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分析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设立与演化机制,阐释了联合社演化的路径与方向,并进行了多案例分析。研究发现,联合社生态系统具有"圈层"特征,由外部生态系统和生态圈构成。在设立时,联合社需要建构初始生态位选择机制和初始生态圈生成机制,形成适应性的初始生态位和初始生态圈;在演化时,联合社需要建构生态位竞争机制,推动生态位跃升,同时建构生态圈治理机制,推动生态圈优化。联合社从设立到演化的过程是从建构生态位选择机制到建构生态位竞争机制的过程,也是从建构生态圈生成机制到建构生态圈治理机制的过程。联合社如果建构了生态位竞争机制和生态圈治理机制,就可能成长;如果建构了生态位竞争机制,没有建构生态圈治理机制,甚或是生态圈发生畸变,就可能异化;如果既没有建构生态位竞争机制,也没有建构生态圈治理机制,就可能空壳化,形成空壳型合作社;如果建构了生态圈治理机制,没有建构生态位竞争机制,在短期内会具有一定互助性,但最终也可能会空壳化。 相似文献
3.
4.
“关系水权”与社区水资源治理——内蒙古查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产权的社会视角,本文分析了水权的社区实践及其运作机制,提出了"关系水权"概念。"关系水权"嵌入地方社会的制度背景和村民的灌溉管理实践中,是以村庄社区为中心演绎出的一种非正式的水权运作方式。"关系水权"中的"关系"包括村民个体间的合作、交换关系以及村干部对村民的庇护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式的产权制度安排,"关系水权"与正式水权制度是一种共生关系,是村庄共同体对制度环境的适应机制。同时,"关系水权"也是一种自主治理机制,是村民借助村干部的庇护,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社会资本重新界定水权,实现水资源社区自主治理的实践。"关系水权"的运作是一把"双刃剑",存在均衡性与非均衡性两种结果:一方面,可以帮助村民获得制度外的额外水资源,满足其自身的用水需求;另一方面,也存在由不均衡利用带来的水权纠纷及灌溉用水危机。农村水权制度改革应凸显村庄社区和村民的主体能动性,依托农民用水户协会,将"关系水权"中的积极因素制度化,最终在"社区水权"层面实现农村灌溉水资源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5.
"三权分置"是中国农地制度的再一次创新,是产权解构与重构的过程。本文基于政策文本讨论农村承包地在"二权分离"和"三权分置"下的产权结构,指出农村承包地的法律原始赋权主体始终是农村集体和承包农户;并从实践层面讨论现有制度下承包地产权结构的逻辑悖论,表明现有制度安排下,存在所有权内部悖论和经营权内部悖论,以及承包权和经营权之间的权能层次悖论、权能结构悖论和权利属性界定悖论。再结合逻辑悖论重新梳理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关系,最终提出产权重构方案。基于以上讨论,本文提出以下观点:一是除"二权分离"下所有权应有的权能外,再赋予所有权部分剩余索取权;二是强化经营权权能,将经营权物权化,并将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之间的关系确定为市场契约关系,通过合约治理保障承包农户与经营业主的各项权利;三是将承包权定性为成员权,作为法律赋予的经营权原始赋权凭证,同时运行承包权退出。 相似文献
6.
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经济组织现象.目前,国外经验难以有效解释中国语境下联合社的实践逻辑,国内研究也相对缺乏系统性理论解释.本文在一种关于组织行为的新分析框架(SAGP模型:性状-行动者-治理-绩效)的基础上,结合台联九生猪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个案研究,对联合社的形成和发展进行系统性理论解释.本文指出联合社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何迅猛发展——基于“关系产权”的农户产权稀释问题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下的产权机制和组织实际运行下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本文导入"关系产权"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尝试对合作社中农户的产权稀释问题和合作社迅猛发展间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产权稀释是农户为了将关键资源获取渠道纳入自身圈内归属的理性选择;这种博弈双方共认的产权稀释结构并不会导致农户的消极合作行为;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合作社从资源追逐者向持有者的身份转变是引发合作社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归因;并且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涌入,产权稀释会逐渐向明晰产权结构转变,最终由市场机制主导。 相似文献
8.
