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第一个嗅出国库券的商机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按国际惯例称为国库券,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很不受国民欢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畸形的人生信条请允许我再次提一下张恩照人生的"第一个机遇"。从拨款员调到培训班当教师,算什么人生机遇呢?然而,这对于一个可塑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被华尔街郑重收录金融是一种文化,金融意识更是一种文化。上海人的金融意识强得很——这是邓小平的评价。可以说,金融意识是海派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在上海,真正拥有现代金融意识的代表人物,应数薛文海。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国库券异地交易第一人市场是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而金融就是灵魂。不过,即便是当年被"大一统"褪去了"远东金融中心"光环的上海人,像被称为民间投资者代表的"杨百万",当时所具备的,也不是什么现代金融意识——一种跑单帮式的异地贩运,把国库券当作和大米、布匹一样的商品,牟取差价。不妨简略地介绍一下他的发家经历。杨百万,原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名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张恩照是以高空堕地而引起世人注目的话,那么,管金生却以震动中国、亚洲地区乃至世界的巨大负面影响,而唤醒国人警觉。这就是堪与毁灭了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理森相提并论的"3·27合约"事件,也称"中国式的巴林银行事件"。管金生的疯狂所引发的破坏力,竟到了这种程  相似文献   

8.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但也有其偶然性,而这一偶然性,偏偏成了这种独特的金融文化的又一次诠释。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1.
俞天白 《沪港经济》2010,(12):72-73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2.
俞天白 《沪港经济》2010,(10):76-77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13.
俞天白 《沪港经济》2011,(10):76-77
大上海金融界风云人物,即将告一段落。最后出场的是一他女性——光大银行上海分行行长王兰凤。 王兰凤,是笔者撰稿时上海金融界唯一的一位分行级女行长。我是先读了她的资料才与她见面的,她远比我想象中完美——清秀、干练、开朗、敏捷、平易中隐藏着一份刚毅,虽有知识女性的涵养与自信,却绝不矜持与高傲。  相似文献   

14.
浦东第一家,从“三无”做起 潘步云“开拓、服务、高效、廉洁”八个字的思路,得到总行周道炯行长的高度肯定,他更进一步将这八个字定为建行浦东分行的创业方针。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中国第一张B股 薛文海决定向境外发行股票,这不但将打破中国当代证券史上零的纪录,而且此举肯定比在国内发行A股风险更大!但薛文海不怕。他想的是整个企业的成败。他认为,只有采用中外合...  相似文献   

16.
俞天白 《沪港经济》2010,(11):76-77
毋庸讳言,上海市投资信托公司是在上海市政府全力支持下诞生的,而且始终受到市政府的关怀,但是,市政府一开始就明确表示,应该将她推到市场经济中去磨练,在这种磨练中取得生存权利。而公司的生命力,也正在这里!然而,她在成长中也经受了一些误解,尤其是1989年被市政建设列为重点清理整顿的六家公司之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在间接金融向直接金融回归中,上海金融的多元格局也逐步出现,正如上海性格: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充分显示她的兼容性与多样性。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外汇市场、黄金交易……货币、金钱,正向应有的内涵与活力回归;资金、资本,作为一种资源开始摆脱牢笼,按其本性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18.
教授行长龚浩成 龚浩成,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上海财经学院前身)银行系,解放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货币研究室攻读研究生,然后分配到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涉猎东西方经济理论,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19.
从脑袋里拍出来的名词我发现,对于金融改革,冯国荣绝不是普通的“见证者”,而是融进了自己心血的积极“参与者”。比如发行B股筹集外资,在证券史上是破天荒之举,没有任何先例可循。领导把起草的任务交给他,他拿起笔,面对一张白纸,头一个碰到的拦路虎是名词。  相似文献   

20.
俞天白 《沪港经济》2009,(12):74-75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