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医药的历史悠久,藏医药现在是颇为时髦的“显学”,很受内地人追捧。然而藏地以外的人,对藏医药多数是一知半解,充满神秘感。即使是藏地人,有的对藏医药也未必能道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2.
也许源于盘古那开天劈地的一斧,混沌初开.始有天地,那一斧劈出了天.劈出了地,也劈出了山南的这一片天地。人说山南.只说她是藏文化的发祥地.只说她是藏民族祖先的源起地。但那一片广袤的土地到底从什么时候就以那样一种姿态端坐于此?  相似文献   

3.
时下,收集或佩带来自青藏高原粗矿豪放而带有一点神秘色彩的藏饰品,已经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这种流行趋势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时尚”。古老的藏族文化,演绎出另类的饰品光泽。每一件制作精良的藏饰品里都包涵着一个神秘而动人的传说。 丹增曲培,就是这样一位深谙时尚的年轻人。他有着长期在西藏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使他对藏文化有了更为直观、更为深刻的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喜欢上西藏这块神奇的土地,丹增曲培开了一家藏饰店,并赋予它“唐古拉”的美名。在店内,他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多年来精心收藏的精美的藏饰品。现在,“唐古拉”民族饰品已成为人们了解藏文化的一个窗口! 一起来看看关于藏饰的小知识吧!  相似文献   

4.
以下是引用网友858在2005-3-25 4:13:00的发言: 结语:以后,我不会再去西藏了。那里没什么的,不就天蓝一点,山高一点,水凉一点,草黄一点,羊多一点, 人少一点,路险一点,头疼一点,气喘一点。还有什么呢?喇嘛庙,玛尼经幡,剩下就是一点点虚荣了。去年人家木龙骨自己开着一辆广州本田轿车,滇藏珠峰阿里新藏,逛了一圈, 回到广州,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开着越野车再上去,连那一点点虚荣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5.
杜冬 《西藏旅游》2013,(8):130-133
写作:无所不在的神性 田勇说,诗歌是神性写作。而且,每个人都是诗人,因为神性是无所不在的。这种神性,类似于“道法自然”的境界。而藏地最吸引他的,正是无所不在的神性。一位在阳光下恍然出神的老人,一匹在雨中茫然失途的黑马,都流动着别样的神采。而藏地的民歌,更是表达出自由伸展的天性和难忍的寂寞,例如“多么孤独的人,不见他的伴侣,琴弦绊住了指头,誓言找谁说去”?  相似文献   

6.
类乌齐藏语意为“大山”,位于昌都地区北部。从昌都出发,经类乌齐、丁青到那曲,是茶马古道的一段重要路段。2008年6月,我们一行四人,踏着昔日的古道,叩开了类乌齐的“山门”。我们拜谒查杰玛大殿,聆听格萨尔王的传说,感受迷人的康巴风情,这一切使类乌齐成为了藏西北一座最多彩的“神山”。  相似文献   

7.
藏漂常年浪迹于西藏天地间、拉萨市井街头,只为寻找自己理想中的“香格里拉”,然而此次我们来到南京,却发现这里也有一群独特的藏”漂”。藏式餐厅里,石锅朗玛鱼汤挑起你对鹾藏的思念,酥油茶伴着青稞炒牛肉的藏味飘荡在空气中;满足味蕾后,再逛逛大街,惊奇地发现在这里也可以买到正宗的藏饰、绿松石和红珊瑚耀眼的光彩恍然让你回到了拉萨让我们带你一起藏”漂”南京吧。  相似文献   

8.
淘书淘碟     
《西藏旅游》2014,(6):18-19
《藏漂十年》 20世纪80年代,陈丹青创作了呈现西藏人的《西藏组画》,给一群人一种“人文情结的惊喜和向往”。作者张苹2000年便到了拉萨,是带着渴望回归原始单纯生活,逃离旧日生活的逃亡者。他们从北京逃离到拉萨,亲眼目睹了西藏的变化。于是在西藏的十年,她与拉萨这座城融合在一起,深入到拉萨的白天、夜晚、酒吧和转经道一她在西藏绘画、生活、生养小孩,与当地人和藏漂相处,  相似文献   

9.
Saner  赞巴拉图 《西藏旅游》2009,(8):88-88,90
“寻找藏地女儿国”一行5人,翻越以艰险著称的雀儿山,途经传说中的美人谷丹巴,拜访古老的德格印经院,落脚于世外桃源般的昌都……在藏地漫步的同时,旅团的“财政大臣”佳佳为了大家的吃喝操心无数,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场痛并快乐着的理财魔鬼集训。平时用钱从不计划的佳佳,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活,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不过却意外地收获了一套旅游理财的宝典。  相似文献   

