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从明代后期以至清朝的乾、嘉之际,是中国帆船海外贸易的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帆船纵横东西二洋,川行于远东海域的各大商埠和港口,贩洋贸易的规模和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贸易往来和竞争的对象更扩大至当时相继东来的西方殖民列强,尤其是当时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殖民主义者。在西方殖民列强的远东扩张史上,如果说...  相似文献   

2.
2006年2月14日,就在西方“情人节”的当天,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发表了一份长达29页名为《中美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的报告。这是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就对华贸易发表的第一份全面评估报告,因而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最新发展动向。1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基点:中美贸易关系进入第三阶段二战以来,美国贸易政策一直坚持两个核心原则:①促进建立一个更加开放,以规则为基的国际贸易体制;②在更开放的全球市场中为美国人民寻求经济利益。其贸易政策着重致力于通过在本国…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土特产品种繁多,工艺制品雕刻精美,琳琅满目。凡此等等,对各国商人无不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随着中国商业和商人资本的发展,他们很早就不断寻求与外界进行贸易活动。所以,中国的国际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末到鸦片战争以前的清王朝统治时期,由于封建政府的闭关政策,使中国的国际贸易受到极大的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西方几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伴随着武力侵略大量来到中国,进行贸易活动。从明清以来,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日本和俄国等国商人对中国贸易最为活跃。学术界对此作了大量研究。而对中德之间贸易往来关系的探讨就有所忽略。事实上,中德两国的贸易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出于历史造成的原因,使两国贸易显出波浪曲析。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时期的粮食问题及其对策唐文基中国历代封建帝王中,乾隆是个幸运儿。他承先祖幸绪,仗全盛国力,平定边疆,拒西方殖民者于国门之外,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乾隆又是不幸者。他虽有“冀为成康之治”的理想与魄力,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验"与"比较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主流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一元论哲学,其对西方中心主义内在地发挥决定作用.中国由于地处"远东",殖民化的成本太高,原住民人口过于庞大,不仅没有被殖民者及其后裔所替代,而且在近现代的国家政治建设中维护了自身传统,并形成了能够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这样的机制使中国比那些西方殖民社会具备了更快、更易于进入工业化的条件,这也正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并且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真正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海外贸易史上,从明代后期以至清朝的乾、嘉之际,是中国帆船海外贸易的鼎盛 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帆船纵横东西二洋,川行于远东海域的各大商埠和港口,贩洋贸易 的规模和范围不仅前所未有,而且贸易往来和竞争的对象更扩大至当时相继东来的西方殖民 列强,尤其是当时  相似文献   

7.
从地缘经济合作看近年来的东盟对外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华 《当代财经》2006,(1):103-107
1996年以来,除出现过两次波动外,东盟对外贸易总体呈增长趋势。东盟区内贸易是其对外贸易的核心,目前东盟对美、欧、日贸易超过东盟对华贸易,但东盟与中国间的合作利益巨大。受东盟与不同国家间经济合作差异的影响,未来东盟对美、日贸易的增速可能较缓,而东盟区内贸易及对华贸易的增速较快,促使此类贸易占比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8.
温铁军 《开放时代》2008,(2):109-117
近现代主流人文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是一元论哲学,其对西方中心主义内在地发挥决定作用。中国由于地处“远东”,殖民化的成本太高,原住民人口过于庞大,不仅没有被殖民者及其后裔所替代,而且在近现代的国家政治建设中维护了自身传统,并形成了能够整合社会资源的有效机制,这样的机制使中国比那些西方殖民社会具备了更快、更易于进入工业化的条件,这也正是中国完成工业化并且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真正的“比较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美国逆全球化势力抬头和对华贸易救济的新形势和新阶段值得关注。中国是美国贸易救济的主要针对国,美国调查机关将“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作为常态化的贸易救济方式,使中国出口产品遭受巨大损失。梳理美国对华贸易救济司法案件的新态势、新特征和成因,推进中美贸易摩擦化解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0.
杨碧琴 《时代经贸》2009,(12):53-54
近年来,随着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和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急剧上升。本文通过引入虚拟变量,建立代表性国家对华反倾销案件数与其对华贸易开放度和虚拟变量的的二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是其对华贸易开放度和国家的发展水平呈现相关性,并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应对发展中国家反倾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明代后期 ,正值西欧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为争夺中国商品而展开激烈的商业竞争时 ,明朝政府在福建漳州海澄月港部分开放海禁 ,准许私人出海贸易 ,因此使中国海外贸易得以迅速发展 ,大量的海外贸易船涌向马尼拉、日本等地贸易 ,以中国的生丝、丝织品换取大量的墨西哥银元和日本白银 ,随之亦形成了一股海外移民浪潮。这些移民海外的华人 ,以其辛勤的劳动 ,为侨居地的开发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加,中美贸易失衡不断加剧,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有助于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文章采取1980年~2009年年度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表明,中美贸易收支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即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的升值无法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变动对中美贸易收支的影响并不显著,人民币升值并不能缩小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扩大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出口大量具有要素禀赋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源易耗性产品,而美国采取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政策,并未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不断增加的原因,国内外各界研究的角度主要集中于人民币汇率、贸易政策、中美两国的储蓄投资差额、跨国公司从东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向中国转移制造业基地和美元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等五个方面。通过述评这些观点,认为前两者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没有必然联系,后三者才是原因所在,因此美国以对华贸易逆差扩大为借口要求人民币大幅升值和中国迅速开放更多国内市场是无理要求。  相似文献   

