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地区差别研究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地区差别研究与西部大开发 :基本概念、方法和指标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多 ,国土辽阔 ,各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变迁、文化积累、经济基础差异很大 ,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如何克服欠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各种障碍 ,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是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两个大局”构想 ,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建设和开发 ,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渐成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重点。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已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制约因素.因而,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提升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竞争力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诸多矛盾与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思路.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构建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工业经济发展滞后是影响西部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化进程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名牌创建活动,实施名牌战略是增强工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西部地区在名牌创建方面还存在诸多困境,要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还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交通运输是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如何利用既有交通运输网组织区域经济,并根据经济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完善交通运输网,是大西北开发中一个具有重大研究意义的课题。一、交通运输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双重作用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交通运输对经济的作用具有双重功能:一是从属功能。这一功能表现为交通运输必须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经济的增长与布局是交通运输建设的依据,并为其  相似文献   

5.
长期的地区“经济封闭”造成京津冀地区城镇体系综合布局的空白,因此,城镇体系至今没有合理的职能分工,产业惊人的雷同,互争互斗、两相摩擦、缺少联合发展与区域结构化,造成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与世界及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一、京津冀与先进地区经济差距加大的原因(一)不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看,本世纪取得世界经济领先地位的可能不再是某一个国家,而是现代城市带。有人预测最有希望的两个城市带是东京———长畸城市带,伦敦———巴黎———法兰克福城市带。中国最有希望成为“次城市带”最终在世界经济舞…  相似文献   

6.
黄宏彬  孙洪斌 《特区经济》2011,(11):286-288
工业革命以来,实践证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个现象:一些资源贫乏的的地区,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反而赶上了很多资源丰富的地区或国家。这一现象说明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和发展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资源潜能就是新时期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闽粤边客家地区一贯被认为是经济“落后”、“保守”的山区。事实上,自明中叶以来,在全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市场化的趋势,商品流通日趋活跃,城乡市场日渐繁荣,专业市场相继出现,新兴市镇逐渐崛起。但是,这一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与变革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商业活动的基础之上,其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都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是不完整的。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经济的条件,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置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从国家视角探讨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及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已到关键阶段,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银行转制较顺利,经济发展慢的地区银行转制较缓慢,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步履艰难。它所面临的困难是: (一)从银行自身来看,信贷资金沉淀量大,应收利息挂帐额高,亏损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缓慢加之银行的双重身份。长期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很大。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失衡、环境破坏、尤其是地区间资源优势与经济发展优势之间的差距更加突出,生态环境破坏突出,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这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我们应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尽快有效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实现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是否拥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人才是推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制约着西部开发的方方面面 ,要高效优质地开发利用好人力资源 ,全民应树立“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 ,建立全新的“人本管理”模式 ,积极探索一条适合西部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使西部地区人力资源成为经济竞争的优势 ,从而加快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西部保险市场的特点 (一)生产力水平低,经济落后,市场规模小。我国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近20年的改革开放,生产力总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然而,地区间生产力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东强西弱、东高西低的生产力结构和经济发展结构。“二元经济”现状导致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居  相似文献   

13.
政府转移支付制度是一个国家为了消除地区间的财政不均衡而实施的一项制度,对于民族地区来说,这项政策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对于西藏自治区这一特殊的民族边疆地区来说,政府转移支付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本文将运用博弈论的一些思想来研究西藏的财政建设状况,并分析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政府在转移支付中的一些行为.  相似文献   

14.
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广东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比较与分析文/黄德发在地区经济发展中,通常存在着一种“马太效应”,即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发展得更快,而发展缓慢的地区则相对发展得更慢。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广东中部沿海地区与山区亦是如此。广东要用20...  相似文献   

15.
邹蓝 《开发研究》1988,(6):21-24
区域政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政策,是一种宏观经济政策,但因其作用的范围是国家之下的第二级甚至更低的区域,其政策目标主要是纠正政策实施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其它地区之间不平衡的扩大趋势而区别于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着逾来逾严峻的挑战,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作为区域经济的基本单元,乡镇经济的振兴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石。过去十几年中,以乡镇企业为支柱的乡镇经济迅猛发展,一直是富裕地区经济腾飞的决定力量。欠发达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成功与否,同样也要取决于乡镇经济的发展状况。一、欠发达地区乡镇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1.自我积累能力低,规模滚动效应差。主要表现在作为乡镇经济主导的乡镇工业基础极其薄弱,效益不佳,不能提供更多积累资金。乡镇财政收入捉襟见肘,更难拿出钱来用于积累。总的看来,欠发达…  相似文献   

17.
资本形成理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成为海内外各界人士热切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由其要素禀赋资本、劳动、土地的多寡及其比较优势决定的.显然,由于历史或社会的原因,资本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稀缺的资源.西部地区只有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形成问题后,才能在其他诸要素的相互配合下,成功地迈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8.
张永丽  田松美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49-52,86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存在的,其根本的目标在于实现整体的经济发展。然而,在历史上.我国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一直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发展差距。如何缩小这一差距,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文章描述了建国后各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背景、实践措施及其影响,对如何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建议,得到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一组面板数据,对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尝试性的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中制度是重要的,影响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制度变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之处。总体上,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互动的演变路径,而中西部地区各项制度变量的质量相对偏低,而且制度变迁主要还得靠政府力量的外生推动。为此,东部地区应以优化发展质量为目标,中西部地区应以培育经济的内生增长制度环境为目标,中央政策则应着眼于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自鹏  崔凤梅 《特区经济》2006,211(8):371-372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力资源流动的直接动因,在内外因相互作用下,促使人力资源从落后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但人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力量,则加速了移入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正确认识人力资源流动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从而实施科学的人力资源战略,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