10.
蒲自军 《西藏旅游》2014,(7):158-159
比起梦回唐朝,我更愿意梦回拉萨。因为拉萨有阳光、有味道,没有那么多的喧嚣冗杂。在布达拉宫广场眺望红宫白墙;在大昭寺看朝拜,晒太阳;在甜茶馆品甜茶,吃藏面…… 在日光城闲游,是很多人的梦想,就如同回家是很多人的梦想一样。只是,拉萨虽好,不可贪恋,时间久了,阳光便会穿透肌肤,氧气便会抽离大脑,让你有种希望有人替你接风洗尘的冲动。  相似文献   

11.
藏币的两面     
贾林 《西藏旅游》2004,(2):38-41
藏币是指旧西藏历代王朝发行的各种在藏区流通的铜币、银币和纸币。现在,藏币收藏在浩瀚的钱币收藏领域算冷门。作为一名旅游者,八角街众多摊位上的藏币也许让你钱袋痒痒,但要买到真正有价值的古钱币却非易事。贾林,藏币收藏专家,我们请他来给你讲讲藏币的鉴赏与收藏。  相似文献   

12.
曹健 《西藏旅游》2006,(3):30-33
西藏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让多少人魂牵梦饶。它有令人玄目的风景;它有让人景仰的藏传佛教;它有世人称奇的藏医藏药;它有让许多游客都恋恋不忘的藏式美食。而将藏药和藏式美食联系在一起的藏药膳又是这众多亮点中的一枝奇葩。  相似文献   

13.
相午 《西藏旅游》2012,(8):114-115
在西藏,藏靴自古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藏族同胞无论男女普遍都穿靴子,制作藏靴也是当地群众的一门传统手艺。这些颜色鲜艳的藏靴,工艺精巧、色彩鲜艳、防寒保暖、结实耐穿、式样特别、不分左右,蕴涵着深厚的藏民族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一条连接着滇西与藏东南的简易道路,一路上沙砾、坑洼、乱石、流沙,但也有如同仙境般的美景。因为它的艰险,也因为它的美,很多人或自驾或骑行,亲身丈量它的每一寸。它就是丙察察线(丙中洛-察瓦龙-察隅),目前八条进藏路线中最原始,也是最快捷的一条滇藏联络线。百花绽放的春天,在怒江大峡谷的召唤下,我们疾驰千里,开始这趟被称云南最后的茶马古道的探秘之旅。  相似文献   

15.
藏北的温情     
醍醐  相心 《西藏旅游》2021,(4):88-93
那曲尼玛县,地处羌塘高原大湖盆地带,全县平均海拔在5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4℃,年降水量150毫米。“尼玛”,藏语意为“太阳”,全县只有3万多人,大多数都是牧民。县城几乎看不到一棵树。  相似文献   

16.
飞舞的喇嘛     
《西藏旅游》2009,(7):74-79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康巴艺术节”是川、青、滇、藏康巴藏旗地区的一大民族文化盛事。对于能歌善舞的藏族民众来说,康巴艺术节是一次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盛会。  相似文献   

17.
100多年前,藏地还没有现在这样四通八达的道路,没有方便快捷的汽车、火车、飞机。要进藏探险,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骑着屿从一地到另外一地,往往要颠簸一月甚至数月。日所能及的燎色缓缓延伸,而非呼啸而过,100多年前的美国人柔克义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向着藏地前进,他在日夜的颠簸里看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邓娜 《西藏旅游》2007,(5):50-55
"痕"--印记、深刻、难忘.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有"痕".只有这样,记忆才会彻骨、铭心;人生才会厚重、深刻. 我想,大凡去过西藏、真心拥抱过藏文化的人,在生命中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正在考水村人的心目中,桥是由山水衍生来的,是人与山水的对话。如今,一座座的桥,依旧在默默地书写着各自的历史,记录着从槃水河上走过的读书人,以及藏在桥与诵读声中的隐秘。人与桥,在槃水河上留下的文化浓香,依然随着河水悠悠流淌,弥漫在村庄的山水之中。  相似文献   

20.
这里,每一座寨子,都是一座古堡,它们沿山而建。没有人记得清是谁在这里修起第一座寨子。村里年龄最大的85岁的老人,也只知道,他的爷爷就生活在这里。推算起来,这些藏寨最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