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制造业高端化现代化发展的趋势。论文利用两阶段动态DEA方法分别对YREB区域和非YREB区域的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综合效率、研发阶段效率和转化阶段效率进行评估;采用面板Tobit回归分阶段、分区域研究不同因素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大部分省份总效率值低于0.5,研发阶段效率都高于转化阶段;YREB绿色创新效率均值(0.2940)略低于非YREB区域(0.3500)。企业规模、产业结构和市场竞争的提升将促进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增长,研发强度增强则产生阻碍作用。市场竞争对YREB区域的效率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则能促进效率提升;外资利用水平和环境规制水平对非YREB区域的效率有促进作用。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完善市场制度、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改善效率。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2015年5月8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作了整体部署.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成为中国制造业迈向成功的关键推动力.兰石集团顺应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实施"出城入园",紧抓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的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和智能制造,极大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是我国现代工业企业生存的条件、发展的基础.互联网如何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工业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互联网可以使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制造,实现平台化,发展模式发生改变,进行融合创新,付费方式发生改变五个方面来提高我国工业企业技术创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超效率DEA与Malmquist指数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对人工智能上市企业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利用Tobit回归和脉冲响应对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研究发现:创新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创新效率存在差异性;创新效率进步得益于规模效率增长,而创新效率降低主要受到纯技术效率下降的影响;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下降分别是制约国有和民营人工智能企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政府支持对创新效率提升具有持续促进作用,而税收负担具有持续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信息化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影响的黑箱,基于中石化智能化转型案例与文献分析,从认知逻辑与行为逻辑双视角,提出信息化战略认知与信息化建设行为分别通过知识偏好、技术创新对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产生积极影响的理论假设。结合逐步回归法与Bootstrap法综合验证了其完全中介效应的存在,并通过调节作用检验证实了技术人才丰富的制造企业其信息化建设行为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通过稳健性检验一方面证实了结论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对智能化转型的作用更显著。因此,制造企业尤其是具有高技术要求的制造企业,需重视技术人才培养,通过信息化发展促进企业形成知识偏好,加强技术创新,推进智能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间的动态影响关系,寻找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驱动的主要因素,使用2005—2018年我国区域面板数据,采用VAR模型、面板数据模型及状态空间模型,对信息扩散、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而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边际影响力呈递增趋势,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线性增长态势,而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边际影响力呈倒U形曲线;②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信息扩散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产业集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产业集聚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③不同地区信息扩散与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依次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且东部地区的技术创新绩效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信息扩散的影响,中部和西部地区信息扩散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大于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已有文献在研究“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时,忽略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企业活动通过价值链衔接而成,信息技术或产品会渗透到不同的价值链环节;二是,企业创新活动具有多样性,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创新形式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文章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所做的营商环境调查,从企业价值链视角,考察了“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产品创新投入的倾向,生产制造环节与信息化的融合提高了企业流程创新投入的倾向。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企业“两化融合”整体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关于“两化融合”与企业创新的认识,而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0—2019年我国东部三大城市群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与门槛模型考察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呈逐年提升态势,且京津冀城市群创新效率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存在较大差距;科技推广服务业不仅有助于直接提升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还能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间接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科技推广服务业对东部三大城市群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科技推广服务业对拥有不同创新能力或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城市具有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技术存量水平为门槛变量,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方程进行分解,发现区域间技术产出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对29个地区分组建立前沿面,测度知识生产和成果转化两阶段创新效率,并研究创新效率对区域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①先发地区凭借较高的技术产出弹性,获得远超其它地区的高速增长;②产品生产中的创新效率,即成果转化率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产业竞争力提升;③知识生产中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能够显著扩大产业竞争力上升幅度,但知识生产中技术效率提升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进程,分析各地区"两化融合"的社会环境基础,构建了较为客观的"两化融合"社会环境的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2008年各省"两化融合"社会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了陕西在全国两化融合进程中的地位及差距。结果表明,陕西处于两化融合第三梯队,与第一梯队相比,在信息设施基础建设、信息产业发展规模及对地区经济增长贡献、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发展上,明显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深入分析了陕西两化融合的动因,指出陕西应立足资源比较优势,利用信息化加快资源的深度转化,推动装备制造业再创辉煌,带动新兴产业迅速起步。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要视角,使用中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城市数据和空间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识别了科技创新与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并考察了其中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2)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说明在中国产业集聚的负外部性大于其正外部性。(3)随着产业集聚度的提高,科技创新对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影响会显著提高。无论是OLS回归模型还是空间计量模型,文章的结论均具有稳健性,因此新型城镇化效率的提高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工业化进程的分析和综合评价,得出城关区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后期,需要建立现代的、集约化的、技术层次高的、靠创新推动的、对环境相对友好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城关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需要以大力发展都市工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着力点,以推进生态工业发展,建立循环经济模式为引擎,以建立"飞地经济"模式,解决土地资源困境为突破口,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城关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研发要素流动视角,利用我国内地30个省市2002-2017年面板统计数据,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技术扩散影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情况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呈现波动收敛态势,其中,东部创新效率最高,中西部创新效率次之,且两者交替上探下潜;技术扩散能够驱动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其中,本土技术扩散表现出显著的边际递减驱动力,而国际技术扩散呈现出不显著的边际递增驱动力;技术扩散能够引发研发要素流动,其中,研发资本流动能够积极改善区域创新效率,而研发人员流动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