14.
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鉴于前此倭冠海盗活动的频繁,遂于福建漳州海澄的月港局部开放海禁,准许民间海商告给文引出洋兴贩,于此确立和实施了“纳饷过洋”的饷税贸易制度,海澄月港因而成为当时福建乃至全国唯一合法的民间海外贸易口岸。除月港之外,从其他口岸出入的民间海外贸易活动,均为明朝视为非法而加以取缔和镇压。明王朝这种有限度的开禁,长此以往,不仅无法顺应民间海外贸易活动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且也难以适應当时西方殖民者日趋东来以后变化多端的海外局势。迄至天启、崇祯之交,随着荷兰殖民者的侵扰以及明朝海禁的再度严申,使得明朝于海澄月港实施的饷税贸易制度陷入了难以继续维持的境地。崇祯五年(1632),鉴于海澄月港“饷额屡缩”的事实,明朝罢废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严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造成增速放缓、贸易下滑紧缩,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以及对华贸易保护主义兴盛等问题.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结果,更是对中国政治智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荷兰的档案材料对十六世纪台湾海峡贸易形势、荷兰人在台湾海峡的商战策略及其效果进行评述。荷兰人到达台湾海峡时 ,各国海商集团已经群雄鼎立 ,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荷兰人为了打破已有贸易格局 ,在东亚贸易网络上占有一席之地 ,采取和战结合、各个击破、海上拦阻等一系列的商战策略 ,但是无法实现称雄的愿望。在郑成功部队围攻的炮声中 ,结束了其东亚海上商业霸主的美梦。  相似文献   

17.
本文集中研究2004年加入欧盟后波兰、捷克、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对华贸易中挤出竞争和转移效应的形成、发展及其原因。首先介绍中东欧对华贸易发展的总体情况和主要趋势;其次,对中东欧国家与中国经贸往来中的挤出效应和转移效应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主要有:中东欧国家对华双边贸易中商品结构的高度相似性导致了挤出性竞争关系的形成和日益加剧;中东欧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以及欧盟统一规则的影响是中东欧国家贸易政策与重心调整以及出现对华贸易转移效应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进行总结,并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之间未来的贸易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美货币战稍事平息,贸易战又随即升温。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仅2011年10月1日到15日半个月时间,美国商务部对中国提出贸易救济和相关案件多达24起,美国对华贸易调查的频率空前罕见。在近期美国发起对华贸易调查中,最引人瞩目的是,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这一事件进行经验检验,以此来分析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决定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议员的个人因素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不同群体对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贸易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对2000年美国国会投票表决是否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PNTR)地位这一事件进行经验检验,以此来分析国会议员的投票行为(直接决定了对华贸易政策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并指出这些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政府和利益集团共同作用的均衡结果,议员的个人因素在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几乎不能发生任何作用,经典贸易模型所预测的不同群体对贸易自由化的态度不能完全被议案的投票结果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