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政策量化的中国耕地保护政策演进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讨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演进特征和规律,为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研究方法:政策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研究结果: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政策力度不强、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措施较为丰富、反馈机制不足、监督体系仍需完善;政策演进共经历了政策出台早期探索、体系建立探索、体系初步形成、体系基本完善、体系趋于成熟5个阶段,耕地保护内涵实现了"数量—数量、质量—数量、质量、生态"的转变;中国耕地保护政策的政策工具类型逐渐多样化,政策工具的内容逐渐具体、可操作性增强。研究结论:未来应提升政策的整体权威性,完善监督机制;健全多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强化"三位一体"保护;进一步丰富政策工具形式,提升耕地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中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经济发展及粮食生产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由于长期以来地膜生产、使用及回收环节的不规范导致了诸多环境问题,废弃地膜污染治理刻不容缓。基于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农膜回收行动方案》中提出的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达80%的时间节点下,对中国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进行系统梳理及规律总结,有利于把握政策方向及国家工作重点。方法 文章基于199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发布的328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政策数量及政策结构进行处理分析,描述政策的基本特征,其次基于ROST分析工具及Netdraw语义网络结构图绘制工具深入剖析政策文本,进一步分析政策演进规律。结果 (1)1990年以来,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在数量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在2015年以后上升增速显著提高。(2)2000年以后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发布类型以部门工作性文件为主,政策影响力偏低。(3)30年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呈现由重污染治理到重资源化利用、重宣传引导到重经济激励、政策措施逐渐细化可执行性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4)基于标志性政策的出现及中国地膜污染防控政策的重心转变,将相关政策划分为生产供应保障、环保意识形成、污染综合防治、残膜资源化利用4个阶段。结论 根据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分析结果,提出地膜污染防控政策制定方面应尽快完善上位法、对全产业链进行系统规定、加强不同部门间交流协作;政策工具使用方面应针对于不同环节,重视政策手段多元化应用,发挥不同政策工具间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也是应对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文章以21个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运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刻画了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演进特征和优化方向。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经历了从1982-1986年的政府一元主体主导,到2004-2012年的政府、市场二元主体协同实施,再到2013年之后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元主体协同实施阶段,现已逐步向"多中心"供给与治理体系迈进,但社会参与度仍较低;农村基础设施九大领域(水利、电力、公路、网络、教育、医疗、文化、社保、住房保障)政策工具使用不平衡,差异较大,其中三类工具在农田水利领域均使用较多,在住房保障领域使用较少。  相似文献   

4.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演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概括总结中国节约集约用地政策的演进趋势。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和概括总结方法。研究结果:(1)政策数量由1978—1998年间合计4项演变为1999—2014年间的年均4项,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相关部委颁布的政策分别占9.84%、3.28%、31.15%和55.73%;(2)政策形式多为通知、意见等,效力层级较低;(3)政策内容经历了由萌芽探索、基本确立到不断完善再到成熟发展的演进过程,涉及规模引导、布局优化、标准控制、市场配置、监督考评及法律责任等方面。研究结论:节约集约用地政策体系基本完备,但仍需加强批后监管,细化节约集约利用的过程与机制,探索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实现城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一体化,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的60年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脱贫致富、消除贫困的60年.历经一个甲子的拼搏奋斗,中国已成为全球消除贫困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卓有成效的反贫困实践往往是与科学高效的反贫困战略的制定、实施分不开.本文在回顾总结新中国60年反贫困战略演进发展的基础上,将新中国反贫困战略的演进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其演进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对新世纪新形势下反贫困战略的创新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中国乡村旅游政策大数据监测网络平台",全面搜集了1989—2018年中国政府颁布的乡村旅游政策文件,按照"数量-结构-主体-内容-体系"的政策分析框架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研究,揭示出乡村旅游政策体系演进的特征:政策数量和结构与乡村旅游的阶段发展特征相匹配,政策导向与干预内容始终与国家战略目标相契合,政策体系正在初步构建;政策发文主体层级逐步上升、发文部门日趋多元,政策统领性、协同性不断增强,但仍存在顾此失彼的部分"政策洞",实施效率也有待提高。基于此,本研究反思了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对乡村旅游政策体系的趋势走向进行了预测推演,由此提出了政策制定系统化、政策运行标准化、政策落地绩效化、政策反馈双向化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应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黑龙江省2012~2018年的植被覆盖度并分级制图,分析不同年份、不同级别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植被覆盖度整体较好,只有西南部城市群的植被覆盖相对较为稀疏;植被覆盖变化状况总体呈现改善趋势,尤其西北部大兴安岭地区改善明显,中部地区基本维持稳定。研究成果进一步阐明了黑龙江省植被演化格局与过程,对推动绿色可持续转型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周海炜  王菲  王腾 《水利经济》2023,41(3):34-42
通过构建“政策结构-政策工具-政策效力”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和PMC指数模型对我国水权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执行主体呈现政府局部聚集、市场和社会分散参与的不平衡特征;政策发力点存在短板,与制度建设和市场完善相比,社会力量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对乏力;政策工具选择依赖供给服务,忽视需求刺激和环境支持;政策效力整体表现优秀,但也有部分政策在性质、视角和评价等方面存在差距。提出了协调政策多元主体、补齐政策发力短板、合理配置政策工具、完善政策效力重点指标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回顾40年中国扶贫开发历程发现,中国经历了从区域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的政策演变,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精准扶贫方略实施后的脱贫成效。针对新阶段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类型贫困人口特征,需要采用超常规手段和创新机制,短期长期帮扶结合,短期内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生活问题,长期则需要重点解决发展动力和能力不足问题,并实施兜底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新发展格局中,缓解相对贫困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面向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目标要求,中国需要实行反贫困战略与政策转型.相对贫困具有发展能力和机会缺失的绝对内核,相对于社会一般群体存在明显的发展水平相对剥夺.本文据此提出由四类标准组成多元相对贫困标准体系,以及相应的缓解相对贫困的三方面目...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农民合作社70年:政策、功能及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农民合作社在政策、功能与机制上不断与时俱进,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农业农村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期,农民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之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民合作社实践及政策演进基础上,分析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农民合作社的功能与作用,剖析了我国当前松散型、半松散型、紧密型合作社的特点和一般功能,揭示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合作社的演进趋势及功能转变。研究发现:农民合作社是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松散型、半松散型和紧密型合作社适应于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形态和功能上需要不断变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治理70年:历史演进与逻辑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乡村治理已经走过70年历程。系统梳理中国乡村治理70年的历史演进,深入剖析中国乡村治理的逻辑理路,有助于理解乡村现代化的历史与逻辑。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政策文本和目标导向为依据,将乡村治理的历史分为六个时期:土地改革时期、农业合作化时期、人民公社时期、改革探索时期、新农村建设时期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时期。运用治理理论框架剖析,70年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体现在四个方面: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多组织共同参与、克服乡村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制度法律政策的变革与创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治理需要坚持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指导乡村治理更加理性和自觉地行动。  相似文献   

14.
