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张国涛 《中国经贸》2014,(14):43-43
文章通过分析宾县小城镇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区域竞争下的产业发展策略和方向,确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5):3-13,F0004
“十一五”时期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组织制定小城镇科技发展的规划、标准、评价指标和政策,探索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组织研究开发小城镇资源节约技术、环境保护技术等适用技术;推动小城镇发展特色产业、产业集群和高附加值产业,培育区域产业品牌;组织培训小城镇科技管理人才、创新型企业家、科技研发人才等人才。同时,要采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强管理;增加投入,整合资源;开展试点,示范引导等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206):3-13,F0004
促进小城镇科技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协同创新、重点跨越、市场主导、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基本思路是;“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制度改革为动力,以区域品牌培育为重点,以加强政府服务为保障”。建议:组织小城镇科技发展试点;组织小城镇科学规划模式研究和试点;组织小城镇发展循环经济试点;开展绿色小城镇建设示范;开展小城镇区域产业品牌培育示范;开展区域小城镇资源综合配置研究。  相似文献   

4.
旅游依托型小城镇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资源型旅游小城镇,具有自身的独特个性和发展特征。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实施联动开发.对优化区域旅游产业格局、增强旅游业的关联带动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在对联动开发的实质、条件、特征加以分析基础上,指出联动开发过程中二者的作用关系存在着广度和深度上的递进性发展规律,进而提出推进发展的策略。以汉水源头景区和汉源镇为例,对联动开发的具体实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辽东山区一般情况、特点,小城镇发展要素、类型及动力模式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该区域生态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途径和发展战略,坚持贯穿一条绿线,重点发展五大产业集群,为实施辽宁三大区域战略,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建设富强、文明、幸福、和谐的辽东山区生态小城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发展迅速。根据《城市规划“九五”计划与2010年远景目标》,到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将达到1200个左右,建制镇达到2.5~3万个,全国城镇人口达6.28亿左右,城镇化水平约为45%,其中小城镇(小城市和建制镇)人口所占比例达65%左右,是城镇化水平的主要载体,小城镇建设任重而道远。而建设好小城镇首要的任务是要搞好小城镇的规划和定位。各地应根据其经济、文化以及区域特点,特别是其产业特点,来进行本地区的小城镇规划、定位。  相似文献   

7.
加快广西小城镇发展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西在小城镇建设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2001年的城镇化率仅是17%,经过10年的努力城镇化率已提高到近40%。但广西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各级领导认识问题;一些小城镇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没有产业支撑;一些小城镇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难以形成集聚和辐射效应等等。文章就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小城镇发展,使之成为推动“乡村城市化”的桥梁,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而提出一些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小城镇产业动力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是推动城镇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我国小城镇产业动力明显不足.产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于是本文提出了利用小城镇外的产业推动小城镇发展的新思路,阐述了小城镇外部产业推动小城镇发展的基本原理及可能性.并制定出利。用外部产业增强小城镇产业动力的具体措施及小城镇利用自身优势发展一些产业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9.
江西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玫  傅小鹏 《老区建设》2008,(10):22-24
本文在阐述了江西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后,通过分析江西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江西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受到基础设施、市场体系、技术水平、相关及支撑性机构等因素的制约,并对存在的制约因素从政府、产业、相关及支撑性机构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依据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对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黑龙江省小城镇总体来看缺乏成熟的产业集群为其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和物质基础。因此,黑龙江省要发挥比较优势,确立适合小城镇发展的产业,要不断培育并壮大小城镇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小城镇企业网络建设,提高和完善小城镇区域环境,继承和发展小城镇地方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1.
卢晓 《特区经济》2012,(2):171-173
对小城镇旅游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分析了小城镇旅游业升级的内涵,发现旅游产业升级中存在问题以及误区,并提出了若干战略措施,以期为小城镇旅游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吉林省小城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贯彻党的十六大"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方针,吉林省应纠正目前"过度城镇化"的模式,采取择优发展,发展非农产业;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与城镇化趋势有机结合,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使小城镇健康发展,从而加速农村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发展农村小城镇有利于改变农村二元结构,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近年农村小城镇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我国工业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存在发展重点不明、投入不足、缺乏长远规划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旨在为加快发展小城镇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浅论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充分说明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只有融入大中城市、城市群及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循环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化过程中特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晨  渠爱雪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97-303
基于建成区人口密度,运用空间集中度、缓冲区分析、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对2019年徐州市97个建制镇的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徐州小城镇整体发展质量偏低,高质量水平小城镇少;不同质量水平的小城镇空间分布整体较为均衡分散;大城市周边小城镇质量水平普遍偏低,中等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质量较好;交通的轴带作用与交通站点的枢纽作用对小城镇带动发展明显,徐州主要交通轴带缓冲区内小城镇质量平均水平较高,交通轴带沿线形成多个高质量小城镇组团和重要交通枢纽城镇。基于研究结果从城市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及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唐瑾 《乡镇经济》2002,(12):19-21
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优化升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乡镇企业发展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主体,是小城镇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小城镇作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实践中乡镇企业发展与小城镇的互动中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与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辽宁滨海旅游城镇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丽坤 《改革与战略》2009,25(8):114-116
城市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科学的旅游城镇体系在辽宁海洋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旅游城镇体系是由区域内相互关联的旅游城镇所构成的,包括等级规模体系、职能体系和空间结构体系的集合。辽宁滨海地区旅游城镇体系的建设要逐步形成中心旅游城市、次中心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三级等级规模体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以城镇为依托,并通过交通通讯网络形成完整有序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66个县(市),在"第二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名单"中无一上榜.主要差距在于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相对偏低;GDP对财政的贡献率、人均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低于百强县;县(市)经济结构调整速度慢;财政供养人口增长过快,财政负担重;县(市)主要领导调动频繁,观念落后.要提高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应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稳定县(市)班子,抓住机遇,加大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力度,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县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相似文献   

19.
陶伟 《特区经济》2011,(10):227-228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有关城市化是先走大城市化还是小城镇化的道路一直以来处于争论之中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从规模经济理论、人口迁移理论、成本收益理论等方面,从理论上论证了在没有外力参与的自然城市化进程中人口、资本等要素的流动轨迹:先向大城市聚集,然后向中小城镇扩散;同时分析了资本、人口在大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流动情况。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二元经济结构的重庆市县域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江蓉 《特区经济》2010,(5):216-217
重庆市有着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县域城镇化,适度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才能为大批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真正转变为市民提供可能,为实现城乡统筹创造条件。本文描述了重庆市县域城镇化的现状,剖析了其发展进程和发展阶段,并对县域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作了相关性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