农民合作社的制度逻辑——兼谈其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历史、现实和逻辑方法,研究农民合作社制度的设置逻辑,进而揭示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农民合作社在一国经济发展第三阶段的历史作用是,通过将传统农业家庭经营提升到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方式,拿回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大部分利润,并以此将广大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到社会平均水平。为此,农民合作社只能实行普惠制,对内实行利益分享、有限积累、限制股金分红、限制大股东和一人一票的民主管理制度,这使得农民合作社缺乏效率,无法与同行业普通工商企业竞争,因此需要政府和社会等外部经济力量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73.06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诸多困难与问题。四川省西昌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散伙”事件,或许可以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浙江省乐清市金穗水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简称金穗联合社)于2014年9月由乐清市绿农水稻专业合作社等23个农民合作社联合发起,以股份合作形式成立。23个成员单位涉及150多个种粮大户,总经营面积达3万多亩。联合社成立以来,以水稻专业生产为联结纽带,以农民合作社为基本单位,以联合社为合作平台,开展专业化生产合作、农 相似文献
11.
理论概念的精确辨析是对现实运行进行准确描述的前提。从经济学渊源看,“产权”与“所有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论范式,同时二者异中存同。所有权与产权各自处于理论抽象的不同层次。所有权概念处于较之产权更高的理论抽象层次。所有权尤其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始终是判断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准,各种具体产权以及制度都从中劈分、衍生而来,所有权尤其是生产资料所有权因此成为产权的核心。所有权与产权各自具有不同的结构丰度。英文中所有权表示为一个单数:ow nership,而产权则多以复数形式出现:property rights。二者之间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 相似文献
12.
欧阳挺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4,(16):48-49
<正>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对于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解决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资瓶颈问题,金融机构还应在强化金融创新上下工夫新田县位于湖南南部,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土壤环境得天独厚,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种植的蔬菜、水果香甜可口,逐渐形成了较具影响力的富硒农产品品牌。在富硒产业的带动下,各类农民合作社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已发展到72家。为推动农民合作社发展,新田农信社推出了农民合作社社员专项贷款,并制定出台了 相似文献
13.
虽然我国已有法律规定水资源属全民所有,但由于产权主体的虚拟和水资源本身的多种经济特性导致了我国水资源的稀缺性增大和低效率配置.因此,本文在以"国家赋权"形式重构水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借鉴了以美国东西部各州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水资说源开发、管理和配置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我国水资源重构的逻辑思路与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这是贵阳一个寻常的早晨,旭日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缕缕阳光穿透高原旷野弥漫的雾纱,阵阵清风唤醒了沉浸于睡梦之中古老而又神奇的黔川大地。 相似文献
15.
刘墨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11,(12):85-87
"改革创新就像是一颗新生的幼苗,能否成功,就如同幼苗能否长大。它需要阳光,需要雨露,也需要养分。如果说海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海南省联社)小额信贷这颗幼苗能茁壮成长并引人注目,那必定是得益于我们有充足的阳光,那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金融改革的高度重视,对农民贷款难问题的高度关注。得益于我们有充足的雨露,那就是海南省委省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与有关无形资产的产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驹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1993,(8)
自然资源作为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应当参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自然资源的自然与经济属性,可以从存在形态、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以及再生和恢复的可能性这三个不同的角度加以划分。在所有自然资源中,矿产资源的产权关系及其在开发利用中发生的变化最为复杂。资源勘查成果是一种知识产品、无形资产,但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依附于自然资源本身这种有形资产而不可分离。在上述观点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界定、计算、维护各方财产权利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乡镇企业的产权至少有两方面的价值:一方面因为历史原因,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很不明,社会上都说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不明,其实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更加不明,乡镇企业要大发展,对产权关系进行研究已经势在必行;另一方面,乡镇企业是以集体经济、集体资产为主,与国有企业相比,自主性较大,如果能探索一条较好的路子,乡镇企业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去试,大胆地探索,为我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我们万向集团公司从1984年开始尝试股份制以来,经历了十个年头,其间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目前也存在一些把握不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茂竹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5,(6)
5月26日,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正式挂牌开业。中国银监会合作部巡视员王珂到会祝贺,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庞道沐、省政府副省长徐宪平、省长助理郭开朗等出席开业典礼,庞道沐和徐宪平为湖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揭牌。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运用个案研究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L村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考察发现:(1)土地专业合作社可以降低农户交易成本并协助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及抵押物难以处置问题;(2)以农地作为抵押品申请贷款只能部分满足农户融资需求,相比之下,政策性扶贫贷款的融资效果更好。基于"意愿—行动—效果"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1)由于农户分化,经营种养结合家庭农场的农户普遍存在自有资金不足问题,具有强烈的融资需求;(2)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以追求政治晋升和权力为中心的地方政府缺乏政策执行力;(3)由于农地并非合意抵押品,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商业性银行对于农地抵押贷款缺乏执行积极性。未来应该着重从调动地方政府能动性、激发金融机构积极性、提高农村居民组织性三个方面优化农地抵押贷款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