粮食政策对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具有重要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本文从政府粮食政策目标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粮食政策演进历程及其内在目标逻辑,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我国粮食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内在矛盾,剖析了我国粮食政策循环反复的目标根源。笔者认为,不同时期政府的粮食政策目标决定了政府的粮食政策选择,我国粮食政策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内在矛盾是我国粮食政策循环往复的根源。因此,应协调多重粮食政策目标之间的矛盾,抓住维护粮农利益的核心政策目标,促进粮食政策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相协调,形成安全与效率相统一的政府粮食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国农业的绿色发展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欧盟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起步较早,20世纪80年代开始面临环境污染以及世界市场和WTO规则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并通过共同农业政策(CAP)进行机制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在对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支持政策内在演进逻辑梳理的基础上,基于OECD政策评估系统,对欧盟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支持水平和支持结构进行分析,发现欧盟绿色支持政策的实施具有层次清晰、工具多样、结构合理、支持水平高等特点,进而通过对比分析中国绿色农业支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提出从加强政策的针对性、提高政策实施效率、丰富政策工具手段等方面推进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1978—2006年的财政支农数据,选择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作为农业产出的度量指标,在传统的单方程0LS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邹至庄虚拟变量,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弹性进行了分阶段实证考察。结论表明,1978~1993年,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以及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显著为正,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相关农业经济指标的弹性却显著为负。但上述效应在1994年以后发生了一定变化,其中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的对农业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弹性有了大幅下降,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业GDP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有了显著上升,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农业GDP和粮食产量的弹性明显下降。农村救济费对农业经济的增长一直没有表现出显著影响。为此,今后各级政府在保持财政支农支出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必须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刘艳  吴平 《农村经济》2012,(1):17-20
本文基于2004~2009年各省的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了粮食补贴与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粮食补贴政策对于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大,对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次之,并利用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了粮食直补政策对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粮食直补政策对于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效果差强人意,对于主产区的效果稍好于非主产区。针对补贴力度小、政策效果不明显的现状,政府应该加大粮食补贴的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粮食补贴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的演进逻辑和实践路径进行研究,可为政策优化提供决策参考,对“长江大保护”国家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聚焦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演进,文章运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7—2021年中央出台的93份长江禁捕退捕政策文本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1)长江禁捕退捕政策经历了政策发端期(2017—2018年)、政策爆发期(2019—2020年)与政策转型期(2021年)3个阶段。(2)政策颁布主体和政策文种构成随着政策演进发生变化,政策强度和效力呈现“弱—强—弱”的变动趋势。(3)需求面政策工具较为缺乏,不同阶段的政策实践路径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提出政策优化方向,首先,从整体性治理视角完善长江禁捕退捕管理长效机制;其次,充分发挥部门机构和政策文种的功能作用;最后,优化政策工具结构,增加部分稀缺政策工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演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的演进趋势。研究方法: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概括总结方法,以59份相关政策为样本,从出台时间、纵向层级和文本横向构成等方面构建分析框架,将政策文本内容进行编码统计获得定量化数据。研究结果:(1)政策数量由1978—1994年间的合计4项演变为1995—2014年间的年均3项,国家、省级及市县层面的分别占32.20%、11.86%和55.94%,涉及17省份;(2)政策形式多为通知、意见、管理办法等,效力层级较低;(3)政策内容经历了由禁止、严格限制再到探索规范流转的过程,涉及流转条件、方式、程序,交易主体、地价、收益及税费,法律责任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研究结论:现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细则,难以有效应对新形势下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复杂性,提出科学开展政策评估、加快修改相关法律、出台国家层面指导意见及加强监管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央"一号文件"政策的视角,分析中国森林保险政策存在的背景,从保费补贴、政策性森林保险的试点与推广、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互助合作保险的角度分析"一号文件"中关于中国森林保险的政策演变,提出加强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森林保险的配套措施建设、完善森林保险的补贴政策、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等完善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